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當父親的是由於愛子情切,才大發雷霆。他怕這頭初生牛犢誤闖虎口,心想他被人打敗事小,誤了多年努力,才不值得。當兒子的,也因為自覺父親永遠把他當作附屬品,感到壓力太重而極其沮喪,到了今天,竟似要窒息了。他揉了揉眼睛,在計算機鍵盤上亂按一輪,左手尾指恰巧按在“Esc”上麵。就在此刻,他知道,他已是沒有退路了,Escape與否已不是問題,問題是這一仗若不成功,他要付出的,將會是一生的自由。
他下意識地放眼搜索案頭上的文件,眼光落在一個寫有“OR-ANGE”的活頁夾上。他想,能做的我已經做了,就是幾乎不可能的我也已做了。待我正式獨立於外頭的一天,就連在背後幫和黃做些什麼串聯功夫,怕也不可能了。那又怎樣呢?他極其懊惱,在“OR—ANGE”的檔案內仔細看了一回,一雙手飛快地在鍵盤上遊走,按了幾下“Delete”之後,回到剛才正在閱讀的檔案,繼續工作。
隨後的2月12日,盈動發表聲明,承認正評估投資於香港電訊的可行性,並已委托瑞銀華寶及中銀國際兩間投資銀行協助評估所有的可行方案。
盈動發言人指出,看中香港電訊,主要是覬覦其覆蓋全港600萬人的固網資產,目前該固網機樓與機樓間已是全光纖接駁,環顧全球電訊網絡,光纖化比例之高,隻有新加坡電信旗下固網可以媲美,這個高質素的固網資產,將可協助推廣盈動的寬頻服務。
盈動董事局相信,香港電訊的優質寬頻網絡再配合盈動的寬頻互聯網內容業務,將創造出一個強大的亞洲互聯網業務,最終成為植根香港的全球領導公司。
中午11時,李嘉誠否認長實或和黃會夥拍盈動投資香港電訊,澄清有關“父子攜手”阻撓新加坡電信與香港電訊合並大計的市場傳言。他對盈動擬收購香港電訊不予置評,也否認與政治因素有關,隻強調長和係“絕對不會有份”,也無計劃收購或與香港電訊合作。
在李嘉誠發表聲明之後,盈動和港訊兩隻股繼續狂升至兩成,結果,兩隻股於下午開市時雙雙停牌。
雖然李嘉誠否認長和黃插手,但市場普遍將盈科加入搶購戰視為星港兩個李氏家族的對撼,因為這兩個家族有太多的相類之處:
一是兩家都姓李;二是兩家都父子三人;三是兩個主角李顯揚和李澤楷都是家中的次子,都是斯坦福大學出身,都是電訊業的領頭人,更奇妙的是兩人都立誌脫離父蔭,自立門戶,創一番事業。不同的是:香港的李氏家族,經濟色彩稍濃些,而新加坡的李氏家族,政治色彩較強些。
盈動加入香港電訊搶購戰的消息曝光之後,盈動除股票狂升外,也獲得大多數香港媒體幾乎是一麵倒的支持,有傳媒把李澤楷的行動稱為“香港電訊業保衛戰”。
在香港媒體中向來以立論公正嚴謹的《明報》發表社論,看好李澤楷。理由有三:
一是盈動已成功地站穩網絡股龍頭地位,股價幾個月內升了十倍,有條件用批股及換股等方式收購香港電訊。
二是中資是香港電訊的主要股東之一,對新加坡電信入主香港電訊旗艦多少有些顧慮,這就讓與中方關係良好的李嘉誠父子在爭奪中占有一定的優勢。
三是星洲電信和港電訊有共同弱點,合並無助提高效率,而盈動長期發展互聯網業務,但欠缺寬頻網絡和客戶基礎,與香港電訊合並,正可以互補不足。
也就在父親李嘉誠發表聲明的那天,李澤楷沒有同女友一起度情人節,而是和三位助手鍾楚義、艾維朗、胡雪姬等急匆匆地飛往獅城,欲向星洲電信解釋,並商討合作收購香港電訊事宜。
李澤楷這樣做是有道理的。中國人做事講求有理、有利、有節。新加坡電信“提親”在先,盈動“搶親”在後,雖說在商言商,最好還是不要傷了和氣,先禮後兵才師出有名。另外,盈動的母公司——盈科拓展仍在新加坡上市,乃父李嘉誠早年入了新加坡籍,李澤楷本人,與李光耀資政的私交不錯,盈動以後的互聯網業務進入星洲市場,仍需要倚重新加坡政府,絕對不能得罪。
再說,盈動現時要獨自鯨吞香港電訊這個龐然大物,仍是力有不足,若能有星洲電信合作收購,豈不是兩全其美!
