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一對夫妻,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拍賣廣告,對其中的一幅畫都很滿意,當時,他們都決心買下來,但都沒說。拍賣當天,會場上人山人海,他們兩人分頭進入會場。在幾次舉手投標後,妻子發現有人跟她爭拍,便一鼓作氣,不斷叫價,最後以超過底價五倍的價錢買下了這幅油畫。結果散場時,妻子才發現,那個競爭對手竟是自己的丈夫。
不久前,日本一家人壽保險公司做了一次調查,發現日本夫婦,每天一般可交談1小時50分鍾的話,對此,他們覺得奇怪,日本夫妻每天竟有這麼長時間在交談。後來經過進一步核時,才發現不是“交談”,大多數情況下,是妻子在嘀咕,丈夫隻是偶然點頭或“哦唔”一聲而已。調查還發現,日本丈夫和太太的談話主題有三大項,就是“吃飯”、“洗澡”和“睡覺”。對此,日本有位婚姻專家分析指出,日本離婚人數越來越多的一個原因,就是日本夫妻的“交談”次數越來越少的緣故。
由此可見,夫妻間的感情接觸,其中有一條途徑隨時隨地都可以做,這便是談心。當然,是指兩個人都談,它比做愛簡便易行,比跳舞細致深入。
夫妻間的矛盾要借助外力嗎?
在一個家庭中,夫妻之間往往出現一些矛盾。如經濟矛盾、家務矛盾、教育子女矛盾、親友之間來往矛盾、身心不適的矛盾、性生活的矛盾等等。當這些矛盾出現時,如何處理它們是頗有學問的,其中很關鍵的一條原則,就是最好在夫妻之間解決。
誠然,父母親及親朋好友都有一定的家庭生活經驗,但是,一旦出現矛盾,希望通過他們來解決,來調解並非是一件好事。有時還會適得其反。因為這樣做雖然會取得別人的建議或某方麵的支持,但與此同時,可能會大大傷害愛人的自尊心理。一方麵,一方有可能反感另方“告狀”,不念夫妻的情麵,把矛盾公開化;另一方麵,也會認為“告狀”一方是在聯合家裏或外麵的人對付自己。這樣,就會產生一種本能的自衛心理,這種心理往往對矛盾的解決和緩解不利。所以,夫妻之間在小範圍內解決矛盾,效果可能會更好。
一旦出現經濟矛盾,雙方應共同協商做出收支計劃,量入而出,共同持家。要知道,愛就是給予,愛就是支持。教育子女意見不統一時,雙方都不應該過分地堅持己見,能統一的盡量統一,不能統一的要暫緩實行,切忌在孩子麵前暴露分歧。當然,對孩子的教育,應及早地做出實施辦法,統一認識和行動。與親友之間的矛盾,隻要善於區別對待就行了,雙方都應視對方的親友為自己的親友。與外界的交往,也要力求用理智的方法來統一認識。身心不適時,當事人不應把自己的病痛,不順心等苦惱向自己的愛人發泄,不要把一個人的痛苦變成兩個人的痛苦。而作為另一方,應把自己的胸懷變為愛人的避風港,用溫暖的心去安撫愛人,用甜蜜的話語吹去愛人心上的陰雲。性生活不協調,找一找有關書籍,增加相互間的體貼,一起去進行其他精神文化活動,來擺脫這方麵的苦悶。
總之,隻要夫妻用真誠的心來解決出現的各種各樣的矛盾,即使不借助於外界,也會收到良好的效果。人們常說:“小兩口沒有自己解決不了的矛盾。”
婚姻危機隻有靠離婚解決嗎?
