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每天進步一點點
每天進步一點點,沒有衝天的氣魄,沒有轟動的聲勢,但每天都在盯著那個高遠的目標,每天都不慌張也不懈怠地努力,每天都進步一點點,日積月累就可能在不動聲色中創造一個料想不到的奇跡。
成功來自一點點的積累
有這樣一句話:失了一顆鐵釘,丟了一隻馬蹄鐵;丟了一隻馬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損了一位將軍;損了一位將軍,輸了一場戰爭;輸了一場戰爭,亡了一個帝國。
一個帝國的滅亡,一開始居然是因為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的戰馬的一隻馬蹄鐵上的一顆小小的鐵釘鬆掉了。正所謂小洞不補,大洞吃苦。每次一點點的變化,最終會釀成一場災難。
管理學有一個“蝴蝶效應”。紐約的一場風暴,起因是東京有一隻蝴蝶在拍翅膀。翅膀的振動波,正好每一次都被外界不斷放大,不斷被放大的振動波越過大洋,結果就引發了紐約的一場風暴。
每次一點點地放大,最終會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功就是每天進步一點點。成功來源於諸多要素的幾何疊加。比如今天笑容比昨天多一點點;今天走路比昨天精神一點點;今天行動比昨天早一點點;今天效率比昨天提高一點點;今天方法比昨天多找一點點……正如數學中50%×50%×50%=12.5%,而60%×60%×60%=21.6%,每個乘項隻增加了0.1,而結果卻是成倍增長。每天進步一點點,假以時日,我們的明天與昨天相比將會有天壤之別。
2004年第二十八屆雅典奧運會早已落下了帷幕,但它留給我們的深刻思考卻是源源不斷的。本屆奧運會中國運動員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回首過去,從1984年我國體育代表團在洛杉磯奧運會上首次實現金牌零的突破,到1992的巴塞羅那奧運會,1996的亞特蘭大奧運會,2000年的悉尼奧運會,再到本屆雅典奧運會以32枚金牌躍居金牌榜第二位,我國競技體育年年有進步,屆屆有提高。其實,這成功是每天的一點點的進步,像蓋高樓的磚瓦一樣一層層堆積起來的。每天的進步也是得來不易的,是運動員們用汗水換來的,這進步伴隨他們成長、成熟,這才算是成功的人生。
中國奧運代表團之所以最終能以32枚金牌成功超越2000年悉尼奧運會28枚,原因在於在賽前不被看好的“弱勢”項目在雅典奧運會上一一突破成功。從“中國龍”劉翔突破110米欄的世界記錄,到刑慧娜摘下萬米金牌;從女蛙王羅雪娟時隔17年為中國再奪金,到李婷、孫甜甜網球場上奪冠,到小將王旭為中國摘下摔跤奧運第一金。這些令人驚喜的成績背後更加少不了一點點的進步的積累,甚至每天會有較大進步。
人生的每一天都要有多多少少的進步,這樣的人生才不會有遺憾,才會有意義,即使是明白一個小小的道理,突破幾道難題這樣微小的進步。讓我們用一個心靈儲蓄罐,把每天的進步收集起來,終有一天,你也會是另一位劉翔、刑慧娜,你也會嚐到奧運奪冠的喜悅……
成功就是每天進步一點點。成功就是簡單的事情重複著去做。每天進步一點點是簡單的,之所以有人不成功,不是他做不到,而是他不願意做這些簡單而重複的事情。因為越簡單,越容易的事情,人們也越不願意去做它。
競爭對手常常不是我們打敗的,是他們自己忘記了每天進步一點點。成功者不是比我們聰明,而是他比我們每天進步一點點。
一個人,如果“每天進步一點點”,哪怕是1%的進步,試想,誰能阻擋他最終達到100%的成功?一個企業,如果把“每天進步一點點”作為其企業文化的一部分,每人每天都能進步一點點,試想,有什麼能阻擋住它走向最終輝煌的腳步?
