第八章(1 / 3)

第八章

溫馨的親情世界

最愛的母親: 莊月明

2001年一個7月天,午後3時多,李澤楷那部奧迪A6轎車,出現在九龍塘創價學會外頭。車上隻有那位自他回港後便隨侍多年、一直忠心耿耿的司機。

路上行人走過,比較留意坊間名人花絮式新聞的,看到“44XX”的車牌,自然會想起他。其他人大概不會將這輛價值50萬元的中價車放在心上。反正,在香港這個飲譽全球的經濟重鎮,名貴車輛多的是。人們自然不會對之太過在意。

把鏡頭拉開點,人們才發現,今天李澤楷在這裏出現,為的是國學大師饒宗頤的一個書畫展。

饒宗頤教授乃我國當代享譽國際的著名學者之一,其治學範圍極廣。文、史、哲外,上通天文,下達地理,旁及宗教、藝術、敦煌文化、甲骨文等,又通曉英、法、日、德、印度語及伊拉克語等多國文字。

饒教授本為潮州人士,早與莊家認識,至任教香港大學時,更視莊月明為門下弟子。饒教授愛屋及烏,對李嘉誠及其兩子也極為親厚。而他與莊、李兩家的情誼,也因此延續至今,曆三代不減。

至於他與李澤楷之間的淵源,還是得由李澤楷亡母身上說起。

當年莊月明年少,一直醉心於文學,由於她涉獵甚廣,在研究中國文學及曆史的同時,也旁及日本文學,以致兩者間的相互影響。因此,她中學畢業後,沒有選擇在香港升學,反而直接赴日,升讀明治大學。

在20世紀50年代,一個女孩子隻身在國外留學,是極為不可思議的事。有說那是她的個人選擇,也有說那是她父親的安排——表麵理由是讓這位莊家大小姐能夠離開香港一段時間,學習獨立生活、獨立處事,暗地裏則是希望她能夠冷靜下來,離開這裏的人和事,好好想想個人的前途。

然而,少年15至20歲時,心事最是難測。莊老先生對於月明這顆掌上明珠至為寵愛,明知她秉性固執,不容易被他人的意見改變,明裏隻好由著她,暗地裏他隻是希望,通過時間的考驗,這孩子能比較清楚自己心裏的追求。他想,皎潔如月、智慧心明的她,自當明白人生除了愛情,還該有其他的追求。再說,愛情,也不過是風花雪月之事,過眼煙雲罷了。

莊月明外放數年,隻是性格方麵鍛煉得更加獨立,心底裏對於愛情的執著和堅持,卻絲毫沒有動搖。她回港後,入讀香港大學,於1961年畢業。

1963年,莊月明下嫁較她年長7歲的表哥李嘉誠,搬離娘家,兩口子在外頭建立了比父家簡單,卻溫馨洋溢的小家庭。

為了顯示至誠之愛,李嘉誠斥資63萬港元,在深水灣道買下一幢花園洋房送與莊月明,並在屋脊上填上愛妻的名字。當時李嘉誠並不算什麼富豪,一下子拿出63萬港元,簡直就是連個人事業在將來的營運資金也押了進去。有人說,這是他送給妻子的最好禮物。

但是,他自己心裏卻曉得,所愛的人肯與他共建將來,才是他一生之中得到的最好禮物。大宅自莊月明去世後由李澤钜繼承。據悉後來再由李澤钜轉戶至父親名下。

婚後,莊月明加入長江實業公司,她以流利的英語和日語,為丈夫接見外來的生意夥伴,又以謙和勤勉的作風,贏得了同事的尊敬當時,李嘉誠憑著個人不懈地努力,已把其塑料花事業發展得頗具規模。他常常安慰自己,今天雖然尚不可以富商自居,但作為一個小商人,他是成功的,他已在業內贏得一定的稱許及認同。

1964年夏,李嘉誠以36歲之齡,首次當上了父親,抱著剛出生的小澤钜,他興奮莫名,自覺有了子嗣,人生從此當更加圓滿。

而莊月明呢?當母親的歡欣,蓋過了她久積的勞累。她一心一意為夫生個兒子,果然如願。加上這孩子肖龍,與父親一樣,她心裏遂更覺溫馨,仿佛此生無憾。

兩年之後的冬天,莊月明再進產房。小澤楷出世了。再次當上父親,固然叫李嘉誠同樣喜悅。然而,由於事業已上軌道,他根本沒有餘暇,無法抽身料理工作以外的事,持家育兒甚至侍候年邁寡母的責任,都一並落在了莊月明身上。