星洲電信方麵,他們不惜重金下聘,並且頗獲受落,不料半路殺出個程咬金,攔途搶親,壞其好事。而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半個新加坡人李澤楷。他雖然轉返香港發展,但母公司仍在新加坡,人未走,茶已涼,對李澤楷今番前來,星洲人心裏不是滋味。
然而,星洲人可能亦看到一個事實,自星電信公布有意與港訊合並之後,雙方股價均表現牛皮,2月8日,港電訊股更被狂沽。而市場傳出盈動有意收購消息後,盈動股則激升,一跌一升,反映市場不歡迎星洲收購港訊。
2月13日,消息傳出星洲電信有意和盈動合作。但由於雙方都要做“一哥”,都要求六成控股,互不讓步,星電信董事局會議終於決定,放棄與盈動合作。
盈動高層連夜開會,兵分三路,全力“撲水”。
第一路,在市場配股集資。
2月14日,盈動透過BNP百富勤、中銀國際和瑞銀華寶,在市場配售2億5千萬股,集資58億7千5百萬元,另額外發行8 500萬股超額配股權,今最高集資額達到78億7千200萬元,即10億美元,今盈動手上的現金達到30億美元,與對手新加坡電信的現金拉近了許多。
據說,盈動配股反應十分熱烈,不到10小時,2億5千萬股全部配出,對象全部以國際基金經理為主,顯示投資者認同盈動的收購行動。連星電信的姊妹公司——新加坡電信同係公司兩個集團也以每股2035元,認購了58萬股,總值1 300多萬元。
不過,也有分析家指出,新加坡電訊姊妹公司吸納競爭對手的股份,可能會在適當時機大量拋售,打擊盈動股價。
其次,聯絡海外財團,沽售香港固網等業務。市場一度傳出所羅門正式代表美國AT&T與盈動接觸,共同入股香港電訊。
李澤楷親自透露,盈動的兩個策略性股東美資CMCI及日本光通信各向其注資5億美元中CMGI的注資,是為大東套現手上部分盈動新股之用。兩家公司的注資,成為盈科擊退新加坡電信的另一財援。
在證券市場配股集資的同一天,中國銀行,彙豐銀行宣布牽頭組織銀團貸款50億美元(約三百幾十億港元),作為盈動收購香港電訊的部分現金。
當三方麵的現金落實之後,盈動於16日向香港電訊正式提出一項新的收購方案:以盈動新股加3元現金,換一股香港電訊股。
然而,香港電訊仍然不為所動。
為了增加現金,李澤楷唯有寄望銀團將過渡性融資增加至100億美元。
經過連日頻撲,由中國銀行、彙豐牽頭的100億美元貸款有了眉目。為了爭取時間,李澤楷兵行險招,於2月25日差遣財務顧問瑞銀華寶前往倫敦呈獻最新方案,而自己則留在香港,與彙豐、中銀、法國國家巴黎銀行和柏克萊銀行等四大銀行保持聯係,期望盡快簽署貸款協議。
據後來了解,盈動原來隻聯係中銀、彙豐等四大銀行,貸款額100億美元,但結果,參與分銷的財務構機竟達3l家,認購額一度高達220億美元。
