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會議管理(2 / 3)

(6)一項金額5萬元以上的聘金、會費、交際費開支事項;

(7)一項金額3萬元以上的招待接待費、差旅費開支事項;

(8)重要的涉外、公關事項;

(9)契約與訴訟事項;

(10)總裁認為有必要審議的其他事項。

(六)本規定以外的事項,除總裁認為有必要提交部門經理審議外,決策權跟歸總裁所有

第七條決議部門經理會議審議與決議,完全在總裁的決策基礎上進行。 第八條決議執行 部門經理會議一經形成決議,由相關部門經理或室主任負責執行,及時貫徹落實決議內容與精神。總裁以下的全體職工必須按決議內容與精神執行。決議內容與精神的變更權在總裁。 第九條會議事務 部門經理會議事務由董事會秘書全權負責。

(1)會議議題的資料整理與準備;

(2)會議議程安排;

(3)會議記錄與紀要整理;

(4)會議決議草案的起草;

(5)會議文件的保管;

(6)對會議決議實施情況進行調查,及時向總裁報告。

第十條實施報告

部門經理或室主任有義務和責任在適宜時候,把決議的實施過程、情況與結果向總裁報告。

第十一條附則

(1)在董事會秘書因故不能負責會議事務的情況下,在總裁辦公室成員中指定一名代理;

(2)本規定自20××年××月××日起實施。十二、會議管理製度

會議管理製度

(一)總則

第一條為減少會議次數,縮短會議時間,提高會議質量,特製訂本製度。

(二)會議分類及組織 第二條全廠會議 全廠會議歸納為四類: 1.班組(小組)會 主要由各工會、小組長或行政班組長決定並主持召開。 2.係統和部門工作會 這是各車間、科室召開的工作會(如車間辦公會、科務會、科室職工大會等),由各車間科室領導決定召開並負責組織。 3.專業會議 這是全廠性的技術、業務綜合會(如經營活動分析會、質量分析會、生產技術準備會、生產調度會、安全工作會等),由分管廠領導批準,主管業務科室負責組織。 4.廠級會議 主要包括廠級領導(擴大)會、全廠幹部會、全廠班組長會、全廠職工大會、全廠技術人員會以及各種代表大會,分別報請廠部批準後,由各辦事部門分別負責組織召開。 第三條會議組織 上級或外單位在本廠召開的會議(如現場會、報告會、辦公會等)或廠際業務會(如聯營洽談會、用戶座談會等),一律由廠辦受理安排,有關業務對口科室協助做好會務工作。

(三)會議安排 第四條例會的安排 為避免會議過多或重複,正常性的會議一律納入例會製,原則上要按例行規定的時間、地點、內容、組織召開。例行會議安排如下: 1.各類代表大會 (1)科協會員代表大會; (2)企協會員代表大會; (3)職工代表大會; (4)車間(部門)職工大會(或職工代表小組會)。 2.民主管理會議: (1)廠長、聯席會; (2)生產管理委員會; (3)生活福利委員會; (4)工廠董事會; (5)工廠管理委員會。 3.行政技術會議 (1)班組(科室)班前會 與會人員的選定標準如下: ①本次會議的結論將會對其有所影響者; ②對於該項議題確實深有感觸者; ③對於該項議題確實學有專精並富有經驗者; ④對前一天工作進行講評,布置當日工作任務和注意事項; ⑤邀其與會參與發言討論的好處,要比因該職員出席會議而致工作停頓所造成的損失來得更大者。

(2)班組會

檢查、總結、布置工作。

(3)車間辦公會

檢查、總結、布置工作。

(4)科務會 檢查、總結、布置工作。 (5)生產調度會 調度、平衡生產進度,研究解決各車間(科室)不能自行解決的重大問題。

(6)技術工作會(含生產技術準備會)

彙報或總結當月技術改造、新產品開發、科研、技術和日常生產技術準備工作計劃完成情況,布置下月技術工作任務,研究確定解決有關技術問題的措施方案。

(7)安全工作會(含治安、消防工作)

彙報總結上季安全生產、治安、消防工作情況,分析處理事故,檢查分析事故隱患,研究確定安全防範措施。 (8)質量分析會 彙報、總結上月產品質量情況,討論分析質量事故(問題),研究決定質量改進措施。

(9)經營活動分析會

彙報、分析工廠計劃執行情況和經營活動成果,評價各方麵的工作情況,肯定成績,揭露矛盾,提出改進措施,不斷提高工廠經濟效益。

(10)班組長以上幹部大會(或全廠職工大會)

總結上季(半年、全年)工作情況、部署本季(半年、新年)工作任務,表彰獎勵先進集體、個人。

(11)廠務會

總結評價當月生產、行政工作情況,安排布置下月工作任務。

(12)廠長辦公會

研究、部署生產、行政工作,討論決定全廠生產、行政工作重大問題。 4.論文、成果發布會 (1)科技成果發布會; (2)信息發布會; (3)科協年會; (4)企業QC成果發布會; (5)企協年會; (6)企管成果發布會。 第五條其他會議的安排 凡涉及多個車間(科室)負責人參加的各種會議,均需於會議召開前由召集單位經部門或分管廠領導批準後,報廠辦彙總,並由廠辦統一安排,方可召開。