專家發現,很多婚姻危機可以不通過離婚來解決。
比如一個丈夫訴苦說:“我妻子太孩子氣。不照她的意願辦事,她就器,就離家瞎轉上幾個小時後回到家再哭。要不然就嚇唬盡要出走,回她媽媽那兒去。”妻子則責怪丈夫:“一到星期天就沒影了,從不說一聲上哪兒去,他從不約我一塊兒出去。”這位妻子其實相當聰明,隻是不知道如何取得丈夫的關心。他們之間沒有很深的感情創傷。一位友人指點這位妻子:“你發脾氣,進行威嚇會使丈夫失去理智,很可能也就失去他。丈夫有同樣的責任維護婚姻,但是妻子在婚姻中得失會更多。因此,作為妻子應該主動些。”這位友人鼓勵她用真誠和愛情對待丈夫,“不要威嚇、強 求或嘮叨”。妻子聽取了勸告,努力照著去做,結果婚姻關係出現了轉機。隨著時間的推移,效果也愈顯著。這位妻子最終完全停止使用強求方式,而用丈夫能夠理解的方式表達愛。
一位婦女抱怨丈夫呆笨,不善交際,“他從來不理解我,也不和我聊天,隻知道坐在那兒看電視,聽廣播。我提議兩個人一起幹點什麼,他總是毫無興趣地哼哼。和這樣一個呆子過一輩子真叫人受不了。”一個偶然的機會,這位婦女認識了本單位的一個男子,這男子很健談。兩人發現彼此有許多共同點——愛好音樂、書籍、體育。他倆的結識完全是偶然的。但是結識一段時間後,這位婦女便常常拿這位男同事與她那位呆笨的反應遲鈍的丈夫比較。她渴望有人陪伴她,與她交談。一天,這位同事約她去餐館,她欣然赴約,沒有多想,隻覺得和男同事在一起很愉快。這樣的相聚後來又有幾次。結果,他們墜入了情網。這就像穿衣服,第一顆鈕扣扣錯了,如果繼續扣下去,就會全部扣錯。
這位婦女並非生性輕浮,隻是孤獨使她錯走了一步。她陷入了自責和內心矛循的困境,與自己曾經愛過、尊敬過的丈夫恢複興趣和熱情呢,還是與這個如今已是呆笨、無反應的丈夫離異?離婚不好,但是維持這個無趣味、無愛情的婚姻又有什麼意義?這位男同事雖然很吸引人,但是他是否也會慢慢表現出一些自己不能忍受的性格呢?沒有簡單的不痛苦的辦法能使這位婦女擺脫困境。
這位婦女此時需要的是幫助和指導。首先她不能貿然作出任何決定。大多數人都像孩子,幻想得到簡捷的答案,現成的辦法,或者迅速的滿足。人隻有在精神上成熟,才能找到解決這類問題的辦法。因此,要摒棄私念,真心實意地深刻反省。在友人的指導下,這位婦女終於發現了自己性格上的毛病。她明白了是她的一些個性脾氣使丈夫感到不愉快,使他有意回避妻子。於是這位婦女努力改變了自己的不利於婚姻關係的個性,而她丈夫也因為妻子的變化而變得有反應了。
由此可知,有些婚姻危機並非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主要是缺乏溝通和理解。如果夫妻之間多一些溝通和理解,那麼危機也就自然得到解決。
告成婚姻危機的原因有許多,其中最普遍的,卻又不被人們重視的原因是:婚姻的雙方都等待對方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有這樣一個例子,丈夫是一個沉默寡言、不易動感情的人。但是如果妻子揭他的短、觸痛他時,他也會暴跳如雷。丈夫覺得男子漢不應該感情外露,而他的妻子去極希望交流思想感情。為了使丈夫表達出一點感情,她使用懇求、說理、哄騙等等手段,最後甚至嚴厲訓斥。妻子向別人訴說丈夫一點也不關心她,不與她分享喜樂,分擔憂愁。丈夫則說:“你知道我為什麼顯得冷淡嗎?為什麼對你的要求不感興趣?我也有要求,比如:上星期天晚上,我告訴你六點前一定準備好晚飯。你忙東忙西,直到6點20分才做好飯。為我做事,你總是磨磨蹭蹭的,百為你自己做事總是那麼快。還有一次,我告訴你看完電影要快點趕回家,因為有一個同事要來找我。你卻與一個熟人在電影院門口高興地聊起天來,沒完沒了催你走,你還說:‘等一會兒’。還有一件事,你老是怪我不整理書桌。嘮叨起來沒完。我不想花時間去整理書桌,想整理你就 整理好了,我不管。”丈夫這麼一說,妻子哭了。過了一會兒她說:“我說過你的書桌不整齊,但我不記得你要趕火車,要趕回家的事嘛。”丈夫仍在氣頭上:“當然記不得,我不與你同喜共樂,你就這樣對待我。好,我現在就和你分擔憂愁。其實我隻在憂愁!”
妻子想要一個熱情的、有反應的丈夫。而現實的丈夫卻是一個安靜的、不易動感情、不會表達心靈深處感情的男子。妻子極力要丈夫學會交流感情以滿足她的需求。
丈夫卻需要妻子來滿足他的需求。但是,由於妻子的要求未得到滿足,結果她便潛意識地與丈夫不一致,對丈夫的要求充耳不聞。
可見,離婚是一種解決的方法,但對有些婚姻不是好方法。較好的方法是:夫妻雙方停止對方索要,而集中力量努力去滿足你的需求。告訴我你想什麼,你要什麼。我將盡力去做。如果目前我還做不到,我將耐心地解釋原因。但是無論如何,我將竭盡全力滿足你的要求。”
結婚是不是等於戀愛終止?
