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4章 心有魔頭,私心作祟(3 / 3)

沒有了史官,衛國的傳承就可以斷了一半。衛公姬頹可以殺史官,卻絕對不會讓這個官職廢除。

“君上為何不改變一下思路?史官這個官職看似不重要,卻和君上的聲威戚戚相關,所錄文字全賴一人一族難免有所偏頗,古往今來史官以刀筆判君,以好惡定罪。為什麼卻能因為好惡感很強的史官一直在記錄國家大事的職位上呢?”邊子白頓了頓,給衛公姬頹一點思索的時間,然後接著:“最為讓人煩惱的是,君上的子孫,還有士大夫公卿的子孫都會因為史官的不公言論而判斷國君,這對國君是大大的不公。”

這還是要下刀子啊!公孫鞅如是想到;這一刻,句容已經完全明白了,他被邊子白下套了,甚至他開始懷疑是衛公的指使,因為目的性實在太強了,針對的就是太史和他的家族。要史家最厭惡的人是誰?一定是不聽勸的國君啊!

對於改革,衛公姬頹肯定是要拒絕的。衛國是一個很保守的諸侯國,這一點就連保守的宋國人都會嘲笑衛國。

可如果隻是更改太史這個職位的話,衛公的選擇似乎也不太難。

“還請先生詳解。”這一刻,衛公的態度已經很明顯,他已經認可了邊子白的才能,甚至給予了最高的禮遇。禮下於人,必有所求,就是這麼來的。

邊子白也給足了衛公麵子,兩人就像是賢臣和明君的對答,禮節做到十分,躬身對答:“可以設立翰林院來代替史官的工作。”

“翰林院?”衛公不解,可聽名字很高大上,似乎是一個龐大的機構,這會不會太靡費了些個?

邊子白解釋道:“翰林院設立一學士,若幹編修、庶吉士、講學等若幹官職,可增可減。職責可以是替代國君擬定國書,幫助國君出謀劃策,替代原本的史官等工作,編撰國史。因為宮廷不適合官員出入,國君的起居可以交給宦官記錄,當然要形成一項製度選拔而來。負責記錄宮廷事務的宦官,因為學識不足,可以從接受翰林院學士的教導。至於翰林院,隻負責史書的編撰工作。而且翰林院還可以兼任選拔人才的培養工作,讓公族子弟,公卿之子有機會在沒有獲得官職之前學習政務。”

“此言大善。”

衛公別看固執,可是對自己有利的事沒有拒絕的道理。翰林院對自己太有利了,這就是後世的,曆史是勝利者所寫的一樣。在此之前,曆史卻完全掌握在史官的手中。國君怕一個不入流的職官,這種情況是何等的悲哀啊!更何況入職的官員是士大夫公卿之子,是國家未來的官員。官員任命在國君手中,那麼這些人誰是刺頭,誰是鐵杆就便於衛公觀察。也就是,不會拍馬屁的官員,就不是國君的好臣子。這太給力了,衛公甚至興奮地攥起了拳頭。而太史句容看到衛公的一副昏君相,內心悲哀不已。

尤其是翰林院的存在可以一勞永逸地讓國君不再擔心史官的不聽話,完美的解決了國君對於名聲的擔憂。

此時此刻,衛公姬頹看向邊子白的眼神柔和地帶著寵愛,心中懊惱,為什麼不早幾年遇到如此良才?

“謹受教矣!還請先生不要推辭,翰林院主官……”

“翰林學士。”

“對,翰林學士一職還請先生不要推辭。先生且安心,他日必有厚報。”衛公心頭美滋滋的,一個困擾他執政三十年的問題讓他解決了。投桃報李,對於給他排憂解難的邊子白,自然要給予厚報。

可問題是,邊子白根本就不想做翰林院學士啊!他一個現代人……這不是問題,關鍵是現在是戰國啊!

翰林院好像是唐朝才有的啊!

他竟然在戰國時代就當上了翰林學士,出來都沒臉見人。一個從來沒有出現的官職,因為他進讒言,最終他被國君遊戲般的任命,似乎在佞臣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關鍵的問題是他才十五歲啊!還沒有及冠就這麼壞了延續了上千年的史官製度,以後真得遺臭萬年了。更關鍵的是,學士還有另外一種意思,就是求學的士子。

好吧,人壞不壞和年紀真沒有太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