莊月明這位千金小姐,原本可以選擇找個門當戶對的夫婿,當其富家太太去的,然而,她卻為了追求心中所愛,不理睬父母的反對,毅然當了一個沒有受過正規教育的窮小子的太太,情願與他胼手胝足共創天下。她不單對自己的愛情堅持,更對自己的眼光和遠見非常有信心。她深信她選擇的並非一個尋常男子,而她將要與他共同開創的,也不單是一家街頭巷尾的小生意,而是一個事業王國。

1972年11月,“長江實業”上市,這是李嘉誠事業上的重大轉折點。莊月明出任執行董事,是公司決策層的核心人物之一,李嘉誠不少石破天驚的決策,均蘊含了妻子的智慧和心血。然而,莊月明在公眾間是不存在的。她一直保持低調,很少露麵,從不接受記者采訪,隻是堅持當丈夫背後的女人因此,人們在談論李嘉誠的“超人”業績時,很少會提到李夫人莊月明。其實,很多人都知道,包括李嘉誠在內,如果他生命中沒有莊月明,一切的一切,絕對不會一樣。

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女權高漲,社會不同階層的女強人紛紛湧現,唯莊月明依然故我,堅持及謹守傳統中國女性之賢淑美德,縱使有多少成功決策是出自她的構思或推動,她卻由始至終隻肯當背景人物,不但沒有趁機積聚個人財富,更絲毫沒有邀功討賞、炫耀於公眾之前的念頭。因為她覺得,丈夫的成功也是她的成功,丈夫的榮耀也是她的榮耀,令丈夫無後顧之憂,是她做妻子的分內事。

1972年11月1日,小澤钜8歲了,而小澤楷呢,還有一周才滿6歲,但他已和哥哥一起,在聖保羅念小學了。那一天,是長江實業上市的一天。

自20世紀80年代初起,莊月明已不再過問長實的業務,加上幼子澤楷已赴美念書,她更是深居簡出,過著半隱於市的素淡生活。另一說是這個時期的月明,早已因為種種原因,不再積極拚搏,她隻是潛心向佛,按時念經守齋,對外間一切塵情俗事,都不聞不問,仿佛致力於與人世間保持一定的距離。

作為一個早慧的女子,莊月明又怎會不明白,人世間種種情緣,皆如過眼煙雲,唯是自家骨肉,怎麼說也是免不了聯係記掛的,尤其是澤楷。

這孩子生下來就像她,不單是模樣、性格這些比較“大”的方麵,就是看待萬事萬物,他與自己之間,也有種難言的默契。他善感過敏,很相信自己的直覺。還好他不像她,不是女孩子,不致容易傷春悲秋,否則,隨時隨地來個對花落淚,對月長歎,天下間哪有男子如此有耐性呀?

是的,還好他是個男的,跟哥哥一樣。是的,在傳統華人的社會,生為男性,就是為他預設了主導的位置——在家族裏如是,在社會上也如是;甚至在人世間,也一樣如此。

這個晚上莊月明睡不著,又不願意吃藥,下意識地拾起聽筒,一口氣撥了十來個號碼,聽得對端先是短促的,然後是比較長的“嘟”聲。知道電話接通了,頓時,她仿佛有了某種依靠。一進耳,便是澤楷那飛揚利落的聲音。然而,語音未落,便隨即轉調,明顯聽得出他的不安:“怎麼啦媽媽,又睡不著了嗎……”

李嘉誠於1950年創辦長江工業有限公司,經營塑料製品,隨後投資地產。1972年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上市,1979年收購英資和記黃埔有限公司,1985年收購香港電燈集團有限公司,1996年分拆集團基建及有關業務為長江基建集團有限公司上市。TOMCOM有限公司及長江生命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均為長江集團成員,在創業板上上市。