在丈夫麵前,你切不要時時想著自己就是個家庭主婦。哪怕兩鬢斑白,步履蹣跚,在丈夫麵前,妻子應當總是戀人,每天都有新意。妻子要善於贏得丈夫發自肺腑的真誠的“愛”,就決不要忘記在丈夫麵前總是戀人,這是獲得丈夫愛的一個重要方麵。
節假日,興高采烈地提個建議:咱們去野炊吧。美好的回憶立時湧上心頭。晚飯後,約丈夫一同去散散心,挎著丈夫的臂膀,甜蜜的往事又重現眼前。孩子睡覺了,輕輕地偎依在丈夫的胸前,又好象回到了熱戀的時候。和丈夫一起走親訪友,還象過去約會時一樣,找出最稱心的衣服,化上淡妝,照完鏡子,再請他“審查”一下。別看丈夫可能說“你真耽誤時間”,其實,他心裏是願意你這樣做的,哪怕再等上半個小時他也高興,哪一個丈夫喜歡走在自己身旁的妻子汙頭垢麵、衣冠不整呢。此時,如果妻子再為丈夫找出“外交禮服”,給丈夫裝飾一番,丈夫就更是高興萬分了,他不僅會認為妻子還是那麼富有當年的魅力,而且會覺得妻子很注重他的形象,由此,感情進一步溝通相融了。
如果有一天晚上,你發現丈夫時而眉頭緊鎖,神態與往日不同,那就要注意他是否不舒服還是有心事。男同誌一般都比較剛強,身體有些不適也不當回事,更不肯說,妻子要細心觀察,留意琢磨丈夫的一舉一動,如果丈夫身體的哪個部位不合適,他是逃脫不了細心的妻子的眼睛的。灌一個熱水袋送上去,給他暖暖胃,坐在他的身旁輕輕地敲幾下他疼痛的部位,倒上一杯溫水,遞上兩把毛巾,妻子要緊密地侍候在丈夫的身旁。如果丈夫因心理煩惱,就盡量使其倒出心裏話,聽丈夫敘說的時候一定要認真,要動情,要讓丈夫認為你有身臨其境之感覺,要讓丈夫覺得在你這裏他可以傾吐肺腑之言,之後他會感到輕鬆、暢快。聽完後,妻子要能為丈夫想出排憂解難的好辦法,而不是泛泛地說:“你想開點嗎”。你的見解要有水平,針對性要強,你的丈夫是“識貨”的,一旦他頓開茅塞,他會深深地感激你,敬慕你,由此迸發出的激情決不亞於當初與你初戀的時刻。
丈夫的生日和你們結婚的紀念日,決不可隨著夫妻生活的延長而遺忘,不一定吃飯店,辦酒席、送厚禮,打個電話給丈夫:今天你可以早點回來嗎?丈夫一進屋,早已擺好生日蛋糕,請丈夫點蠟燭,再提議照張紀念相,即使是老夫老妻,小家庭也還是滿有味道的。
所以,不要錯誤地認為結婚就等於愛情的終止,要知道,結婚是愛情的延續,隻有夫婦雙方在婚後,生活中互敬互愛,夫妻間的愛情才更加美好。
女人生來就是幹家務的嗎?
家務是一項很繁瑣的事務,所以幹家務也是一種很辛苦的勞動。做飯、洗衣、打掃衛生……似乎永遠有幹不完的活。
現在的女性可不像從前那樣足不出戶,整日呆在家中專事家務,她們早已成了社會活動中的一個重要角色,她們需要工作、需要社交,當然也就不可能包攬所有家務。她們非常希望自己的丈夫能為她們分擔一部分家務,以減少生活帶來的壓力。但有不少作丈夫的,還抱著傳統的觀點,把一切家務都推到妻子身上。他們雖然也知道男女平等,但從不讓這種平等體現在幹家務上。歸根結底,他們還是不愛幹家務。
攤上了不愛幹家務的丈夫,作妻子的該如何辦呢?筆者認為妻子應適當的忍耐。夫妻之間的關係非同一般,不可用一般的尺度去衡量。盡管丈夫有一些不足之處,可能是懶一些,家務幹得少,但做妻子的應該不要過於計較。不要用“男女平等”這類大字眼去衡量或解釋家庭中的一些小事情。否則,很容易傷害夫妻之間的感情。
另外,這種“忍”從一方麵看似乎是有所吃虧,但從另一方麵講卻是有所增益。簡言之,這種在家務活承擔量上的大小與在家庭中的權力的大小是成正比的。也就是,你幹得愈多,你在家中的權力也愈大、地位愈高;你幹得愈少,相應的權力也小、地位也低。
在現實的家庭生活中,人們常常可以觀察到這樣的現象:那些在家裏經常幹家務活的妻子,她常常可以很隨便地指使丈夫去做點什麼,而且,對於家裏的某件事、某個決策,也擁有較多的權利,包括買點什麼東西、添置什麼家電設備等等。而且,在這樣的家庭中,當丈夫的似乎也很願意聽從妻子的指使和安排,通常也不會有太大的反對意思,為什麼會這樣呢?