每天進步一點點是成功的開始。有的進步,看起來是很大的進步,但放在曆史的長河裏,依然還隻是“進步一點點”。一個法規的突破性變遷,那還僅僅是一個法規的變遷,而前頭、上頭需要變遷的法規依然不少,我們能夠這樣滿足於這樣的“進步一點點”嗎?我們更要看到,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製度的改革,如果滿足於“每天進步一點點”的“漸進”是比較可怕的,何況有的“進步一點點”還是兌了水的數字。希望這能夠引起世人的足夠警惕。
有什麼樣的自我期望,自然就會選擇什麼樣的信念;有什麼樣的信念,你就會選擇什麼樣的態度;有什麼樣的態度,你就會有什麼樣的行為;有什麼樣的行為,你就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因此,要想結果變得更好,先讓行為變得更好;要想行為變得更好,先讓態度變得更好;要想態度變得更好,先讓信念變得更好;要想信念變得更好,先讓自己選擇更好的自我期望。
在自己的心目當中,你認為自己是什麼,最終你就會是什麼。
因為,正如《自我意向心理學》的核心結論:
我是我認為的我,我們是我們認為的我們!
不是不可能,隻是暫時沒有找到方法。以前的人一定認為“水不可倒流”,那是因為他們還沒有找到發明抽水的方法,現在的人一定認為“太陽不可能從西邊出來。”未來的人可能會說,那是因為我們還沒有找到讓人類能居住在另一個“太陽正好從西邊出來”的星球上的方法而已。
不是不可能,隻是暫時沒有找到方法,讓我們不要給自己太多的框框,不要總是“自我設限”。假使“不可能”已成為一個人或一個企業的“口頭禪”,他們已習慣對自己說“這不可能,那不可能”這樣的氛圍,也許就注定他們在競爭的大潮中難有輝煌,並最終被那些不說“不可能”隻專注找方法的人所淘汰。
讓我們調整好自己的注意焦點,把“不可能”這個消極的字眼從我們的“私人詞典”中永遠刪去,因為即使真的遇到難題,我們至少還可以說:不是不可能,隻是暫時還沒有找到方法。
成功就是每天進步一點點,不是不可能,隻是暫時沒有找到方法,將汗水流在練習場上,而不要將淚水流在競技場上。
主動多一點 收獲多一點
現代社會雖然已經進入高度文明的社會,但不能表明一切都是公正、公平的,尤其是在男女平等方麵表現得更為突出。女性在有些方麵比男性有優勢,但更多的時候是劣勢。女性隻有每天多做一點點,才能彌補性別上造成的劣勢,從而與男同胞們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有這樣一個故事:
50年前,我開始踏入社會謀生,在一家商店找到了一份工作,每天才掙7.5美元。有一天,顧客買了一大批貨物,有鏟子、盤子、水桶、籮筐等等。這位顧客過幾天就要結婚了,提前購買一些生活和勞動用具是當地的一種習俗。貨物堆放在獨輪推車上,裝了滿滿一車,騾子拉起來也有些吃力。送貨並非我的職責,而是完全出於自願——我為自己能運送如此沉重的貨物而感到自豪。
一開始一切都很順利,但是車輪一不小心陷進了一個不深不淺的泥潭裏,使出吃奶的勁兒都推不動。一位心地善良的商人架著運貨馬車路過,用他的馬拉起我的獨輪車和貨物,並且幫我把貨物送到顧客家裏。在向顧客交付貨物時,我仔細清點貨物的數目,一直到很晚才艱難地推著空車返回商店。我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高興。但是,老板卻沒有因我的額外工作而稱讚我。
第二天,那位商人將我叫去,告訴我說,他發現我工作十分努力,熱情很高。甚至注意到我卸貨時清點物品數的細心和專注。因此,他願意為我提供一年5000美元的職位。我接受了這份工作,並且從此走上了致富之路。