截至2003年5月,即長江實業在莊月明協助上市30年後,集團旗下所有公司的聯合市值為4 400億港元,占香港股票市場總市值逾12%。長江集團的業務遍及全球41個國家,雇員人數超過16萬3千名。

莊月明去世後,李嘉誠為了紀念亡妻,以她的名義做了很多善事。其中最為人所稱道的,就是他為香港大學擴建工程出資,興建物理大樓和化學大樓,及學生文娛活動中心。工程於1990年開始動工,1994年12月正式落成啟用,分別命名為“莊月明樓”及“莊月明文娛中心”。除了三幢大樓外,還有一個噴泉廣場名為“月明泉”。而大樓紀念碑文及廣場名字,均是由莊月明生前的恩師饒宗頤教授親自撰寫題字。

由於莊月明生前篤信佛教,李嘉誠在支持佛教的慈善活動方麵,更是不遺餘力。此外,無論是老人院或教育方麵的事宜,他也全力參與。而他這樣做,也得到兩個兒子的全力支持,他深信,愛妻九泉之下有知,也會大表讚同。

1995年冬,莊靜庵以87歲高齡辭世。李嘉誠以長婿的身份,同時兼上亡妻月明作為長女的責任,為外父主持喪事。由於莊家在香港經營鍾表生意逾半世紀,結交了不少朋友,老先生此番去世,自然招來不少關心。他的喪事,極盡哀榮,單是一副楠木棺如何罕有如何珍貴,已夠人們談論至今。

有說人死如燈滅,也有說人死後,他的靈魂隻是以另外一種方式存活。佛家相信的是輪回,是因果,是今生所做來生受。撇開各種宗教的歧異不談,在李澤楷看來:做人本來就該存有因果之念,總不能為非作歹而希望有好報吧?他想。另一方麵,他又覺得,生命的奧秘委實太深太闊,他明白的卻太淺太少。還好這些年來,他經曆過成功的喜悅,也承受過失敗的挫折;漸漸明白到在盡了人事之後還得等候冥冥中的安排發落。他麵對成敗得失,也已由當初的難受鬆弛下來。反正,李澤楷知道,在生意層麵,隻要事情是對的,他不會不做;明知不對的話,就算賺得名利,他也絕對不能做。

由1990至2003年,13年的歲月,足以讓他有活了幾回的感慨了。他不知道自己所追尋的一切,最終的結果會是如何,他隻知道,此刻的自己,必須繼續努力向前。

最愛的人去了……

在我們平凡的生活中,有一件無價之寶時刻伴隨著我們。它像叮咚的泉水,滋養著我們的心田;它像溫暖的陽光,給我們前進的力量。它,就是母愛!慈母的胳膊是慈愛構成的,孩子睡在裏麵怎能不甜?

沒有無私的自我犧牲的母愛的幫助,孩子的心靈將是一片荒漠。

母親莊月明的愛影響了李澤楷的一生,也同樣會陪伴他一生。

眾所周知,在李澤楷心目中,最重要的是事業,之後就是他最親愛的母親。

1990年1月4日。一個寒意森森的周四早上。那個最愛李澤楷的人和李澤楷最愛的人去了……

那天,李澤楷披麻戴孝,頻頻上香兼燃燒冥錢,滿臉愁容,邊忙邊哭。

他顧不得鎂光燈的無情侵擾,也無視現場逾百媒體的存在,硬是擁著他摯愛的母親的棺木,不肯讓人把它搬走。

他的哭聲悲愴淒厲,直叫聞者心酸。而他那張年輕的臉,就是在涕淚交錯掩映之間,依然看得出是劍眉星目,輪廓分明。

站在他身旁的,是他的父親和兄長。他們也是一樣的傷心,卻都仍然保持著一份對於群眾的警覺。

終於,在親友簇擁下,他淚流滿麵,與同樣淒然的家人們悄悄離去。

若要數算李澤楷一生的周折,自然不得不從其母親逝世前後說起。

時為1989年11月,剛滿23歲的李澤楷,當時正身處多倫多,在和黃占有股份的投資銀行Gordon Capital工作。

有一天,李澤楷接到遠方來電,一拿起聽筒,已聽到母親落寞的聲音。他問:“怎麼啦?媽媽,又睡不著了嗎?試著睡吧,睡一會兒就好。”同樣的電話,今天已是第三次了。李澤楷由不安轉為憂慮,徑自發愣,什麼也做不來。這次是他致電回家,然後一似迭連聲的“……好呀……當然……一定……”企圖哄得電話另一端的人安心了,他才肯掛斷電話似的。