關鍵在於一種潛在的補償關係。一方麵,妻子在承擔了大部分的家務之後,便很自然地會形成一種這個家實際上是由自己在主持的感覺。這樣,一種責任心便油然而生,在這種心態的驅使下,她很自然地會主動地對家裏的工作做一些必要的安排和決定;另一方麵,做丈夫的由於在家裏承擔的義務較少,也常常會感到自己沒有對家裏盡什麼責任,而且妻子還把自己的生活料理得有條不紊。也就非常容易接受妻子的安排和指派。
記得有一次在一位朋友家做客,偶然地發現戶口本上戶主一欄,竟填寫著其妻子的大名,不由得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對其說,看來你老兄也屬於“妻管嚴”了。他自己沒來得及答腔,其妻子在一邊回了話:“這是他主動放棄的。而且,他也沒有權力當這個戶主。”聽罷,在座的同學和朋友們都笑起來了。而且,有幾位自稱他們家的戶主也是女性。更重要的是,這些當丈夫的似乎並沒有覺得自己沒有當上戶主有什麼意見,反而認為是應該的。
事實證明,光有忍耐也是不夠的,做妻子的還應該主動采取一些措施,改變丈夫不愛幹家務的習慣。但是,這需要一個前提,那就是夫妻感情要好。否則,妻子即使做出努力也不會見效,說不定還會引起反作用。如果夫妻感情有所欠缺,應在首先加深夫妻感情的基礎上,再采取措施改變丈夫不愛幹家務的習慣。改變的辦法有幾種,總的宗旨是:遵守“愉快改變”的準則,任何一種辦法都不可引起丈夫的反感。
(一)經常稱讚丈夫的每一個優點,讓他感覺你很欣賞他、尊重他,使他完全撤掉對你的心理防線,樂於接受你的建議。在這樣的心理氣氛之下,你可以試著提出你對他的家務要求,提要求的方式最好是間接的,婉轉的,避免采用命令形式。如有時可在交談中隱晦地表達你的要求:“我知道你很愛我,我真幸福。要是我很忙的時候,你能幫我一把,那我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了。”一個愛妻子的丈夫幾乎都願意讓妻子幸福,他可以從中感受到作丈夫的自豪,因而有意識地往這條路上引,丈夫們多半會不知不覺入“圈套”。
(二)從小事開始引導,稱讚最微小的進步。這一條對任何家務都不愛幹、不會幹的丈夫來說,尤其重要。如果你成功地引導他幹了一件小的事,比如擦桌子,你也應立刻讚揚他桌子擦得真幹淨。這種誠以嘉許、寬以稱道的方式,會使他在受到甜絲絲的鼓舞之後,大大激發做家務的熱情。即使他幹得不如你意,你也千萬不要指責、嘮叨,否則他很可能再也提不起幹家務的興致。
(三)根據丈夫的興趣、愛好,讓他幹比較貼近他興趣的事。比如許多男性都對電器、電路之類有興趣,那麼,把家裏有關電器的維修、電燈的安裝等承包給丈夫,是人盡其才的好辦法。又如丈夫比較有美術修養,喜歡裝潢之類,就可把家庭布置的任務放手交給他,由此收拾房間的事也就捎帶著歸他了。這種非常自然的分工一旦被丈夫接受,做妻子的就要善於放手,不可幹涉他的主張。即使你有不同的意思,也要委婉地提出你的方法,和他商量。
(四)對家務勞動實行適當簡化、科學安排的策略,使其不至於成為一項過分繁重的負累。家務事本是可大可小,可多可少的,同是三口之家,有的家庭每天用於家務的時間不過兩小時,有的家庭卻要四五個甚至七八個小時。這種狀況的形成大部分取決於對家務的要求。有的妻子對此要求太高,對家庭的清潔度、對飯菜的質量等等都過於嚴格,往往導致家務的膨脹,有的丈夫對妻子的苛刻難以理解繼而袖手旁觀。所以,改變家務標準,非但有助於減輕家務負擔,更能促使丈夫在心理上樂意分擔家務。在安排家務上努力做到科學、合理,是另一良策。利用機械化自不必言,集中精力打殲滅戰也是個好辦法。洗衣可每周一次,稍微花點錢買幾套內衣,可省卻許多麻煩。打掃房間也可定期。和丈夫訂個協議,夫妻每周用兩小時共同打家務殲滅戰,合理分工,互相協助,邊幹邊聊,亦不失為增進夫妻情感交流、解決家務負擔的有效方法。另外,充分利用家務時間的每一分鍾,盡快幹完家務也是提高效果之途。如開著洗衣機掃房間,坐上飯鍋再擇菜等等。
凡此種種,都在於一個目的:盡力減少家務勞動的時間,減輕家務勞動的強度,以騰出更多的精力從事工作和其他活動。否則,終日被家務所累,難免心緒惡劣,滋生抱怨情緒。如此一來,非但對丈夫的“愉快改變法”難以實施,恐怕還會殃及夫妻關係。所以,明智的妻子自應選擇以上明智之舉。
愛情真的誘人而不長久嗎?
