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行政協調與溝通管理(1 / 3)

第九章行政協調與溝通管理

行政協調工作既是一個過程,也是一種結果。企業行政溝通則是一種雙向交流過程.確保企業組織和諧有序地運轉。

本章主要介紹企業在行政管理活動中如何協調內、外部之間關係等問題,包括協調上下級關係、同級關係、員工之間關係的方法和渠道.以及利用行政手段溝通或改善雙方關係等內容。第一節 行政協調一、行政協調的功能

協調,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部門經過某種程度的協商、調解,使之在工作上相互配合或者在利益上相互補償的一種過程。協調既是一個過程,也是一種結果。具體而言,行政協調的功能,如表9一l所示。

二、行政協調的基本原則

行政協調是一項涉及麵廣、操作難度大的複雜工作。因此,在企業行政管理中,要想尋求科學、合理的協調方案,獲得最佳的協調效果,必須確實把握以下五個基本原則:

(一)調查研究的原則

企業行政協調的目的,是為了‘化解各種衝突,正確處理各種矛盾,而調查研究則是化解衝突、處理矛盾的基礎。如果缺乏深入廣泛的調查研究,就無法搞清問題的症結所在,也不可能找到有效的協調方法。隻有采取實事求是的態度,充分了解各方情況,才能客觀真實地反映問題的本質,為企業行政協調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體規劃的原則 它是做好行政協調工作、實現企業最大效益的根本保證。因為企業行政協調的目的,就是統一思想、統一步調,協同一致地為實現企業目標而努力工作。如果沒有總體規劃,各個部門就會各行其是,導致企業陷入一盤散沙的混亂局麵,無法達到企業行政協調的目的。

(三)實事求是的原則 它是行政協調工作的基本原則,也是順利完成協調任務的必要條件。它要求在企業行政協調工作中,必須從實際出發,對上要實事求是地反映情況,對下要恰如其分地處理問題,做到客觀公正、秉公辦事。

(四)目標效能的原則 是指行政協調不但要充分考慮協調措施的可行性,還要高度重視協調結果的有效性。如果協調的效能高,就會促進企業總體目標的實現,使企業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如果協調的效能低,不但無助於問題的解決,還會妨礙企業總體目標的實現,使企業在經濟效益和社會形象上遭受巨大的損失。

因此,在行政協調過程中,必須堅持目標效能的原則,把協調方案的可行性和結果的有效性結合在一起,從而保證企業行政活動的科學化、合理化和最優化。

三、行政協調的類型

行政協調可分為外部協調和內部協調兩大基本類型。

(一)外部協調

在紛繁複雜的社會關係中,企業的外部協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企業與所在地區之間的關係協調;

(2)企業與上級主管單位之間的關係協調;

(3)企業與政府部門之間的關係協調;

(4)企業與銀行、信托公司等金融機構之間的關係協調;

(5)企業與報社、廣播電台、電視台等新聞媒介之間的關係協調;

(6)企業與其產品供應商、銷售商之間的關係協調;

(7)企業與同行業之間的關係協調;

(8)企業與外商、外資企業、國外公司之間的關係協調。

(二)內部協調

按照構成要素來劃分,內部協調可以分為以下兩類:

1.以企業組織部門為中心的協調

任何企業都是由各個部門構成的有機整體,隻有各個組織部門密切配合、協調有序,企業才能發揮最佳效能。因此,搞好企業各個組織部門之間的協調,使其緊密圍繞企業的總體目標,團結一致地進行生產和各項工作,才能保證企業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以企業組織部門為中心的協調中,縱向協調和橫向協調是它的兩種基本類型,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以企業成員為中心的協調 從本質上講,企業的組織形態是企業成員交往互動而形成的一個多層次關係網絡。作為企業行政協調的主體,它與成員之間的關係不僅表現在工作上,還深藏於人們的意識中。如何將地位不同、思想各異的企業員工統一起來,使之團結合作,就成為實現企業總體效益的關鍵問題。

以企業員工為中心的協調,核心是通過化解人際之間的矛盾衝突,在企業內部構建一個和諧融洽的人際環境,從而保證企業靈活、有序、高效地運作。四、行政協調的方法

就當前企業行政管理而言,常用的協調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會議協商法

會議協商法,是企業行政工作中常見的一種協調方法。它是通過召開各種形式的會議來組織力量、布置工作,協調各級部門、各級人員之間的關係,以達成共識,解決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