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博會舊址附近都已經開發,社區設施、交通等有良好的基礎;(2)溫哥華這一區域和一般大都市不同,並沒有高架公路,市容美觀;(3)舊址位於市區邊緣,有市郊的便利而無市區的弊端,無論往返市區和郊區,同樣便利;(4)位置臨海,景色怡人,海景住宅當然緊俏;(5)香港移民源源不斷開赴加拿大,對飽受市區嘈雜擁擠之苦而又嫌郊區偏遠冷寂的香港人來說,這樣的海景住宅有相當的吸引力。
李嘉誠同意了大兒子的“妄想”,他認為李澤钜提出的最後一點尤顯商業眼光。
說這是“妄想”,一點也不誇張。整幅地皮,大約相當於港島的整個灣仔區外加銅鑼灣。至當時為止,香港也沒有哪個地產商在如此廣闊的地段發展浩大的綜合物業。這在加拿大的建築史上,也將是開天辟地頭一遭。
由於投資額達到170億港元,投資過於龐大,非長實集團所能承擔,李家便拉攏其同業好友李兆基、鄭裕彤加盟,與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旗下的太平協和公司(李嘉誠占10%股權)共同開發。決策為各大股東(李嘉誠個人及集團占50%股權,另50%為股東分占),具體操作為李澤钜。
李澤钜為了實現自己的處女作,費盡無數心血,親自策劃、設計。他開始學習麵對公眾,在短短兩年間,他就出席了大大小小公聽會200多個,與各界人士逾2萬人見過麵,解釋這個計劃。當然,他的背後,父親、太傅及其他人等,一直予以無限量支持。
1988年,新財團以32億港元巨款投得世博會舊址的發展權。
一切都如期進行。1989年3月,平整地盤的施工地段赫然出現了一張“告同胞書”,措辭強烈,充滿排外的極端情緒。這與加國政府為吸引華人資金和人才大開方便之門的國策背道而馳。
“他們似乎完全看不見我也是加拿大公民,他們反應太過於激烈。”李澤钜氣憤而又無奈地說。
據傳媒估計,當地人排外還與李澤钜的另一宗生意有關。世博會舊址以太平協和的名義簽約之後,李澤钜將另一間公司的200多個新公寓直接在香港發售。消息傳回溫哥華,當地傳媒大肆渲染,引起當地人的不滿,他們紛紛質問政府:將來世博會的農業,是否又賣給香港人,讓他們的家變成華人的天地?
省督林思齊博士:為平息民怨,要太平協和保證,在這塊極優惠的地皮上興建的物業,不能隻在海外發售,必須優先向當地人發售這意味著,興建的物業,將不可能先在香港賣個好價錢。
出現如此大的風波,李澤钜的父親、太博等都沒有出麵,而是全盤托付給這位李家大公子。這表明,父親考驗這個大太子真本事的時候到了。
李澤钜立即從滑雪勝地韋斯拉趕到溫哥華。當時他的身份,僅僅是太平協和的董事,而他的外表還像是個未出校門的學子。
李澤钜求見省督林思齊,一見麵即來了一個下馬威,他質問林思齊:“如果世博會的發展擱淺,你明白這意味著什麼嗎?”
林思齊是1967年從香港移民加拿大的,對香港的事是再清楚不過的了。以李氏家族在香港的號召力,足以使流入加國的地產投資縮減2/3!而且這更會使在香港移民潮中的受益者——卑詩省,落在其他省的後麵!