對於每個家庭來說,愛情都是雙方共同烹製出的一道美味佳肴,需要雙方共同努力,同時又要符合雙方的胃口。因此,美滿家庭的滋味隻有他們自己才能知道。那種將美滿愛情看作是餐桌上的冰淇淋的看法是不正確的,它既不長久,也會令人發膩,盡管它看上去是那麼的誘人。
瑪麗琳和特德是在一個計算機學習班上認識的,他們在五個月的學習期間,簡直形影不離。白天他們一同設計新的程序,晚上相伴出去吃晚餐,看電影。五個月後,他們結婚了,但兩人誰也沒想到,一個半月後他們便分手了。
事後瑪麗琳檢討起這次失敗的婚姻時說:“當初結婚時,我快樂得差點暈過去。我坐在辦公室裏,整天就想著回家。我們坐在沙發上,喝著酒,聊著共同的希望和夢想,然後做愛擁抱著睡去。可這種浪漫的日子隻過了兩星期,我們便都意識到,這種共同的生活並不能改變我們各自的生活這一事實,我們仍然有著各自的工作和朋友,有著婚前時要幹的那些做飯、打掃房間、買東西等瑣碎事。我以為婚後我們將隻為了愛情而生活,可是我們仍然得掙錢。這對我是個打擊。”
像瑪麗琳這樣對婚姻抱有不切實際想法的人很多。當然大多數人未必像她和特德這樣稍遇挫折便分手。說到底,光靠浪漫愛情來過日子是靠不住的,想在愛情裏逃避現實更是一種夢想。婚後短暫的仙侶一般的生活過後,雙方都應當麵對現實,做適當的調整。這一過程可能是艱難和痛苦的,但這不是愛情關係失敗的跡象。恰恰相反,而是愛情更新的表現。瑪麗琳和特德不了解這一點,以為婚姻生活是愛情的墳墓,以致放棄了雙方的感情,實在是太可惜了。
與他們相比,保爾和克裏斯塔更懂得婚姻的實質。克裏斯塔是個圖書館管理員,丈夫保爾是一個未成名的作家。保爾的收入很低,家裏主要依靠克裏斯塔。克裏斯塔有幾位要好的女友,當得知克裏斯塔不僅要養活全家,還要做飯洗衣時,女友們感到很氣憤。她們說:“保爾這小子簡直是個寄生蟲!克裏斯塔,像你這樣聰明漂亮,怎麼能忍受這樣的丈夫呢?”克裏斯塔笑了起來,她說:“保爾是我遇到過的最好的人。他溫和、優雅、能體貼人。每天早上他把咖啡端到我的床頭;他在我的錢包裏放上可愛的詩句,讓我在發現時開心。他對我的母親也非常好。因為職業關係,我在五年裏搬了三次家,他從來不抱怨,總是熱情地支持我做好工作。我做飯的手藝很不好,但他從不埋怨。我很欣慰,我現在掙的錢足夠我們兩人度日之用,這樣他就可以從事他喜愛的工作了。”
克裏斯塔和保爾是一對真正懂得愛的夫妻。他們不囿於世俗的看法,以認為適當的方式安排生活。而許多人在婚姻關係上有很強的虛榮心。他們不專注是否真正感到幸福,而隻將注意力放在外界對婚姻的評判上,結果整個婚姻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實在是太不可取了。
缺乏愛情的婚姻能不能修補?
