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糊塗做人未必真糊塗(3 / 3)

第一,既然那麼便宜,為什麼要在路上推銷?難道沒有地方可賣?

第二,如果真是值三、四百元的料子,何不賣給西服店?隻賣一百元的料子,不愁西服店一次買不下這麼多吧?

如果對方能夠把這些解釋清楚的話,我就可以相信他。可是我沒有發問,這隻能怪自己。

總之,受騙未必比騙人好,受騙是要付出代價的。

撒謊真的比不撒謊好嗎?

在許多情況下,撒謊往往比不撒謊要好。

丈夫上班的時間快到了,還在呼呼大睡。太太見狀,大聲嚷道:“快起床吧,否則就要遲到了!”

這時候,有的丈夫就會說:“唉呀,讓我再睡一會吧。”

“那怎麼行?再不起來就遲到了,已經七點了。”

“我知道,我知道,可是不知怎麼了,頭痛得很,實在起不來了。”

碰到有經驗的太太,這時候就會不容置疑地說:“感到頭痛?你又在裝病吧?馬上起床,否則我要去掀被子了。”

麵對這種把丈夫看得透透的太太,丈夫編造的謊言就發揮不了效力。

而這時的丈夫卻不肯認輸:“誰說我在裝病?你就替我打個電話,告訴我們經理,說我發燒,起不了床,請一天病假。”

“發燒?胡扯什麼呀,我最討厭說謊了,碰到你這種男人,實在沒辦法。那好,今天就在家裏幫我打掃衛生吧!”

“唉喲,我是病人呀,怎麼可以叫我做這種工作?”

“哼,什麼病不病的,你這叫耍滑頭,偷懶休息,如果不幫忙,你就自個兒打電話吧,我也不幫你打電話。”

遇到這樣的“強敵”,可真是無計可施。

而丈夫何以為了多睡一會兒,向自己的太太說謊呢?

太太說:“快起床吧,否則要遲到了。”

這時候,丈夫如果老老實實地說:“我知道,可是,今天我想在家休息。”

太太一定會在心中無奈地歎息,接著想:“真是個不中用的人。”

由於不想讓太太有這種想法,丈夫說了個“頭痛”的謊言。

如果丈夫不在乎被太太討厭,就不會動腦筋說謊。

而太太呢,從丈夫的謊言中也覺察了這一點,認為他會說謊至少證明他很愛她、尊重她,於是,在“情人眼裏,疤痕也變成花朵”的心態下,雖然嘀咕一聲“真是個不中用的人”,到頭來,還是為了他,向經理撒了謊:“他今天發燒,要請一天病假。”

而這位經理,就立刻透過謊言,確認自己的威信,心滿意足地一笑了之。

由此可知,此類不給對方帶來麻煩、或者是損害為目的的謊言,是為了顧及對方的麵子,不願讓對方產生自己被輕視的反感的謊言,論結果,實質上也真的沒帶給對方麻煩或者損害的,通常都會被對方接受。

“不騙你”會不會就是“騙局”?

在商戰中,有一種頗具特色的“騙局”,那就是當你與他人合作時,你的合作夥伴盡管在主觀思想上並不想有意騙你,但結果卻是使你受騙了。而且,這樣的事情並不少見。

日本的豐田公司是汽車業的一位驕子,它新生產的小汽車一半用來外銷,世界各地的街道上幾乎都能看到豐田汽車在行駛。豐田汽車工業公司的成就是非凡的。可是在他向美國市場進軍的過程中,在芝加哥地區的銷售曾遇到過不小的麻煩。

通常地,當一個企業希望進入另一國家的市場時,第一步他會選擇一家中間商作為銷售代理,以利用中間商的經濟資源和人力、信息資源來為本企業的產品打開市場。這樣做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於是豐田公司也采取了這種做法。

