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國書(2 / 3)

“是啊!”公子梁有點摸不著頭腦,不是說好了談合作,一起去欺負韓國嗎?怎麼說道了他的父親贏師隰?

姬頹有點激動,明明是儲君,卻因為被叔叔截胡,不得不離開故國客羈他鄉,這心頭的苦楚,也隻有同病相憐的人才能體會到。尤其是三十年,這件事對一個年輕人來說是要將所有的耐心和希望都要磨滅的漫長時間,簡直讓人奔潰:“想當年寡人也是因避禍而在齊國,三十個春秋,無日不想著故土。而秦公也算是苦盡甘來,聽說當年魏侯資助秦公武卒一萬,為什麼如今秦公還如此困頓?”

在姬頹看來,一萬魏國武卒,隻要手段恰當,贏師隰坐穩秦公不成問題,還能掃清所有對國君權威造成的障礙。

可是贏師隰沒有做到,這讓他很奇怪。

公子梁歎氣道:“魏侯當年資助我父,但我父客居魏國近三十載,重入雍城,剛剛報仇,奈何想著和國內的封君表達善意,但是讓他老人家最後失望的是,貪婪讓人已經不再尊重國君的威儀了。至於魏國的武卒,僅僅是保護我父,而非聽命於他。三年後,這支一萬人的魏國武卒就離開了秦國。”

“可算是苦盡甘來,寡人在齊國時也是如此,每每想到故土,淚如雨下。”姬頹也是說到了傷心處,有點不能克製。

突然,魯公姬奮也開口道:“寡人祖父漂泊在外二十年,最後客死他鄉……”

宋公似乎也有所感:“寡人之父,被韓人擄掠至韓地,死後才回國安葬。”

……

公子梁似乎感覺有點不太對勁,這哪裏是什麼聯盟會議,而是訴苦大會,最後大家組建一個複仇者聯盟。

可是彼此的仇人又不太統一,麻煩了!

似乎也感覺到了氣氛不對勁,魯公幹巴巴的笑起來,擺手道:“不說這些了,寡人今日約見公子,與衛公、宋公在高台上商議秦國出兵之事,不知道邊大夫告之公子?”

公子梁躬身道:“邊大夫和盤托出,秦國雖然處於苦寒之地,但國人好義,軍國善戰,自然無法睹視韓人行不義之舉,滅諸侯社稷之過。且鄭人無錯,韓屢次以貪念進攻鄭國,此乃不義之戰,非君子不能忍,非良善不能舉;秦人雖困,然見義不能彰,見過不能罰,實乃如炭火焦心,五內俱焚矣。”

“善!”

魯公姬奮興奮地揮拳,似乎有種天下大勢,盡在掌握的氣勢。

而宋公搓著雙手,也有躍躍欲試,上前助拳的意思,笑道:“不日四國聯合起兵,剿滅韓國精銳,還天下一片安寧。也助鄭人複國,此乃‘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韓人自食其果矣。”

倒是衛公體現出最大的謹慎,他不是魯公,也不是宋公。都是國君裏頭的新人,打仗這種大場麵,都沒有碰上過。

倒是宋公子辟遇到過,他在站產上親眼看到老爹前宋公被韓人俘虜,臣子們架著他從戰場倉皇逃跑。

那一幕,他這輩子都不會忘記,隻記得他當時心跳快的似乎要從嗓子眼跳出來似的。

姬頹思量著試探道:“不知公子梁可說服秦公出兵幾何?我等聯軍,衛國國弱,且民寡,還需要防範趙國的進攻,實在難以支撐兩線作戰。恐怕出兵都不現實,最多也就是錢糧民夫的支持。魯宋倒是兵強馬壯,但想要和韓人精銳想抗,還不足在戰場上讓韓人退避,秦國要是出兵少的話,我等危矣。”

出於謹慎,公子梁抿著嘴唇,沉默了一會兒,才開口:“秦國可出兵三萬。十年前,我秦國三萬虎狼大破韓人七萬,三萬人足矣。”

“三萬怎麼夠?”其他兩位國君還沒有開口,宋公子辟急了,宋國當年六七萬人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國君在戰場被韓人擄走,這點人,哪怕是秦人,也不能給宋公一丁點的安全感。

就算是秦軍戰鬥力強,在他看來,最多也就和韓人相當而已。

至於說三萬破七萬,宋公認為是秦人自吹自擂的結果。反正,韓國也沒有因為這場失敗而國力受損,更沒有承認輸掉了和秦國的戰爭。宋公絕不滿足於三萬秦軍出關的數量,最好秦國能傾巢而出,把韓人徹底打趴下,餘下來的就讓宋國在戰場上逞威風,這才是他最希望看到的結局。

公子梁卻為難道:“宋公,梁不過是公子,國事隻能進言,而不能一言斷之。”

這也是公子梁的實際情況,秦國出征,公子梁說了肯定不算。得老秦公贏師隰點頭,就算是作為兒子,也僅僅是將事情談妥之後,將消息反饋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