“相愛不一定結婚,結婚不一定相愛。”這是時下流行的一個觀點。這就反映了現代婚姻中缺乏愛情者不在少數,說起來,形成缺乏愛情的婚姻有許多原因,有的是外力逼迫,但是,更多的是由於自己幼稚、一時軟弱、一時糊塗而“對”錯了“號”,等到“入座”以後,發現了這一謬誤,但為時已晚。對缺乏愛情的婚姻怎樣修複呢?從原則上說,如果是確無愛情的婚姻,那就應該分手。但實際上問題卻沒有那麼簡單,孩子、房子、經濟上的考慮、對周圍輿論的考慮,以及離婚是否一定會獲得幸福等等,都使人對此踟躕再三。這種情況都可以理解。許多事實說明了:如果確實是沒有愛情的婚姻,實在已經無可彌補了,還是勉強地湊合在一起,這是錯誤;如果是缺乏愛情的婚姻,是可以修補的而未去修補,就貿然分手了,這也是個錯誤。
那麼,對缺乏愛情的婚姻應該怎樣修複呢?
對於缺乏感情基礎的夫妻能夠修補感情,要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第一,雙方人品要好。
人們都說建立在誌同道合的基礎上的夫妻感情是最牢固的,而誌同道合又要以人品好為先決條件。因為和一個思想品質不好的人是談不上什麼誌同道合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優點,如有人漂亮,有人聰明,而長久地起作用的則是人的內在美,即內在的人品。有的人長得很帥,一下子就會把女子吸引過去,但是,接觸時間長了以後會感到他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而有的人相貌平平,才智似乎也是平平,可是“路遙知馬力”,接觸時間長了以後,會越來越感受到他在人品方麵發出的熠熠光華。在一般情況下,每個人都有不少優點,應該善於發現對方的本質優點。對於本質很好的男子,是可以培養愛情的;對於本質不好的男子,即使產生了愛情以後也會喪失。
第二,雙方要有修補愛情的良好願望。
如果雙方都想修補愛情,這就好,矛盾就不大了,也比較容易解決了。如果雙方都不想修補愛情,女的看不起男的,不想和他繼續共同生活了,而男的也認為,你有什麼了不起,你看不上我,我還看不上你呢!這就糟了,兩個人就合不到一起了。通常的情況是,一方對另一方沒感情,而另一方想修補愛情的願望十分強烈,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最後終於感動了對方。修補愛情的工作是比較艱巨的,會碰不少釘子,會貼多次冷臉,但是,成功的可能往往和堅韌不拔的努力成正比。
第三,要有修補愛情的良好方法。
首先,要表明自己的決心:“我想用我的真誠得到你的愛,給我時間吧!”其次,善於等待,善於忍耐,在百般的冷遇麵前,能沉得住氣,不吵不鬧,等待時機。第三,善於啟發誘導,以引起對方的自我譴責。第四,在對方回心轉意以後,應在生活上、學習上、工作上合拍,心心相印。如此,愛情修補了,你便獲得了成功。
總之,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幸的,不過沒有愛情的婚姻是可以修補的。
妻子一定要依附丈夫嗎?
不少婦女有一種牢固的傳統意識,把自己放在依附於丈夫的地位。有人說:“對女人來說,婚姻是一個事情的完成,對男人來說卻不是,他有自己的事業和其它許多事情充實生活;而女人除非成為一體結合的一部分,否則會感到不完全,她用各種方法去彌補這個不完全。”這個結論對許多婦女來說都是適用的。
人都有自我發展的需要。的確,對多數丈夫來說,他寄自我發展於事業;而對多數妻子來說,她寄自我發展於家庭:丈夫發展了,孩子發展了,於是她認為自己也發展了。有些婦女甚至以丈夫的意誌為意誌,就像電影《鄉音》中的陶春一樣,總是對丈夫說“我隨你”,在這種情況下當然談不上什麼夫妻平等。
要糾正這種偏向,就要理解什麼是夫妻之間真正的平等。這種平等,第一表現出相互熱愛;第二是尊重對方具有獨立的人格;第三是雙方都要努力發展自己;第四是在發展過程中相互不斷地加深了解。
因此,平等是一種態度,一種心理狀態,它特別表現為夫妻間的了解,兩個有同等的個人發展的伴侶之間的了解。如果用夫妻之間的心聲來表現這種平等,那就是:“我關心,體諒你,將心比心地對待你。當你有所抱怨時,我不會蔑視你,忽視你,不理你,而會注意你,聽你說,回答你。我們有平等待遇、平等權利,我們相互平等地分享對方的感受,我設身處地給你所要的,正如我期望您給予我的。當你快樂的時候,我會高興地和你分享,正如你也會高興地分享我的快樂一樣。我樂意聽你的意見,正如你也聽我的一樣。我不一定要同意你的看法,但是我尊重你的看法,正如你也尊重我的。可能我會試著來影響你,但是決不會強迫。如果我們有在家務事或工作上有所分工,那是出於自願的、樂意的選擇,而不是交易的結果。我們這樣做,是因為有共同的目標和理想。如果我們準備一起去遊覽,你就去準備食品,我去整理行裝,而不是‘如果你去準備食品,我才來整理行裝’,這樣,我們就可以一起早點出發。我們都盡力地為對方,也為我們倆做事,都感到樂在其中。但是,有時我們希望做自己的事,彼此都能給對方自己,讓對方有個人的發展而不帶任何威脅。這種允諾並不是交易得來的,不是‘因為你麼做,所以我要那麼做。因為不是時間本身必須平等,而是自由去做的平等。我們決不搞什麼交易,每個人可以自己作決定,但無論是雙方共同的活動或個別的活動,彼此都要考慮對方和愛護對方,盡量地互不幹擾,並配合一致。”
善做家務的妻子就賢惠嗎?