接著,李澤楷立刻撥了一通電話,仿佛是與旅行社通話,囑咐對方立刻辦妥赴港的機票。做完這些,他才回到案前,重拾剛才放下的工作。

然而,不知怎的,李澤楷今天就是有點心緒不寧,很難集中精神。他看著窗外的風景,多倫多的海灣寧靜得不起一絲波瀾,就似一幅完美的人生圖畫般。他想起在此工作兩年多所參與的數宗項目,已在某種程度上證實了他的能力,公司讓他成為七個合夥人之一,就是讓他得到認同。而且,當年敗於他手下未能成為合夥人的克雷蒂安,正是後來的加拿大總理啊。如果說,這就是他的成就的話,倒不如說,這已經證明了他有足夠的謀生技能。他當年所賺的,已足夠他與母親兩人一起過活,當然沒有港式的金碧輝煌的陳設,簡簡單單地過日子,總還可以吧李澤楷隻要能夠進一步證明這點,便可以“正式”脫離父蔭,完完全全獨立於李家的事業王國以外。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1987年暑假,當李澤楷抓著了進入投資銀行這個機會時,便毅然放棄了斯坦福的學位。他知道,隻要他能夠有一份固定收入的工作,便隨時可以獨立,可以擔負起照顧母親的責任。他一直認為她應該離開那個地方,離開香港,離開令她不愉快的人和事,離開她的憂鬱與哀愁……

李澤楷一直相信母親是在等待他長大成人。至於餘下的學業,他深信,在往後的日子裏,耗上幾個月便可輕易取得餘下的學分,完成學位。雖然,老實說,李澤楷對於那些什麼勞什子的虛銜,從來就不覺得是什麼一回事。對於這個飛揚騰達、帶點狂妄自大的年輕人來說,世上萬事萬物,根本就沒有多少是能夠讓他真正放在心上的。

其實,我們每個人在做每件事時所引申至後來的影響,總不可能在一開始時便能全盤算計得到。李澤楷也未嚐不是這樣呀。

1989年聖誕節,這是莊月明少有的過得開懷愜意的日子。因為她一生最疼愛的兒子已經用行動響應了她的要求,回到她身邊來,陪伴左右。她實在很繾綣他。在李澤楷身上她看得見自己年輕時的影子,都是一樣的衝動單純,一樣的義無反顧。莊月明想起眼前這個孩子,由於是個早產兒,幼時身體並不太好,有先天性哮喘等毛病,一直叫人掛心。可是,隨著他的成長,這個孩子不但很早便獨立了,而且又肯為了強健體魄而勤加鍛煉,整個人的健康比起從前,確是進步不少。

至於大兒子,穩重一如其父,莊月明知道,隻要有他父親在,她是再也沒有什麼放不下的了。

聖誕節前夕,和黃按照公司傳統,在總部和記大廈的天台花園舉行酒會。

這個晚上的李嘉誠,跟平日沒有什麼不同,在下屬麵前總是恩威並存,容不下絲毫錯失與苟且。而在世人眼中的他,則已成了香港的圖騰,散發出比“東方之珠”更璀璨更炫目的魅力。

可是,在家人眼中的李澤楷呢?

李澤楷跟哥哥李澤钜一樣,都是穿得異常隆重,從頭到腳的搭配,均是一絲不苟,與他兩人努力堆著的笑臉一樣刻意。對比之下,父親的世故與練達,似乎並沒有遺傳到兄弟二人身上。

這個當然。因為,就是李嘉誠自己,也不是個天生的生意人。他今天的世故與練達,在從前其實都不存在。莊月明心想,丈夫在商場上這幾十年,可不是白過的啊。至於值得與否,她還是不能肯定。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給了她,不,是他們,一對優秀的兒子。無論哪一方麵,這兩個孩子都可以讓她放心了。

莊月明緩緩喝下杯裏的酒的同時,一對兒子正緊跟在父親身旁,一左一右的,與和黃的管理人員寒暄、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