每天多做一點點,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改變自己——一件事會影響一個命運,幾件事會改變一個人的一生。隻要你每天多做一點點,每天都是一個階梯,都是新的一步。換句話說,隻有不斷地追求才有不斷的進步。隻有不斷的行動,才有不斷的成就。每天多做一點點,日積月累,你定會搭上成功的階梯,摘取滿意的成果。
一個女人如果把工作僅僅作為謀生的手段,那她什麼事也幹不好,隻有對自己的工作盡心盡責,並主動完成工作的女性,才能在事業上取得成就。
主動,就是不用別人告訴你,你就能自覺出色地完成任務。主動要求承擔更多的責任,是成功女性必備的素質。在大多情況下,即使你沒有被正式告知要對某事負責,也應當努力去做好,如果你表現出勝任某種工作的能力,那麼責任和報酬就會接踵而至。在你擔心該如何多賺一些錢之前,試著想想如何把手頭的工作做得更好。
在現實社會裏,經常能夠碰到有些受過良好的教育、才華橫溢的年輕人,在公司裏卻長期得不到提升,主要是因為他們不願意自我反省,養成了一種嘲弄、吹毛求疵、抱怨和批評的惡習,他們根本無法獨立、自發地做任何事,隻有在一種被迫和監督的情況下才能工作。
有些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年輕人畢業伊始,麵對自己從未接觸過的工作,一時有些手足無措,每當老板交給他工作任務時,總是要問一句該怎麼辦,這種做事方法長此以往就會出現依賴心理,隻會被動服從,不會主動開拓。
老板和公司最需要的是具有勤奮、敬業、忠誠、主動精神的員工,而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很難找到能集這些精神於一身的人。員工總認為自己和老板隻是一種商業交換關係,無需感激老板,甚至對老板抱有仇視心態,這是老板和員工之間矛盾緊張的最主要原因。其實,勤奮、敬業、忠誠、主動並不是僅僅有利於你公司和老板的,真正的最大受益者正是你自己。
如果你想登上成功之梯的最高階,就永遠要用主動、率先的精神去麵對你的工作。即使你麵對的是毫無挑戰和毫無生趣的工作,如果你能夠作到率先主動,最後終能獲得回報。
成功女性都能明白,什麼事情都要自己去主動爭取,並且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沒有人能保證你成功,隻有你自己;也沒有人能阻撓你成功,隻有你自己。
率先主動的人不僅會圓滿地完成自己的任務,還會忠心耿耿地為老板考慮,給他提盡可能多的建議和信息,因而自己也會得到提升和賞識。比別人多做一點點,就會擁有更多的機會。
在以前的工業時代,聽命行事的能力相當重要,而現在個人的主動進取更受重視。知道什麼事該做,就立刻采取行動——動手去做!不必等別人的督促和交代。“我沒有時間!我實在太忙了,不能做!”“恐怕現在還不是最佳時機,我們為什麼不再等等呢?”通常,這些司空見慣的話語可能會使你付出數倍的代價。“沒有時間”隻是懶散者的擋箭牌,是懦弱無能者的借口。要想在事業上獲得成功,你就應該積極主動地去做事,即使你的所得與你的付出並不成正比。
成功總是在尋找那些能夠主動去做事的人,可是很多人根本就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隻有當你主動、真誠地提供真正有用的服務時,成功才會伴隨而來。而每一個雇主也都在尋找能夠主動做事的人,並以你的表現來犒賞你。
一個人的工作有沒有主動性,有沒有追求完美的精神,這對工作來說具有本質的區別。有些工作能力強的女性,總是得不到老板的常識。為什麼呢?她們不想接受命令,她們自以為聰明,一眼就看穿了她的雇主要壓榨員工的用心。