省督說服省議會,對李澤钜的要求作出讓步,準許世博會物業同時在香港和溫哥華發售——這實際上是以向港人發售為主。省議員透過當地傳媒。向人們說明利弊關係,並稱讚華人移民是溫哥華建設的和平使者,大家應該善待他們。
同時,李澤钜也在積極配合,以爭取民心,他在溫哥華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說:“這幾年來我最大的收獲,就是加入了加拿大籍。”
風波終於平息,工程繼續上馬;這就是後來定名為“萬博豪園”龐大商業住宅群。“他那時在美國。加拿大學到好多,但比其他同年紀的人也捱得辛苦好多。”李澤钜的一位朋友說。努力終於有了回報,1990年,萬博豪園首度開售獲得成功。
香港某報於1990年11月28日刊出《李澤钜設計萬博豪園一鳴驚人》一文,對這位李家大公子推崇備至。
“對李澤钜來說,加拿大溫哥華的房屋計劃——萬博豪園,就是他事業上的試金石。因為這個被譽為加拿大有史以來最龐大的建設計劃,是由他一手策劃的,由看中地盤,以至買地發展、宣傳,他都參與其事,全身投入……但初挑大梁,無論如何,都會有一種無形的心理壓力。”
“幸好萬博豪園在香港刊登廣告之後,初步的反應甚佳。第一期嘉彙苑,平均每平方英尺230加元(約合1 540港元),這個價格,比香港很多地區都便宜加拿大增收香港移民,港人今後到加拿大居住者必比現時為多,因此,李澤钜對萬博豪園的銷售前景非常樂觀……”“由投地到施工,這一段期間,他遇到的爭議、麵對的意外和困難不計其數,如果換了一個性格懦弱、信心不足的人,早已知難而退了。但他並未如此,仍然一絲不苟地去做,笑罵由人,愈戰愈勇,終於成功……”
“為了這個龐大計劃的早日完成,李澤钜2年內在港加兩地穿梭來往,不辭舟車勞頓之苦。1989年全年,他來往港加兩地達26次之多,坐飛機如普通人坐出租車一樣。”萬博豪園總體規劃由李澤钜一手設計,建築群的最大特色,是保留了原有湖光山色的天然美,他辟出50英畝作為區間公園,是居家休閑的勝地。
李澤钜說:“由於萬博豪園這個計劃實在太大,自己肩負重任,因此無時無刻不在想著計劃的發展。在飛機上,即使看書,都以城市規劃以及居住環境的書本為主。”
萬博豪園使李澤钜聲名鵲起,他也乘勢大打外交牌,爭取機會與香港商界的世叔伯認識。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李澤钜頻頻出席各大社交場合。1990年,萬博豪園嘉彙苑公寓在港推出前,長實集團公關部精心安排,讓李澤钜接受兩本雜誌的采訪,連人帶房一並推向社會,反映甚佳。
這段時間其弟李澤楷專注在加拿大的事業,李澤钜毫無疑問成為香江炙手可熱的人物。李澤钜的處事能力得到父親的賞識,李嘉誠同意長實董事的一致要求,吸收李澤钜任長實集團的董事。
1992年4月,李嘉誠突然辭去彙豐銀行非執行副主席職務,正當眾說紛紜、風波未息之際,超人“順水推舟”,讓李澤钜進入彙豐董事局。如此顯赫的位置,繼包玉剛之後,便是李嘉誠,本來說什麼都輪不上後生晚輩李澤钜——眾人自然明白,李澤钜就是李嘉誠,大兒子接班,一步步變為事實。
雖然李嘉誠總是說:“誰做接班人的問題,目前不考慮,他們兄弟倆,我一樣對待。”但按當時的情況來看,李澤钜起步高,跑得快,而李澤楷的衛星電視還處於半紅不黑的階段,成敗還是未知數,按照香港人的說法,“李澤钜明顯跑贏李澤楷半個馬河。”李嘉誠大概不再會懷疑兒子們的經營才能和氣魄,但他對兒子“好出風頭”總是耿耿於懷,不知罵過多少次。“樹大招風”、“凡事低調”、“甘於秀林,風必摧之”……兩位李公子都不知聽了多少次了。