中國男人追求的標準妻子類型是“賢妻良母”型,這幾千年來一直是男人的擇偶標準。雖然“小家碧玉”型和“大家閨秀”型近年來已占領了部分市場,但“賢妻良母”依然是社會主流。
賢妻良母型什麼樣呢?做個好妻子,侍奉好丈夫,做好家務活;做個好母親,照顧好孩子,管好後勤事。於是女人忍耐壓力在家中操勞起來,為了打亮丈夫這張牌,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這是一種偉大的集體主義和奉獻精神,是女人讓男人站在自己的肩上,讓男人頂天立地,而此時男人給予女人的隻是一個賢惠的稱號,女人的一生就是得了這個“賢惠”,就是做一輩子家務。女人,你不該這樣沉淪下去。
掙錢和理家,一直是曆史長河中約定俗成的男人和女人各自的使命,操持家務任勞任怨,侍奉丈夫舉案齊眉,便成了好女人的一項指標。然而今天,女人和男人一樣,成為了社會的人,她不再隻有某人的老婆這一單一屬性,她同時還扮演著一個社會角色。女性經濟的獨立,使一個家庭中不再是丈夫掙錢,而是夫妻倆共同掙錢。下班之後,她和他一樣的勞累。隨著傳統的掙錢模式被打破,家庭的分工也應重新組合,象共同掙錢一樣,夫妻倆應共同承擔家務,以培養雙方對這個家庭的感情和責任。
然而在強大的傳統習慣的籠罩下,這種變化被很多人忽略了,於是,女人不得不付出雙倍乃至更多的精力,不得不在二者之間苦苦地奮鬥和掙紮。而這種殘酷的掠奪性壓榨卻被歌頌為奉獻和美德,丈夫在心安理得中變為貴族,妻子在任勞任怨中變為女仆。
一位名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在每一個成功的男人後麵,都站著一個女人,或許是他的妻子,或許是他的母親。其實這句話本來是指精神上的支持,仿佛包攬了全部的家務,為丈夫、為兒子,為家庭拋棄了自己的一切,這就是女人的支持。不知有多少文學、報道動人地描繪過這種以喪失自我為基礎、以忍辱負重為代價的犧牲式的奉獻。
想早點吃飯的時候,那位做丈夫的隻會說:“妻,快點弄!”而不說:“咱們快點弄!”
孩子數次住院,這位做父親的沒有一次守候在側,全憑妻白天黑夜連軸轉。不知多少次A抱著孩子擠不上公共汽車,扛不動麵袋和煤氣罐。
列寧說過這麼一句話:家務事做多了容易使人愚蠢。不難想象,一個女人整天奔波於各種家務之中,忙得連讀書、看報的時候都沒有,她又怎麼會有精力去思考、去描繪姑娘時代那心中的藍圖呢?A原是一個天資聰穎、從小就與畫筆和小提琴做伴的女孩,上初中時是她把後來做了她丈夫的那個男孩從美術成績第一的寶座上掀了下來。但是,在獨自承擔了一個家庭所有的繁忙和勞累之後,她的求知欲和思辯能力開始退化,她無暇也無精力再去關心家庭以外的世界。
如果一個有成就的男人不拋棄他的結發之妻,人們在稱讚這個男子對愛情專一的同時,會認為這個女人為丈夫做的一切都是應該做的,妻子本人也多半會認為即使為丈夫當牛作馬也在所不惜,甚至有個別的女人會羨慕她能有為這樣的男人當牛做馬的機會。
如果一個人的成功注定要另一個人犧牲,如果一個人的起步注定要另一個做鋪路石,如果丈夫的崛起注定以妻的消失為代價,那麼,我不禁要問:A的人生價值是什麼呢?難道這個與丈夫一樣經過母親十月懷胎的人,她的價值就是為了幫助丈夫實現他的人生價值嗎?據說,這種犧牲頗為許多男人所傾倒。一位男士曾對A說:“你應該開一個學校,一個東方女子的學校,給女人講一講,怎樣侍候丈夫幹事業,怎樣理解男人,她們可以不上大學,但是你的這個學校一定得上。”遺憾的是:她的丈夫作為一個現代人,他並不滿足東方女性。於是,她在做戀人、妻子、女仆之後,終於被她的丈夫“解雇”了。
女人,不要再為家務而累一輩子,為“賢惠”而忍一輩子,重新為自己定好位吧!