不幸的是,豐田公司選擇了一位頗有影響的社會名流作為代理商。盡管這位名流並未想有心欺騙豐田公司,但其結果卻與欺騙是完全相同的。

本來,豐田公司希望這位名流能以自己的聲望來為其銷售汽車。可是,這位名流卻代而不銷,根本沒有積極性,在很長的時間內,其銷售業績都是毫無建樹。

更奇怪的是,這位名流卻並不為此事感到著急,可謂頗有大將風度。

他不急,豐田公司卻著急了。因為雙方在簽約之前,豐田賦予了該名流以總代理的身份與地位,可是此人既然不能夠完成推銷任務,那麼豐田便應當改變這種狀況。

豐田公司在認栽的同時,向該名流表示收回代理權。經過一番曲折,總算是收回了代理權,可是豐田公司卻為此付出了高達100萬美元的巨額代價。再加上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可說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更重要的是,此事耽誤了豐田公司向該地區市場進軍的步伐。

由此可見,在商場上,選擇一個不願盡力的中間商,同樣會帶來受騙上當的惡果——盡管合作者本身並沒有欺騙的主觀惡意和客觀行為,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這與欺騙是毫無一致的。

之所以會被這種騙局欺騙,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在對中間商沒有作具體考察的情況下,便草率地作出了選擇,以致於銷售出現敗績,利潤受損,且浪費了自己的資金和時間。

因此,請你一定要牢記這樣的一句話:“不想有意騙你,不等於不騙你。”

好惡能以真假論嗎?

人們喜歡用真假來給事物定“好”和“惡”之性,這看似合理,實則不盡合理。有句話叫“假作真時真亦假”,那又如何去定其好惡厭劣呢?實際上,善意的謊言,含情的假象往往是極為美麗的。

英國男士勞比一生耿直,憎惡在人際交往中有任何作假。為此,他在50年生命旅途中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並終於有所醒悟。他痛苦地發現自己竟找不到一個可以傾心交談的人,連妻子和兒女也已離他遠去。勞比隻能把自己的新想法寫在日記上,講給自己聽。勞比這樣說:“我到現在才相信,人與人相處是沒有絕對誠實的。有時候,假話和假象更能促進友情和愛情。”

勞比的經曆是人類多少年來困惑的縮影。我們倡導人與人之間應該坦誠相待,但發現坦誠在許多時候會碰得頭破血流。隻是為了維護我們心目中一種虛幻的純潔和躲避政治上的禁忌,我們才無法解釋這種現象。勞比不是政治家,也不再需要自幻,所以他把人類長期來羞於啟齒的隱秘說了出來:很多時候,交際並不需要真實。

一位涉世未深的青年給我來信,傾訴和勞比一樣的苦衷。他從小受到誠實的熏陶,可是走上社會不久,已經因為幾句真話屢遭白眼了。他希望我能替他找出原因。因為這樣的問題決不是一封信所能說清楚的,勞比為之付出了幾十年的代價。我考慮再三,幹脆隻給了他兩句話。話是這樣寫的:“當我的父親與我探討家庭大計時,我決不會說假話,而當我的母親因病重將不久於人世時,我會對她說:‘沒關係,醫生說你馬上就會好的。’”這就是說真話和說假話的區別。

假話,在人際交往中幾乎是不可缺少的。有些人宣布自己從來不說假話,這句話本身就一定是假話。當我們得到親戚病重,當我們獲悉朋友遭難,我們就時常會說一些與實際情況完全不符的假話。在這個意義上,世界上沒有不說假話的人。許多假話在形式上與人際間真誠相處不相一致,但在本質上卻吻合於人的心理特征和社會特征。人都不希望被否定,人都希望猜測中的壞消息最終是假的。為了人們許多合理的心願暫時不被毀滅,假話就開始發揮作用。