李澤钜在勞斯萊斯房車裏裝上當時最新推出的鐳射影碟機,立即成為報刊爭相報道評議的新聞雖然其父後來為其解圍,說是他要李澤钜裝的,因為勞斯萊斯是用於接客的,應該方便客人消遣。但偏偏又有記者見李澤钜駕車兜風,是去接客還是自我消遣,就不得而知了。
其實,公眾輿論並非認為李家不能享用勞斯萊斯和鐳射影碟機,即使他們像香港另一富商楊受成那樣以3 000萬元投得一個勞斯萊斯靚車牌,也不會有人橫加指責,如果保守的李嘉誠不是口口聲聲說勞斯萊斯是用於接客,而非自用的話,那就什麼事都沒有了。
大概李澤钜與父親走得近,也漸漸察覺“樹大招風”、“人言可畏”,慢慢地,他也盡可能保持低調,特別是弟弟李澤楷在衛視一役名聲大振,風頭日勁,李澤钜在傳媒中的熱門地位也逐漸被弟弟代替了。不過,他的低調反而更得父親的認同,在其母莊月明逝世後不久,深水灣79號李家大宅便轉到李澤钜名下,而李澤楷在此時也自願搬到外麵住,越發顯出其另創天下之勢。
這點,也恰恰是李澤钜要繼承父業的佐證。
李澤钜多次說,他最忌諱的一詞就是“接班”;最不願聽到的一詞是“接班人”。
“父親正年富力強,精力智力旺盛,他不會這麼快退休。他讓我們兄弟負一些責任,僅僅是分擔父親的部分擔子,使他更能集中精力處理大事,同時,這也是對我們兄弟的鍛煉,現在傳媒談接班問題,為時過早。”
李澤钜又說:“一個人完成學業,就需要工作請不要把我們兄弟在父親的公司裏工作,與接父親的班混為一談。”作為香港首席華籍財團,繼承權問題八方矚目,李澤钜所受的壓力,非局外人所能體會。
李澤钜害怕接班,實屬真言。
輿論普遍認為,李澤钜的害怕,並非懦夫心理,而是有自知之明。這也會成為他努力奮鬥的動力。
1993年2月中旬,長實集團董事局宣布,擢升董事李澤钜任長實副董事總經理,取代了長實老臣子周幹和的位置,在長安集團的排名,除了李嘉誠之外,僅在師傅麥裏思之下了。一年後,李澤钜更晉升為長實集團副主席,坐上長安係的第二把交椅。而這一年,也是李澤楷自立門戶、創辦盈科之年。明顯,李澤钜“上位”太快,李澤楷覺得再在父親的王國中發展也難以超越大哥,他寧願出來自闖天下,也不願呆在和黃永遠做哥哥的手下(因為長實集團控製和黃集團)。
有了萬博豪園的經驗,李澤钜對於長實的項目亦躍躍欲試。這次他的太博是長實集團內第三號人物——主管土地發展的周年茂。
周年茂是長實集團開國元勳周幹和的愛子,他們與李家是同鄉,大家都是潮州人,除了同聲同氣外,父子二人均甚獲李嘉誠信任。
然而由於周年茂是靠累積經驗而上位,屬於“紅褲子”的學徒派,而大太子李澤钜則屬“學院派”,比較注重個人學曆及專業背景,加上李澤钜積極進取,而周太傅又偏向誠實穩重,兩人關係並不好,反而是李澤钜與周的助手吳佳慶比較投契。
吳佳慶是美國哈佛大學城市規劃碩士畢業,在1987年加入長實集團時,便與周年茂搞土地發展事宜。李澤钜在初期出席政府的土地拍賣會時,均由周年茂及吳佳慶左右相伴。
據說,周年茂輔助這位大太子的時間不長,李嘉誠已暗示他把手中處理的事放手給李澤钜而隨著李澤钜的地位不斷上升,周年茂也漸感無趣,結果他在1997年3月正式辭去長實的高職,結束他與李家長達23年的賓主情誼。
周年茂的離開,對李澤钜根本沒有影響,這時周年茂的徒弟吳佳慶早已逐步接手周的工作;而更重要的是1993年李澤钜晉升為長實董事副總經理時,李嘉誠已為他安排了另一位太傅——他的姨丈甘慶林。
甘慶林在沒有加入長實之前,已是香港銷售界的高手。他任職於著名的faⅥ’S牛仔褲公司。美國運通公司等跨國企業,並且曾任強生家庭健康部董事總經理,對零售業擁有豐富的經驗。甘慶林進入長實的頭炮,便是協助李澤钜促銷長實在香港發展的大型樓盤嘉湖山莊,此次促銷由長實集團自組銷售隊,這在當時也成為發展商中的首創之舉。