盈動又向香港電訊提出兩個收購方案,其一是純粹以股換股,一盈動股換一股香港電訊,估值約2 963億元;其二是現金加股份,每股香港電訊可獲0711股盈科,加港幣7元1角9仙,占值屬約2 800億港元。
果然,這兩個方案令香港電訊眼前一亮,他們立即將盈動的新方案通知星電信,看對方是否加碼。
新加坡電信深知,引致香港電訊變心,形勢逆轉的當然是盈動加入搶購,而在盈動的背後,主要是中銀和彙豐牽頭的巨額銀團融資。對中銀,他們不想,也沒有理由怪罪,但對彙豐,卻抓住了一個把柄——利益衝突論。
2月26日,英國《每日郵電報》刊登一條獨家新聞,新加坡電信有意赴港控告彙豐控股,指其作為香港電訊獨立股東的財務顧問,卻又借錢給盈動收購香港電訊,有利益衝突之嫌。
翌日,香港媒體紛紛發表評論,指星電信出怪招,意圖阻撓彙豐借錢給盈動,也有指星電信施緩兵計,力挽頹勢。
據投資銀行界人士分析,作為少數股東的獨立投資財務顧問,融資先要經過聯交所,聯交所會先查問過彙豐在過去18個月的生意是否有衝突才審批。既然聯交所已審批,這單融資理應沒有問題。
而彙豐控股並沒有被星電信嚇住,並私下表示,如果星電信人稟法院,彙豐會反擊對方“誹謗”。不過,為了不給星電信指責留有借口,彙豐幹脆於26日辭任香港電訊獨立財務顧問,
星電信的“緩兵計”,對這場世紀收購戰沒有產生任何影響,盈動的收購程序照常進行,100億美元的財務協議於27日正式簽署。
彙豐控股在為盈動籌組100億美元貸款中,的確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非但參與牽頭,而且借出40億美元,數額僅次於中國銀行。
香港媒體指這是彙豐第二次幫助李家收購祖家公司,第一次是助李嘉誠收購和黃。彙豐與李嘉誠家族可謂因緣深遠。
2000年2月底,大東正式接受了盈科的收購方案之後,人們以為新加坡電信與彙豐的隔閡已經過去,雨過天晴;不料,3月1日,新加坡電信正式發表聲明,正尋求法律意見,研究是否控告彙豐。不過未發出律師信。
聲明說,彙豐作為香港電訊的獨立董事的財務顧問,參與了星電信收購香港電訊的談判,掌握了許多機密的收購資料,在關鍵時刻,竟然放棄代表香港電訊的獨立董事,改為幫助星電信的對手盈動爭奪香港電訊的控製權。
星電信的發言人說,像彙豐這樣國際規模的金融機構,應有崇高的專業操守,讓人不可指責,而非僅是履行法例及監管規則的基本要求。
對於星電信的聲明,彙豐銀行主席艾爾敦作出回應;他說:“彙豐至今未有收到任何新加坡電信或其他法律顧問發出的文件,故難對事件作出評論。”不過,他強調,彙豐在盈動交易過程中(不論作為財務顧問還是貸款銀行),絕無出現利益衝突的情況。
他表示,外國收購案例時有銀行同時出任財務顧問及貸款銀行,基於銀行內部有嚴格的分工限製,不會出現利益衝突問題。
星電信最終沒有人聽從香港法院,他們深知這樣做不明智,明知難以達到目的,又何必貽笑大方呢!