真正能說好假話並不比說真話容易,首先我們應消除對假話的偏見和犯罪感。這樣,我們才能把假話說好。說假話有三條規則。

其一,真實。假話是無法真實時的一種真實。當我們無法表露自己真實意圖時,我們就選擇一種模糊不清的語言來表達真實。當一位女友穿著新買的時裝,問我們是否漂亮,而我們覺得實在難看時,我們便開始模糊作假。回答說:“還好。”“還好”是一個什麼概念,是不太好或是還可以?這就是假話中的真實。它區別於違心而發的奉承和諂媚。

其二,合情合理。是假話得以存在的重要前提,許多假話明顯是與事實不符的。但因為它合乎情理,因而也同樣能體現我們的善良、愛心和美好。經常有這樣的問題:妻子患了不治之症不久將要死去。丈夫為之極感頹喪。他應該讓妻子知道病情嗎?大多數專家認為:丈夫不應該把事情的真相告訴她,也不應該向他流露痛苦的表情,以增加她的負擔,應該使妻子生命的最後時期盡可能快活。當一位丈夫忍受受到即將到來的永別時,他那與實情不符的安慰反而會帶給我們激動。因為在這假話裏包含了無限艱難的克製。

其三,必須。是指許多假話非說不可。這種必須有時候是出於禮儀。例如,當我們應邀去參加慶祝活動前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時,我們必須把悲傷和惱怒掩蓋起來,帶著笑意投入歡樂的場合。這種掩蓋是為了禮儀需要,怎能加以指責?有時候我們說假話是為了擺脫令人不快的困境。例如,美國曾經就一項新法案征求意見,有關人員質問羅斯:“你讚成那條新法案嗎?”羅斯說:“我的朋友中,有的讚成,有的反對。”工作人員追問羅斯:“我問的是你。”羅斯說:“我讚成我的朋友們。”

當我們按照上述三條規則去說假話,我敢肯定它同樣會給我們帶來魅力。隻要我們心存真實,把假話僅作為交際的一種策略,這是美麗的假話。它是在善意基礎上交際的必要策略。這同醜惡的假話,同以不可告人的目的編造的假話相比,兩者有著本質的不同。那種心術不正,詐騙、奸妄、誣陷的人遲早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可見,對一件事的好惡不能單純地以其真假而論,而應首先擦亮慧眼,將真假分辨個清楚。

打動人心一定要用真心嗎?

《三國演義》中描述劉備陣中擲阿鬥,劉備當眾把孩子擲在地上,做了樣子,給大家看。劉備不疼愛阿鬥嗎?非也!他幾十歲單身,此時才得一根獨苗,捧在手心疼猶恐未及。但其時形勢險峻,需要上下一心,衝出曹操的大包圍,他不能因一個小孩而讓軍心渙散,故作了如此舉動。後人有詩雲:“曹操軍中飛虎出,趙雲懷內小龍眠。無由撫慰忠臣意,故把親兒擲馬前。”說的就是劉備此刻的心態。

為人處世就是這樣,有時的舉動,是做給人家看的。做了,明知心不是這麼想,卻也能溫暖人心;不做,雖然表裏一致,做人坦然,卻冷落了眾人心。

假如那時的劉備,惦著夫人和阿鬥的安全,好不容易盼到趙雲飛馳而至,如果他撇開一樣是兒女失散、家破人亡的部下而不顧,衝上前去抱阿鬥吻個不停,眾人看了能不灰心意冷嗎!他這是叫大家為他劉家父子賣命!眾人心散後,這支軍隊能不潰散嗎?他劉備欲求父子全命結果不是適得其反嗎?劉備做了這出戲,就使得趙雲更加死心塌地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得人心者得天下,為籠絡人心,必要時應把自己的真情實感掩藏起來,做些忍痛割愛之舉。看似損害了自己的利益,實際上則得到了更大的實惠。

我們在生活中又何嚐不是如此,為了顧全大局,假意做出犧牲的樣子,也會令人感動的。

對敵人要不要也施以愛?