老板安排這種人去辦事、工作的時候,她們總是幹脆地回答“我不想去,你能安排其他的人嗎?”這種人即使全部才能被埋沒,也不值得大家同情。
養成了率先主動的工作習慣,就掌握了個人進取的精神。那些不能以無比的熱情看待自己工作和事業的人,隻能永遠等著別人給其安排任務,而且還要推脫搪塞,與此同時也推掉了機會。
隻有率先主動,才會讓顧主驚喜的發現你實際做的,比你原來承諾的更多,你才有機會獲得加薪和升遷。如果你隻是盡本分,或者唯唯諾諾,對公司的發展前景漠不關心,你就無法獲得額外的報酬,你隻能得到屬於你應得的那一部分,當然,這比你想象的更少。
一個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態度,決定他的報酬和職務。那些工作效率高、率先主動並且甘之如飴的人,往往就是擔任公司最重要職務的人。
我們不應該抱有“我必須為老板做什麼?”的想法,而應該多想想“我能為老板做些什麼?”全心全意、盡心盡責是不夠的,還應該比自己分內的工作多做一點,比別人期待的更多一點,如此可以吸引更多的注意,給自我的提升創造更多的機會。你沒有義務要做自己職責範圍以外的事,但是你也可以選擇自願去做,以驅策自己快速前進。率先主動是一種極珍貴、備受看重的素養,它能使人變得更加敏捷,更加積極。作為一個女性,“每天多做一點點”的工作態度能使你從競爭中脫穎而出。你的老板會關注你、信賴你,從而給你更多的機會。
每天多做一點點工作也許會占用你的時間,但是,你的行為會使你贏得良好的聲譽,並增加他人對你的需要。
卡洛·道尼斯先生最初為杜蘭特工作時,職務很低,現在已成為杜蘭特先生的左膀右臂,擔任其下屬一家公司的總裁。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升遷,秘密就在於“每天多做一點點”。有人曾經拜訪道尼斯先生,並且詢問其成功的訣竅。他平靜而簡短地道出了個中緣由:“在為杜蘭特先生工作之初,我就注意到每天下班後,所有的人都回家了,杜蘭特先生仍然會留在辦公室裏繼續工作到很晚。因此,我決定下班後也留在辦公室裏。事實上沒有人要求我這樣做,但我認為自己應該留下來,在需要時為杜蘭特先生提供一些幫助。工作時杜蘭特先生經常找文件、打印材料,最初這些工作都是他自己親自來做。很快,他就發現我隨時在等待他的召喚,並且逐漸養成招呼我的習慣……”
杜蘭特先生為什麼會養成召喚道尼斯先生的習慣呢?因為道尼斯自動留在辦公室,使杜蘭特先生隨時可以看到他,並且誠心誠意為他服務。這樣做獲得了報酬嗎?沒有。但是他獲得了更多的機會,使自己贏得了老板的關注,最終獲得了提升。
思考多一點,問題才會少一點
喬治·哈姆雷特在伊斯諾州的一家退伍軍人醫院療養,休閑的時間很多,可是能做的事情並不多,他就靜下心來讀書思考。喬治知道很多幹洗店在燙好的襯衣上加上一張硬紙板,防止變形,他寫了幾封信向廠商谘詢,得知這種硬紙板的價格是每千張4美元。他在靜靜地思考中突發靈感,在硬紙板上加印廣告,再以每千張1美元的低價賣給洗衣店,賺取廣告的利潤。喬治出院後,立刻著手進行,並持續每天研究、思考、規劃。廣告推出後,喬治發現客戶取回幹淨的襯衣後,衣服的紙板丟棄不用。喬治問自己:“如何讓客戶保留這些紙板和上麵的廣告?”答案閃過他的腦際。他在紙板的正麵印上彩色或黑色的廣告,背麵則加進一些新的東西——孩子的著色遊戲、主婦的美味食譜或全家一起玩的遊戲。有一位丈夫抱怨洗衣的費用激增,他發現妻子竟然為了收集喬治的食譜,把可以再穿一天的襯衣送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