1996年,對李澤钜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年,這一年,長實集團分拆旗下長江基建上市,這次行動更由李澤钜掛帥,由甘慶林做軍師。結果這間資產達150億港元的中型企業,在上市時獲得25倍的超額認購額。這樣的戰績自然令李嘉誠非常滿意。
“如果他不是我的兒子,這個表現已經值100分,但他是我的兒子,我不會給100分,隻會給90多分。”李嘉誠於長江基建上市後4個月,便宜布將於1998年淡出,集團管理權會逐步交給李澤钜。
李澤钜漸漸大權在握,很多決策都不用請示父親,可以自己拿主意。例如,他注意到長實地產的“一哥”地位,漸漸受到對手新鴻基地產的威脅,而這全輸在樓盤的用料質素上。於是他極力提議在樓盤外形設計及用料上作出相應改善。後來在香港海逸豪園的外牆,便改以花崗石鋪砌,摒棄沿用已久的“紙皮石”,而單位內的窗戶更改用綠色玻璃,以營造豪宅的感覺。而這些改變到現在大部分的豪宅樓盤都還一直采用。
不過,地產業與金融業一樣,都必然受到世界經濟大氣候的影響,若對時局把握不準,必定吃虧。
李澤钜畢竟是初出茅廬,又豈能是常勝將軍。他就曾經促成長實集團以606億港元的高價投得香港海逸酒店旁邊的一塊地皮,每英尺的地價高達8 400港元,現在看來毫無疑問是“買貴貨”。
而李澤钜犯的另一個失誤,就是因錯信經紀人而開錯價。長實開發的香港鹿茵山莊第一次開售,正值1997年10月股災之後,香港樓市停滯不前之時,但李澤钜仍然執意認為自己樓盤的素質高,不肯降低售價,以每英尺接近12 000港元的高價出售分層單位,而獨立洋房更開價每英尺16 000港元。結果由於樓市市況轉壞,如此高價的單位乏人問津,鹿茵山莊內部認購慘淡收場,在開售前隻能宣布推遲4天公開發售,最後更需減價兩成促銷,可惜銷量仍然停滯不前。
人生有起有跌也是平常事,就算經驗豐富如其父李嘉誠,也並非沒試過失敗,何況年紀輕輕的李澤钜要麵對的大多是商場上打滾了幾十年的“老奸巨猾”。不過,經過近10年的培訓和鍛煉,李澤钜已由初期凡事問父親,說話謹慎寡言,發展到父親不願意多發言,而叫各大傳媒的記者問兒子。現在的李澤钜,無論是麵對商場上的勁敵還是傳媒的鏡頭,都顯得胸有成竹,意氣風發。
1999年,年屆70歲的李嘉誠,於1月起,正式將長實集團董事總經理一職,交棒給大兒子李澤钜,自己則專注於小兒子李澤楷已無暇分身管理的和黃集團業務。而長實集團也可算是從此進入新紀元——李澤钜時代。
據估計,李澤钜的個人財富包括32萬股長實和61萬股和黃股份,總值達到1億港元。雖然李澤钜的個人資產無法與弟弟日益膨脹的科技王國相比,但他手中掌握的是一個總市值達到4 200億港元的商業帝國管治權,這種權力可以說是無價的。
如今,長江中心大樓頂層是李嘉誠辦公室,而李澤钜則留守九樓長江實業大本營。俗話說,創業難,守業更難。這位由李嘉誠一手培養和造就的商界才俊,正按著父親安排的道路一步一個腳印地小心往前走。所幸李澤钜做得還很讓老爸滿意據說,“長和”係內不少投資的策劃者都是這位行事低調的李澤钜。
李嘉誠將選擇誰為李家王國的接班人,是外界最為關注的問題。但李澤钜曾多次說過,他最忌諱的一詞就是“接班”,最不願聽到的一詞就是“接班人”。“父親正年富力強,精力智力旺盛,他不會這麼快退休。他讓我們兄弟負一些責任,僅僅是分擔父親的部分擔子,使他更能集中精力處理大事,同時,這也是對我們兄弟的鍛煉,現在傳媒談接班問題,為時過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