丈夫是妻子的依靠嗎?
為人之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新時代的妻子總是以一種令人瞠目的姿態衝擊著舊時代妻子的傳統觀念,人們審視愛情、審視性、審視家庭的角度早已經不再是一成不變,妻子在新視角的更換中經受著摩登與失落的考驗,愛,這個被男人、女人共同高捧的信物經常在考驗中演繹為一幕幕悲劇的故事。
一位在馬來西亞擁有7個種植園的老華僑,彌留之際,叮囑兒子一定要尋找大陸女為妻,否則不得繼承其財產。老人平時感慨得最多的一句話是:做妻子,還是東方女性好。
的確,東方的女性,仿佛生來就不是自己的,隻是為人之妻,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傳統、道德和家庭觀念也是把女性作為人之妻來塑造、要求和安排的。賢良溫順,一直是寫給東方女性的金光閃閃的牌坊。如果仔細考察的話,我們無不震驚地發現,這種美好的稱譽實際上是東方女性在男人的強權之下被迫鑄就的溫柔,是一種忍辱負重,近於軟弱無能的善良。幾千年的傳統社會給女人規定的出路隻有一條:依靠男人。小時靠父母,出嫁靠丈夫,老了靠兒子。一個女人當她隻能依附男人的時候,她不得不把丈夫當成自己的上帝,不得不忍受男人三妻六妾的屈辱而做出寬宏大量的賢淑,不得不逆來順受一切而表現出溫順端莊的模樣。她沒有自我,她不可能有自我,她實現自我價值的唯一途徑是:夫榮妻貴。因此丈夫的一切便成了她的一切。
現代社會為女性開辟了從政就業的廣闊道路。女性第一次得到政治、經濟上的獨立,第一次可以說:我不靠男人也能活下去。女性第一次有了自己的人格。女人已不僅僅是作為某一個人的老婆這一身份而存在,她同時又是一個社會的人。這是婦女生活史上出現的新紀元。一位女詩人曾寫過這樣的詩句:
我必須是你身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多麼值得自豪的現代女性的宣言啊!可悲的是:許多女性卻始終沒意識到這個姍姍來遲的新紀元的價值,為了東方女性的美名心甘情願地磨滅自身所有的光點。
有一位女性,像所有癡心女子一樣,結婚後,她輕易地放棄了自己獨立的人格,拱手交出了自己的思想、意誌、情感和理想。她從一個獨立的人退休為某某人的老婆。她習慣了在心理上依賴丈夫,行為上順從丈夫。她說:我認為他說的一切都對,考慮的問題比我周到,我一切聽他的。然而,就在她對丈夫佩服得五體投地的時候,原先那個獨立的她已經不存在了。因此,當丈夫提出分手時,她心中的寶塔轟然倒下。
當女人在沒有政治地位,經濟不能獨立的時候,她依賴男人是無可奈何,也是無可改變的,因此她別無選擇。現代社會在把政治、經濟的獨立大權交給女性的同時,也把掌握女性命運的韁繩交到了她們自己手裏。如果女人不清楚地意識到這些變化,不改變那種一定要找比自己強的男人的婚戀觀,不擺脫長期形成的依賴心理,不懂得與男人競爭,不懂得“我就是我自己”,那麼她永遠衝不破古老的籬笆,等待她的隻能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落。
馭夫一定要有術嗎?
曾幾何時,如何使丈夫傾倒於妻子的女性魅力,而做出不無幽默的俯首貼耳之態來,本是女人間十分保密的私房話,如今,它竟成了一樁急需女同胞獻計獻策互通有無方能解答的大難題。
女性在這個競爭的年代所麵臨的窘迫已經昭然若揭。在妙齡少婦乃至半老徐娘津津而甜膩膩地道出自己的“馭夫術”的同時,我們感受到這是一個刺心而沉重的話題:當年,在離婚以及第三者插足仍被視作奇恥大辱的年代,我們的母親輩,大約隻需像水稻一樣質樸地活著,操勞著,她們大約從未想過還要在睡夢中放出一根繩去拴住丈夫的心吧。而“馭夫術”的出現,究竟是預言了女性在家庭中地位的進步,還是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