有一個老人盡管痛失了所有的財產和親人,成了一個貧窮的人,一個無家可歸的人,一個無依無靠的人,一個孤苦零丁的人。但是,人們卻看不到他有任何的抱怨,他從來沒有流露出任何的失落感。

為什麼他能做到這一點呢?僅僅是由於他有效地把握了正確思考的法則。他能夠控製自己不去想痛苦和悲傷的事情,或者,通過自我的心理治療後,他能正確看待那些使他痛苦或悲傷的事情。他努力地從心理失調走向心理的平衡與和諧,用思想的真理去戰勝謬誤。他極其擅長人類精神方麵的分析,一旦他感覺到仇恨和嫉妒等等精神毒藥在侵蝕他,那麼,他馬上就會用仁愛、親切和善的思想去化解它們。邪惡和嫉妒的毒藥絕不可能接近他,因為他認識到人的本質應該是仁愛、親切與善良。

當你感到恐懼或憂慮時,你同時也賦予了某種東西以恐懼或憂慮的力量,這種力量反過來作用於你,否則,這種東西是不可能使你感到恐懼和憂慮的。你對某種東西感到恐懼,這一情況本身就表明,你已經在自身和恐懼之間建立了某種聯係。而一旦你懂得了如何去把握自己的精神特質,你就能做到斬斷這種聯係。你要知道,任何的痛苦、沮喪、憂鬱、焦慮等等,都是某種精神毒藥引起的,但隻要施以恰當的方法,是容易製服這種精神毒藥的,就像水能輕易地將火澆滅一樣。

曾經,被我們諄諄教導要愛我們的敵人,如今我們才明白這一處世之道包含的真知灼見,因為如果憎恨我們的敵人,隻會使正在燃燒的怒火更如火上燒油,而愛則能熄滅我們正熊熊燃燒的怒火。在這個世界上,充滿愛的心靈裏不會有任何敵人的。因此,愛我們的敵人這一戒律中包含著真理的光輝。

純潔的思想能克服肮髒的思想和耽於酒色的念頭,而且非常的迅速有效。很多人都看到過這樣的情況,在很短的時間裏,純潔和無私的愛能使一個汙濁肮髒、道德敗壞的人迅速地發生巨大的變化。其他人身上的東西往往迎合了我們對這些事情的看法,甚至我們在這些事情上希望看到什麼,我們就能看到什麼。如果我們希望從他人身上看到正直、崇高、純潔和真實的一麵,那麼,其他人的這些美好特性往往就會躍然而出,就會滿足我們對他們的期望。但是,如果我們想尋找他們不好的一麵,我們也容易找到。如果我們以一種卑鄙、嫉妒和可恥的思想與他人交往,如果我們刻意地去尋找他們身上的粗野,那我們自然會找到他們身上流露出來的粗野習氣。我們總是把自己對他人的評價、對他們看法的信息傳遞給他們,而我們遇到的每一個人也會給我們不同的評價。你允許在你的內心中成長的一切,你同意停泊在你頭腦中的一切,你恩準棲息在你思想王國裏的一切,都會成為在你生命中成長的“種子”,這些種子會引發與它們相似的東西。在一個人的心靈中,仇恨的種子不可能開出仁愛的鮮花,邪惡的思想也將結出邪惡的果實,而報仇的種子則將帶來血淋淋的後果。

無論你以什麼樣的思想來對待他人,你總會發現他們會以相似的思想來對待你。如果你內心中那偉大的生命力——那顆妙不可言的仁慈博愛之心向一個人表示敬意,哪怕他可能是一個戴罪之人,他那偉大的內在力量也會出來與你心中的生命力相見,並表示親切和友好。但是,如果你恣意妄為,你以惡魔般凶惡的力量——仇恨、嫉妒、邪惡等等,來對待他人,那麼,這些力量將從你的對方那裏激發出同樣的惡魔來。