第六條廠辦每周六應將全廠例會和各種臨時會議,統一平衡編製會議計劃並印發到廠領導和各車間、科室及有關服務人員。

第七條凡廠辦已將會議列入計劃的,如需改期,或遇特殊情況需安排新的會議時,召集單位應提前兩天報請廠辦調整會議計劃。未經廠辦同意,任何人不得隨便打亂正常會議計劃。

第八條對於準備不充分、有重複性或無多大作用的會議,廠辦有權拒絕安排。

第九條對於參加人員相同、內容接近、時間相適的幾個會議,廠辦有權安排合並召開。

第十條各部門會期必須服從全廠統一安排,各部門小會不應安排在全廠例會同期召開(與會人員不發生時間衝突除外),應堅持小會服從大會、局部服從整體的原則。

(四)會議的準備

第十一條所有會議主持人和召集單位與會人員都應分別做好相關準備工作(包括擬定會議議程、提案,彙報總結提綱、發言要點、工作計劃草案、決議決定草案,落實會場,準備座位、茶具茶水、獎品、紀念品,通知與會人員等)。

第二節 會前準備工作一、明確與會者

對企業來說,真正創造價值的領域是生產經營過程,而不是在會場上。減輕每個成員的會議負擔,無疑會節約人力資源。提高會議效率,應從確定與會者開始。應該把每一個與會者當作一項“資源”,而不是一種“名分”。

確定與會者的關鍵,不在於誰有資格參加,而在於弄清誰必須參加,即需要弄清下麵幾個問題:

(1)與會者是否對會議所要實現的目標負有直接或主要責任;

(2)與會者是否同會後的行動直接相關;

(3)與會者在中心議題方麵是否具備專門的知識與經驗,是否有助於議題的深化;

(4)與會者是否有能力或權力形成一項決議;

(5)與會者是否多餘或可有可無;

(6)與會者能否全身心投入會議;

(7)與會者是否會妨礙會議總體成效;

(8)是否會給他人造成心理壓力,影響他人的發言質量;

(9)有效地控製與會者人數,一旦人數超過一定標準,就應該設法分組討論或設立分會場。

二、選擇開會時間

開會要選擇適當的時間。選擇開會時間的要領包括:

(1)事先做好調查,把握全體與會者方便的時間段;

(2)選擇與會關鍵人物最佳的時間開會,以保證這些關鍵人物集中精神開好會議;

(3)避免會議召開期間與企業重要的經營活動相衝突;

(4)避免會議打亂企業工作的正常運行;

(5)力求開短會,不要把會議時間拉得過長。

三、選擇開會地點

會議地點的物質條件、文化氛圍,會潛在地影響每一個與會者的情緒,進而影響會議的質量。在選擇開會地點時,應考慮下列硬件條件:

(1)會址必須考慮距離遠近以及路線、交通上的方便,使與會者按時到會;

(2)會場內外應保持安靜,並且有良好的通風和照明設施,以及室溫調控裝置,以便與會者能夠長時間保持清醒,集中精力參與會議;

(3)會場的空間必須合適,以平均每個與會者擁有2 m。為宜;

(4)外出留宿開會,必須考慮通訊聯係的便捷性,考慮費用支出,考慮衣食起居的舒適等等。四、如何控製會議數量 控製會議數量的措施主要包括: (1)提高企業領導者的素質和領導水平,使其掌握包括會議在內的各種工作方式(麵談、現場指導、打電話、製發文件等),並根據客觀實際的需要與可能,選取其中最適用、最有效的工作方式;

(2)合理設置機構,正確分割職能與權力,避免或減少職能的交叉重複,避免權力的過於集中或過於分散;

(3)明確各部門、各級工作人員的職責,使各級領導者能在自己的職責範圍內獨立工作,不必事事集體研究討論;

(4)建立並嚴格實施會議審批標準和審批權高度集中的製度;

(5)建立會議協調安排機製,由綜合部門統一協調安排各部門召開會議,相關會議要合並召開,避免重複浪費;

(6)全麵控製會議質量,提高會議效果,避免或減少連鎖會議;

(7)加強會議成本控製,嚴肅財經紀律;

(8)對例行會議做定期檢查分析,取消已無存在價值的例會,合並功能不高的例會。五、如何控製會議質量

控製會議質量、提高會議效果的方法,就是有針對性地消除那些降低會議質量的不利因素,保護和創造有利於提高會議質量的因素與條件。其中主要的措施包括:

(1)建立健全並嚴格實施包括會議規則在內的一整套會議製度.以這些製度約束與會議有關的行為,刹住不良會風;

(2)嚴格執行會議審批製度,不合乎標準的會議能小開的決不大開,能短開的決不拖長等;

(3)提高會議主持人控製會議進程的能力與水平,使其掌握高效主持會議的規則與技巧;

(4)主持人和與會者應具有足夠的權力和明確的責任,以保證議而有決,決而有行;

(5)議題應集中,不宜太多,日程務必高度緊湊,盡量縮短時間,保證與會者集中精力;

(6)科學、有效地做好會議準備工作;

(7)充分運用現代化技術手段;

(8)保證會場秩序。六、製定會議預案

會議預案即召開會議前事先製定的開會計劃,或叫會議計劃。沒有會議計劃,會議便無法進行,即使召開也是雜亂無章,目的不明,解決不了什麼實際問題。大型的會議計劃,一般包括會議的名稱、內容、指導思想、任務要求、會議地點、出席人員、會議期限、日程安排、會議領導、注意事項等內容。

製定會議預案時,行政辦公室應根據領導成員集體研究的意見起草,草稿寫好後,再經集體討論修改或補充,盡可能地周到、詳細,最後由領導定稿付印。會議預案的製定,包括以下六項內容:

(1)提出召開會議的背景或依據;

(2)提出會議的規模;

(3)提出會議的大體時間(日期)、地點;

(4)提出會議籌備組的組成名單;

(5)提出請領導到會並講話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