梅鐸再次出現
正當盈動密鑼緊鼓爭購香港電訊的時候,星電信並沒有坐以待斃。
原本香港時間2月28日上午,大東董事會已接納了盈動提出的收購方案,盈動以為勝券在握,通知傳媒將召開新聞發布會和證券分析員會議,香港電訊亦宣布出牌,並表示48小時內可達成收購協議;可是,下午3時5分,盈動突然通知,臨時取消記者會,證券分析員會議亦推後……
原來當天下午,星電信總裁李顯揚親自飛往倫敦,遞交最新的收購協議,除l股星電信換1股港訊不變外,另提高現金收購比例,由原先的60億美元(約466億港元),大幅度增加到119億美元(約925億港元);同時,引入傳媒大亨梅鐸的新聞集團作為策略性股東,希望挽回危局。
梅鐸在星港雙方決戰時刻高調加盟星電信,對星信無異注入一支強心劑:他以10億美元購入星電信4%新股,並提供寬頻互聯網絡,成為星電信的第二大股東兼策略性夥伴,從而大大加強了星電信向盈動爭奪港訊的籌碼。
梅鐸是李澤楷在生意場上的老對手。1993年,他以超高價從李澤楷手上買下衛視,至今仍耿耿於懷。而李澤楷並購港訊,又極有可能令其旗下“衛視”原先與港訊的合作告吹。梅鐸不諱言,新聞集團決定支持新加坡電信爭購香港電訊,就是擔心盈動入主港訊,將會“飛起”(辭退)新聞集團。
對於這突如其來的變化,盈動陣腳大亂。身經百戰的盈動副主席袁天凡對於星電信“加碼”的行動表示無奈,因為,星電信的現金一加,竟加了差不多500億港元,再加上梅鐸的加盟,令盈動的優勢失去不少。他對李澤楷表示,成功機會隻是“五五波”(一半對一半):便是一年來威震天下的常勝將軍小超人李澤楷,雖然表示有信心,但此時此刻亦心急如焚。當天深夜,他回到家,開著手機,一夜沒有合眼……
終於,蒼天不負有心人,淩晨三時半,電話鈴響起,倫敦來電,大東最終還是選擇了盈動!李澤楷喜極而泣。
2月29日早上八點半,李澤楷步入文華東方酒店同證券分析員見麵時,雖然疲態畢露,卻難掩他臉上的笑容。
小超人連日來的努力沒有白費。
塵埃落定
亞洲曆史上最大的收購戰終於塵埃落定。李澤楷親自向記者公布收購香港電訊的消息。盈動和港訊合並後,市價接近6千億元,超過李嘉誠的和黃及長實,成為香港第三大公司,市值僅次於中國電信和彙豐一合並後的新公司,將易名PCCW-HKT。
這一世紀之役,非但令盈動由一個虛擬的科技概念公恒搖身一變,成為一個有經常盈利的科技實體,成為亞洲最大的電訊企業,成為僅次於日本軟庫的亞洲第二大互聯網公司,亦令李澤楷的身家由482億元增至623億元,成為香港第二大富豪。
另外,收購成功,亦令香港經濟最終結束英資控製的曆史。
大東電報總裁華禮士說,大東對於可為電訊找“好人家”的要求可算是非常苛刻,但盈動提出的建議可讓電訊正式衝出亞洲,雙方亦可集結對方資源,令其成為亞洲數一數二的電訊企業,故才會采納盈動的收購建議,令三者可站於“三贏”的局麵。
還有一點,也許是李澤楷始料所未及的,小超人在政治層麵上成了保衛香港電訊主權的“英雄”。
兩李相爭的背後,其實是香港和新加坡競奪“亞洲第一”的縮影。多少年來,新加坡覬覦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新加坡借其科技基礎較為雄厚的優勢,正努力趕上香港,並有後來居上之勢。星港競爭一度是坊間及業界談論的熱門話題。美國傳統基金會也一度表示打算以新加坡取代香港,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係,在此背景之下,新加坡收購香港電訊,關乎香港榮辱,遭到香港市民及香港電訊不少股東的反對。盈動加入收購並成功擊敗新加坡電信,卻成了香港人的心願。因此,李澤楷被視為保衛香港電訊業權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