好心好意的結果總是好心好意,邪惡的結果總是邪惡。仇恨會與仇恨相對抗,付出仁愛則會得到仁愛,因為思想也遵循物以類聚的法則。人的思想甚至還遵守一個類似的數學定理那樣的規則。缺乏仁愛的思想交換來的隻能是仇恨,但是,如果你的思想中充滿愛意,那它也會激起充滿愛的思想。要想獲得朋友,我們必須表示友善;要想為人所愛,必須先有付出愛。即使是凶殘的野獸也懂得對我們的各種思想做出相應的反應。一個馴獸員通過表示親切友好的善意,用一根細繩便能指揮一頭野獸,但如果靠使用暴力,也許十個人都不能使這隻野獸動一下。在我們身上有這樣一種規則:用善意來回應善意,用凶殘來回應凶殘。

有一個佛教徒說:“如果一個人對我不懷好意,我將慷慨地施與我的仁愛之意。他的邪惡意圖越強,我的善良之意也就越多。”

朋友,愛我們的敵人吧,這將有利無害。

委屈求全就是懦弱嗎?

任何領導都有獲得威信的需要,都不希望部屬超過並取代自己。一般來說,偉大的人都喜歡愚鈍的人,所以,在領導麵前,適度的委屈求全對你以後的發展並非壞事。

這裏有一個龜兔賽跑的故事:

兔子跑得飛快,烏龜則是兔子所戲稱的“全世界跑得最慢”的動物。龜兔賽跑,勝敗似乎是非常明顯的了。然而,當兔子快速飛奔到某個地方後,自以為勝利在握竟放心地打起瞌睡來。結果,烏龜終於慢慢追上並超過了熟睡中的兔子,贏得了這場比賽的勝利。

這是個我們從小就耳熟的故事。然而,我們不妨作個假設,如果兔子不在途中打瞌睡,那麼不管烏龜再怎麼努力都是不可能取勝的。烏龜之所以能戰勝兔子,完全是因為兔子在途中打瞌睡造成的。兔子為什麼打瞌睡呢?這是因為它輕視敵手,疏忽大意造成的。因此,我們不能認為烏龜是遲鈍笨重的動物,相反地,我認為它是能使敵手失去戒心,乘其不備奪取勝利的聰明動物。

這樣說是有證據的。假如烏龜具有公平競爭的精神,那麼在途中看到了打瞌睡的兔子,理應叫醒它才對。但它並沒有這樣做,反而把對手的疏忽當做良好的時機,超越對手。我們不難猜想到它走過兔子身邊時,一定是躡足而行的。僅憑這一點,我就可以認定烏龜不是大家所說的遲鈍笨重的動物,而稱得上是老奸巨滑的動物。在出人頭地的競爭中,若想成為最後的勝利者,我希望大家能多多向烏龜看齊。

現實生活中往往存在這樣一種情況:在人事調動時,如果某個優秀、有實力的人被指派到自己屬下,上司就會憂心忡忡,因為他擔心某一天對方會搶了自己的權位。相反,若是派一位平庸無奇的人到自己屬下,他便可高枕無憂了。因而,聰明的部屬總會想方設法掩飾自己的實力,以假裝的愚笨來反襯領導的高明,力圖以此獲得領導的青睞與賞識。當領導闡述某種觀點後,他會裝出恍然大悟的樣子,並且帶頭叫好;當他對某項工作有了好的可行的辦法後,不是直接闡發意見,而是在私下裏或用暗示等辦法及時告知領導,同時,再拋出與之相左的甚至很“愚蠢”的意見。久而久之,在群眾中形象不佳,有點“弱智”,但領導卻倍加欣賞,對其情有獨鍾。在更多的時候,上司需要並提拔那些忠誠可靠但表現可能並不是那麼出眾的下屬,因為他認為這更有利於他的事業。中國有個古老的故事,叫“南轅北轍”,意思是說,目的地在南方,但駕車的方向卻對準了北方,結果跑得越快,離目標越遠。

