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同行不是冤家(1 / 3)

第十一章 同行不是冤家

競爭製勝術

俗話說“商場如戰場。”

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開店者必須具有競爭意識,善於用大腦思考戰略戰術問題,像盲頭蒼蠅一樣亂碰亂撞是絕對打不了勝仗的。

現代的商業競爭,商品本身已不是唯一的製勝法寶,經營管理才是爭取優勢的重要因素。在店鋪經營中,要想戰勝對手,不能僅靠財力和運氣,更重要的是講究銷售和宣傳策略,提高服務質量,不斷增強自身的競爭能力;同時,還要講究同行之間相互協作,采取“雙贏”策略,這是商界新的競爭的主要內容。徹.13D培養競爭意識

競爭激烈的現代商業社會,沒有競爭意識,任何一個企業都不能生存發展。

競爭可以分為直接競爭與間接競爭兩種。

直接競爭指經營同類或類似產品的店鋪之間的競爭。間接競爭指經營種類不同但用途相同的產品的店鋪之間的競爭。

倘若兩家商店都在銷售同一類型的微波爐,它們之間的競爭就是直接的競爭,與其他銷售別種類型(用於食品加熱)的家用電器的商店之間的競爭,則是間接競爭。

作為店主,不能對存在於身邊的競爭視而不見,對競爭對手的出現麻木不仁,這樣,很容易失去顧客。

阿迪達斯是德國一個擁有很長曆史的運動鞋生產廠家,曾經壟斷世界上高級運動鞋市場達幾十年之久。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美國興起了全民健身運動,成千上萬的男女走上街頭和田野,以各種方式從事體育鍛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活動便是慢跑。伴隨著活動的開展,在美國從事跑步活動的人數越來越多,對舒適的跑步鞋的需求量就增大了許多,到了70年代末,據估計達到2500萬雙。耐克公司就是在這樣的有利條件下成長起來的。出身運動員的菲爾·耐特和比爾·鮑爾曼當然知道什麼樣的運動鞋受歡迎,他們根據力學原理對運動鞋進行改造,使它更能適應鍛煉和比賽的目的,產品推出後深受大眾的歡迎,因此耐克公司的擴展非常迅速,僅用10年時間就成為美國市場占有額最大的企業。阿迪達斯在美國市場的份額不斷縮小,甚至要退出美國市場。

有著幾十年經驗的阿迪達斯為什麼會敗給耐克公司呢?原因有二其一是阿迪達斯的判斷錯誤。他斷定跑步將隻是一個時尚,不久就會煙消雲散。但是席卷美國的全民健身運動持續時間之長,範圍之廣,使他們喪失了占領美國市場的絕好時機。其二是阿迪達斯缺乏競爭意識,它的經營者瞧不起小公司對他們的挑戰不屑一顧。他們認為耐克公司無非和以前的一些公司一樣,隻不過是曇花一現罷了。沒想到菲爾·耐特根本不是等閑之輩,’他看準了機會,把阿迪達斯踢了出去。

經營店鋪如逆水行舟,如果安於現狀、不求進取,就必然要後退。開店如果沒有新招,最終是要關門的。這就需要每個店鋪都能居安思危,千萬不可沉醉於自己的“十幾個人七八條槍”的局麵,要時刻警告自己,作為市場競爭中的弱者,隨時都有可能被別人蠶食鯨吞。

今天的世界,是一個千變萬化的世界,每分鍾都有新的情況出現,如果沒有足夠的適應能力,就無法麵對一個突如其來的事件,無法適應環境並去改變現狀。那樣的話,就很有可能在突如其來的新事件前不知所措,甚至於坐失良機。因此,必須時刻保持競爭意識,提高適應競爭環境的能力。1.提高競爭力的策略

(1)情趣。現代人不僅注重生活質量,而且還注重生活情趣。許多節日商品在特定的節日中能給顧客帶來歡愉,它們能提醒人們在工作忙碌之餘,不要忘了與自己的親朋好友共享快樂時光。所以,適時增添有情趣的商品或服務內容也是提高競爭力的有效手段。

(2)高貴。隨著國民收入的增加,人們的生活水平自然也就提高了,對商品的需求量也迅速增加。高價位的商品、名牌商品大有市場。

(3)多樣。顧客的需求是多種多樣的,也是很挑剔的。多樣的產品可以使消費者有充分的選擇餘地,同時還可以占領貨架和市場,讓競爭者無機可乘。

(4)簡便。顧客在購買、攜帶、使用商品的過程中,能夠省時省力、方便,在現代繁忙的商業社會中可說是一大優勢。

(5)指導。由於市場供應過於豐富,人們不可能得到所有的商品信息,因此他們對商品的選購中難免會因信息缺乏或落後而出現問題。這個時候,就需要有專家來指導消費。人們一般來說對專家是尊重和信任的,這樣就可以減少消費中的盲目性。

(6)快速。商品必須能迅速交到顧客手中。如快速衝印、速食店,以及花旗銀行的快速貸款服務等,均是使顧客能在最短時間內享受到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2.健全的競爭意識 健全的競爭意識在某種程度上講,也是提高競爭力的一種方法,它包括

(1)公平;

(2)差別;

(3)自我意識;

(4)走出狹隘的交際圈;

(5)衝破傳統文化的心理障礙;

(6) “同舟共濟,互利共存”是企業競爭應遵守的市場準則;

(7)不進行惡性價格戰,這樣隻會破壞正常的競爭關係,導致兩敗俱傷;