同樣的道理,如果上司使用了不忠誠的下屬,這位下屬總是同自己對著幹或者“身在曹營心在漢”,那麼這位下屬的能力發揮得越充分,可能對上司的利益損害越大。隻有傻子才願意引狼入室。也隻有傻子才願意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A君在某鋼廠宣傳處工作,有一天,處長突然叫他整理一個勞動模範的先進事跡。據知情人士透露,這其實是一次考試,它將關係到A君是否還能繼續在機關呆下去。本來對這樣的材料,他並不感到為難,但有了無形的壓力,便不得不格外用心。花了一個通宵,寫好後反複推敲,又抄得工工整整。第二天一上班,就把它送到了處長的桌子上。

處長當然高興,快嘛,字又寫得遒勁、悅目,而且在內容、結構上也沒有什麼可挑剔的。可是,處長越看到最後,笑容越收緊了。末了,他把文稿退回,讓再認真修改修改,滿臉的嚴肅,真叫人搞不清什麼地方出了差錯。A君轉身剛要邁步,處長像突然想起了什麼似的說:“對,對,那個‘副廠長’的‘副’字不能寫成‘付’,改過來,改過來就行了。”

這麼簡單!處長又恢複了先前高興的樣子,一個勁地誇道:“來得快,不錯。”考試自然過關,還是優秀哩!

顯然,從這件事中,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示:處理上司交辦的事情,一定要盡可能地爭取時間快速完成,而不要過分糾纏於辦事的細節和技巧。因為如果你把事情處理得過於圓滿而讓人挑不出一點毛病的話,那就顯示不出領導比你高明的地方。否則,當上司的就會感到有“功高蓋主”的危險。所以,善於處世的人,常常故意在明顯的地方留一點瑕疵,讓人一眼就看見他“連這麼簡單的都搞錯了”。這樣一來,盡管你出人頭地,木秀於林,別人也不會對你敬而遠之,他一旦發現“原來你也有錯”的時候,反而會縮短與你之間的距離。

其實,適當地把自己安置得低一點兒,就等於把別人抬高了許多。當被人抬舉的時候,誰還有放置不下的敵意呢?就像那位處長,當終於發現一個錯別字的時候,他不是立即又多雲轉晴了嗎?要知道,隻有當他對別人諄諄以教的時候,他的自尊與威信才能很恰當地表現出來,這個時候,他的虛榮心才能得到滿足。

上司交辦一件事,你辦得無可挑剔,似乎顯得比上司還高明。你的上司可能就會感到自身的地位岌岌可危,你的同事們可能會認為你愛表現、逞能。置身於這樣的氛圍,你會覺得輕鬆嗎?

總之,在很多的時候委屈求全不會有害,反而有利。

知錯了真的就能改嗎?

阿倩一直想擁有一條金項鏈。

那時候,阿倩剛剛大學畢業,分配在一家工廠工作,工廠效益很不好。男友可凡是她大學裏的同班同學,畢業後在一學校裏當教師,兩人的工資都不高,省吃儉用,才能保證日常溫飽開銷。擁有金項鏈的夢想,她就一直埋藏在心裏。

那天晚上,阿倩過生日,可凡拿出一條金項鏈,是她喜歡的那種款式。在搖曳的燭光中,金光閃閃。可凡親手給她戴上,說:“送給你的,生日禮物,喜歡不?”

阿倩一下子就紅光滿麵,抱住可凡的頭,在他的臉上不停親吻。

“這項鏈值多少錢?”

可凡說:“不貴,才50元錢。”

阿倩一下子就沒有了興趣:“假的,叫我怎麼戴出去?”她摘下項鏈,隨手扔到一邊去。

幾個月後,阿倩和一位搞個體的大款訂婚了,大款給她送來了金項鏈、金戒指、金耳環、金手鐲,都是最豪華型的。阿倩便有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滿足感。

再後來,她與大款結婚了。可凡送她的那條項鏈她不知扔到哪裏去了。

幾年後,大款另覓了新歡,阿倩與大款離婚了。一個秋日的黃昏,阿倩整理她的家什雜物,在一隻衣箱的角落裏,她無意中看見了可凡當初送她的那條項鏈,依舊嶄新,閃閃發光。

阿倩捧著項鏈,看了許久,忍不住給可凡打了一個電話。

電話裏沉默了好一會兒,傳來了可凡的聲音:“那條項鏈原本就是真金的,是我賣了三次血加上我當時所有的積蓄才買來的。”

說來也奇怪,當一個人生活中美好的東西遭到破滅以後,獨自痛定思痛追憶往事之際,心中所想的,往往不是什麼了不得的大事,而是一些當時看來微不足道以至被忽略了的小事。

人們在少年時原來都有著單純與寬厚的靈魂,為什麼?為什麼一定要在成長的過程裏讓它逐漸變得複雜與銳利?在種種牽絆裏不斷傷害著自己和別人?還得要學著不去後悔,這一切,都是為了什麼呢?

記得,小時候靜是很幸福的,每當有一點小病,頭疼或是咳嗽,媽媽總是要給靜買糖吃的。於是靜從那若幹字眼當中領略到糖“甜”藥“苦”的滋味,所以靜每天都向往吃到那個“甜”的東西。

6歲的一天,父母親都不在家,留下靜一個人在家看門,靜無所事事這兒轉轉,那兒翻翻,心想著:“昨天,我和鄰舍的洪秀姐玩,見她手中拿著各種各樣的糖吃,可她卻不肯給我吃。可我今天又沒病,可見沒吃糖的可能了。”這時,靜突然看見,床底下放著媽媽給床上打了藥的敵敵畏藥瓶。於是靜眉頭一皺計上心來。6歲的靜為了得到巧克力糖吃心裏暗地裏盤算著:當媽媽回來時,我便裝著對她說:“媽,我看見床底下那個瓶子很好看,我以為是糖水,不料喝下去怎麼肚子痛。”這下,我可以得到好多糖了。我笑著為自己保密。不大一會兒,門“吱”地響了。

啊!媽媽回來了,靜急得趕緊做好準備,同時靜也聽到媽媽親切地叫她的名字。當媽媽進來時,靜就抱著頭,揉著肚子將事先想好的話向媽媽吞吞吐吐的訴說了一番。隻見媽媽頓時臉上失去血色變得蒼白,她“啊”了一聲抱著靜大聲喊村裏的人和爸爸。巷道裏沸騰起來,媽媽已哭得不成樣子,阿姨奶奶們都安慰媽媽,就連過路的人也為媽媽傷心。啊!“可喜的世界大戰爆發了。”這時,靜被一位大手叔叔抱著去醫院診斷。靜心裏想著:“媽媽現在可能在商店為我買各種各樣的糖果呢?”到了醫院經大夫的細心檢查說靜沒有中毒,靜心裏倒自在。可是,幾分鍾後靜就沒人管了,靜隻得灰溜溜地回家去。這時,靜看見巷裏的人都圍著媽媽,靜望著這麼多人一句話也不能說出,大家都說靜不乖,並管找叫“饞丫頭”,於是這個綽號伴隨著靜來到了16歲。媽媽從那以後得了一種“神經病”,她總是糊塗地說一些傷心的話。靜一下子好像變得懂事多了,靜覺得媽媽很可憐又想挽救她,可靜卻無能為力。

靜好難過,好像世界上一切罪惡的東西都貼在她的身上並且永遠無法洗清。一種孤獨、自憐的情緒陡然襲來,難道僅僅為了得到巧克力糖吃和媽媽開“玩笑”嗎?而這種“玩笑”為什麼那樣的無法醫治。