(8)提供質量保證,以質量求生存;

(9)不以貶低對手來抬高自己;

(10)適當采用心理戰術來戰勝對手。徹.13I 做生意要互惠互利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 “同行似冤家。”這是針對商家技術、經營等方麵的競爭而言。做生意最重要的是互惠互利。所以生意人應遵循這樣一個原則隻要是有利可圖的交易,你賺一千,別人賺一萬,對於你來講也是成功的。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如果你不讓別人賺一萬,你自己連那一千也賺不到。

生意場上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在生意人中間,經常存在一種敏感、微妙的情緒。人們表麵上親親熱熱,暗地裏卻戒備森嚴。假如你的生意經營得不怎麼樣,大家還可以相安無事,但如果你比其他人強些,這些人就有可能在背後聯手,把你搞垮。對此,你千萬要小心。

如果一個行業中“同行如冤家”,那麼,進入這個行業極其有害,其危險之處是人人隻想到自己好,而又不是通過搞好自己的生意,而是通過搞垮對手。別人垮掉了,除了滿足了自己的自私欲望外,實際上沒有得到任何收益。

比如說,你經營的商店價高質劣服務差,顧客自然都跑到你旁邊的商店去了。假如有那麼一天你暗中的咒罵應驗了,一場火燒了你旁邊的幾家商店,那麼,你的商店也一定好不到哪裏去。人們寧可多走幾步,到遠一點的商店。

請記住你僅僅是個小生意人而已,你並沒有足夠的力量改變整個市場的格局。

如果把同行當作冤家,絞盡腦汁相互拚殺,最後隻能是兩敗俱傷。曾有兩間門對門的雜貨店,店主為了招攬顧客,相互展開了一場壓價大戰,把自家商店的商品價格一降再降,鬥到最後競降到進貨價格之下。結果.自然是雙雙關門大吉,真正“停戰”了。而顧客呢,開始時還挺踴躍的,經再三減價後,反而駐足不前,門庭日漸冷落。原來,連續的降價,使顧客以為他們的商品是劣質冒牌貨。

和為貴、和生財,商人們都應清楚這一點道理。然而,商場上競爭在所難免,有的是你死我活,長期下去必然加深敵意情緒。在某些方麵,商人們又需要互相利用,相互合作,共同獲得他們的利益。在重重矛盾之中,誰也不願意長期打內戰,耗費大量的財力和精力。唯一的解脫方式就是為了維護他們之間的共同利益,去尋找他們的公敵。在與公敵的較量中,達到緩和矛盾,一致對外,直至勝利。

在競爭中能做到以下幾點,你的生意一定比對手興旺顧客在你的店裏沒有買到想要的商品時,你能夠把他介紹到自己的競爭對手那裏去;對手的經營發生危機時,你能向他伸出援助之手,而不是乘人之危,落井下石;做宣傳廣告時,不故意貶低對手;同行前來參觀時,熱情接待,任其觀看、詢問;和競爭對手保持融洽的關係,經常上門探訪經營和商品信息。徹.132 關注競爭對手

無論你的實力多麼雄厚,對競爭一定要把持有度。企業的上帝——顧客存在著兩種普遍心理一是同情弱者,二是對毀滅幸災樂禍。一個好鬥的店鋪在消費者心目中是強者和麻煩製造者的統一,就像頻繁的廣告讓人心煩一樣,好鬥的店鋪同樣會讓顧客產生厭惡。隻要市場競爭是實力的消耗戰,隻要企業必須依靠消費者生存,企業就永遠不能統一整個市場。因此,保留競爭對手對於店鋪來講是相當重要的,它們往往促成企業更快地發展。

即使在一段時間內競爭者偶然被全部消滅,對店鋪來說也未必是一件好事,因為便利店往往是在競爭者的威脅中發展壯大的。沒有競爭者如同生存在無菌環境中,身體素質也很難進一步提高。而且以現在市場資金、技術和人才流動整合的速度,競爭者的出現完全可以在一夜之間實現,這也就是“快魚吃慢魚”。因此人沒有可能也沒有必要將競爭者全部消滅,保有構成重大威脅的競爭對手對店鋪的發展更為有利。麥當勞沒有采取毀滅肯德基的戰略,同樣可口可樂也極力和百事可樂和平共處。

消費者對強者毀滅往往表現為幸災樂禍。其實競爭對手的生存對店鋪來講具有戰略意義。

沒有競爭存在的市場永遠是烏托邦。店鋪要想在市場中生存,就必須接受和挑起市場競爭。息事寧人、追求一團和氣的人不會成為優秀的經營者。真正優秀的經營者都有很強的征服欲,在整個市場中占領一塊備受關注的領地是成功經營者最基本的目標。

一個企業不論它的實力有多雄厚,發展多麼迅速,如果忘記競爭,忘記去看看競爭者在幹什麼,它就極有可能導致失敗。在美國財富的聚集和離散來如閃電去如風,原因就在於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一些行業的領先者忘卻了競爭,如百貨業的凋零。我們常常說一個行業的沒落是由經濟發展決定的,而不是由個人意誌所能左右的,這種說法很有道理。但是一個企業的前途是由個人意誌在左右而不是經濟發展在決定。如今的市場競爭不但呈現為企業之間激烈的競爭,而且行業之間的競爭也相當殘酷。優秀的經營者應該有對行業全局的整體把握,適時為便利店撥正航向,遠離危險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