自此之後,媽媽再沒有出過家門,靜也隻好躲在家裏擔任她從前沒有做過的事情。每頓飯靜都照例地為媽媽端去,她吃完後就呆呆地坐下望著某一個地方發呆。

記得以前靜每次玩耍回來,掀開門叫一聲“媽媽”,她總是滿臉堆著笑地回答靜,同時靜看到了煙囪裏炊煙嫋嫋,廚房裏香氣撲鼻而來。而如今……靜不敢想。一個溫馨的家變得硬梆梆,冷清清的。

今天,靜失去了媽媽,父親給靜的多半是凶狠的麵容。靜每做一件事都要細心百倍才能夠逃脫父親的痛罵。靜簡直生活在一個有限的空間內,靜好煩悶,世界因此而變得冷漠多了。留下來漫漫的白天和夜晚,靜完全陷入刻骨的自責和回憶之中。靜想到了媽媽的笑臉,媽媽為靜做新衣服;媽媽和阿姨們一同說笑勞動。啊!靜仿佛是一個千古罪人,靜簡直無力在這個世界上立足。

一件小事徹底改變了靜的生活,就一次無心之錯,可能會讓她抱恨終生。靜不知道自己還要在悔恨的世界裏掙紮多久,也許要用一生的忤悔作為代價。

切記啊,小心犯錯,有時候,一時的錯誤是一輩子也改正不過來的。

知足者就能常樂嗎?

俗話說:知足者常樂。真是這樣嗎?我看未必。相反,那些永不知足者才能常樂。

富蘭克林人壽保險公司前總經理貝克說:“我敦勸你們要永不滿足。不滿足的含義不是心灰意懶,而是上進性的不滿足。這種不滿足在全世界的曆史中已經產生了很多真正的進步和改革。”

不滿足能激勵人們從弱者變成強者,從苦難走向幸福,從貧窮走向富裕。

麵對困境你能激勵鬥誌、把不利條件轉變為有利條件嗎?你能確定你需要什麼嗎?當你認識到你所向往的目標能夠並將要實現時,你能應用切實而清醒的思考並行動起來嗎?回答是肯定的,隻要你具備了永不滿足的心理,它就能激勵你取得成功。

電視劇《外來妹》中有個地地道道的香港“老板”,風流倜儻,溫文爾雅。他就是香港藝員現加盟珠影明星創作室的湯鎮宗。這位出道很早,成名較晚的藝人是自我激勵取得成功的典型例子。

早在1981年,湯鎮宗便加入了香港紅星的搖籃“無線電視訓練班”。與他同期的同學有現今廣為人知的周星馳、梁朝偉等。當時,正值無線電視台力捧黃日華、梁朝偉、苗僑偉、劉德華、湯鎮業這五位當家五虎將。他們的戲一部接一部,相比之下,湯鎮宗卻沒那麼好的運氣,與他相伴的隻有孤獨、失落。香港沒有給他一個象弟弟湯鎮業那樣的機會,他卻充滿豪情壯誌,放棄簽約無線電視台,一個人遊俠似的獨闖影壇。

幾年的辛酸、苦痛折磨著他,他沒有大紅大紫,可他並沒有象其他藝人一樣激流勇退,因為他的心中自始至終抱著一個堅定的信念:我要適應。讀書、學習、健身、演戲成了他每日的功課,每天一早,第一件事就是健身。他一次次地激勵自己:再來一次!我行!

終於1989年他首次來大陸拍電視連續劇《封神榜》時,看中了這塊風水寶地。在接下來的幾年中陸續拍出了《外來妹》、《廣州教父》、《今生也風流》等諸多紅遍大江南北的劇作。

現在,用湯鎮宗的話來講,他的成功一來歸功於大陸的發展好,更重要的便是他一次次地自己激勵自己,保持充沛的鬥誌。

做一個不知足者吧,這樣你才能每天都充滿激情和鬥誌,一步步向你的追求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