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你特長要薪水,薪水就會來得容易來得如你所願。因此,你應該把“跟你的特長要薪水”寫在你職業生涯規劃書的最前一頁。
讓老板為你的使用價值買單
假如你能夠把自己的工作做得富有成效,為公司創造比你自身價值更大的價值,那麼總有一天,老板會重視你,提拔你,給你相應的回報。
在現代職場,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毛病:總覺得自己應該拿更多的錢,卻很少想自己到底值不值那個價。
實際上,多數老板都是非常精明的,他們都希望擁有能給企業帶來更多的利潤的優秀員工。
假如你能夠把自己的工作做得富有成效,為公司創造比你自身價值更大的價值,那麼總有一天,老板會重視你,提拔你,給你相應的回報。
但遺憾的是,在日常的工作中,有很多員工隻是很賣命地在為老板工作,其實他們做的事情都是沒有任何經濟意義的,最後的結果是被老板“炒魷魚”。
有一個學經濟學的博士生,在學術界非常有名,曾經被很多個大公司爭相聘請,每家公司給他開出的待遇都非常高。可奇怪的是,這個博士生無論在哪家公司都呆不長,總是不到幾個月,老板就給減薪了。
他非常苦惱。於是就找到他的老師問:“老師,為什麼我到哪家公司最後總是給我減薪呢?我可是一個對工作非常認真的人啊。”
老師幫他分析了原因,終於發現了症結所在:別人爭相邀請他,是因為看中了他的學問。可真等到了工作中才發現,他的學問隻是書本上的空架子,根本就不實用。
而他呢,也經常死抱著自己的一套理論不肯撒手,用知識分子那一套紙上談兵的方法去工作。當看到他遲遲不能為公司創造經濟效益的時候,等待他的也隻能是減薪了。
聽完老師的分析,他沉思了良久,才感慨地說:“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個博士生,便覺得比別人都強。”
實際上,每一個人都必須明白:老板不是慈善家,他也做不了慈善家。他隻會為你的使用價值買單。或許你有研究生、博士生的頭銜;或許你才高八鬥、學富五車,但如果你的學識隻有10%對公司有用,公司就隻會對這10%買單。而剩下的90%,那是你自己的事,虧本的買賣誰也不會做,換了你是老板,你同樣也不會買單。
也就是說,隻有你為企業創造了財富,企業才會給你相應的財富。對於任何一個公司來說,你的重要程度都不是由你的價值來決定,而是由你的使用價值來決定的。
你的公司之所以支付薪水給你,是看中了你能為它創造利潤,你的才華可以作為平添你個人魅力的資本,隻有當你將才華用來為公司創造效益的時候,才能得到公司的重視和獎勵。
所謂“在商言商”,如果生意不能做大,甚至公司要麵臨破產,老總還拿什麼來雇用員工、給員工以發展的平台和空間呢?
聯想集團老總柳傳誌在一次電視訪談節目中很沉重地講述了聯想剛剛成立時的故事,那時候聯想隻有幾十萬元的資產,而且還由於過於輕信別人,被騙走了一大半。
騙他們的人是某個部門的幹部,那筆錢已經沒有了追回的希望。所以當時的聯想很窮,隨時都有可能倒閉。但聯想的員工都是很有熱情和幹勁的,當時企業就那麼一點點資金,如果隻有賣命和辛苦,而沒有利潤,那公司仍然無法生存,更談不上發展,所有的員工都隻能另謀出路。
對於那些工作很努力,但是沒有出業績的員工,柳傳誌雖然心裏也非常不舍,可最後還是隻能請他們離開,因為他不是慈善家,他的公司也不是慈善機構!公司不能發展,員工最終也還是都要離開的。
這看似很殘酷,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企業作為一個經濟實體,是以贏利為第一目的的,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老板自然會解雇那些沒有業績的員工,然後吸收新的員工進來。
隻有這樣,公司才能生存發展,因此,那些不能創造效益的人將永遠被摒棄在就業大門之外,而努力工作並能創造效益的人,才會被公司長期留用,並獲取高薪。
能力差別決定薪水高低
人的能力有大小之別,在企業或政府的職務也有高低之分。能力強的理應擔任職責較高的職務,獲取較高的薪酬,這樣才能使效率資源充分發揮效率,使能力與職務分工相匹配。
有一個寓言故事,說雄鷹可以捉雞捕兔,並且以首領的身份帶領眾鳥和天敵拚戰,而麻雀隻能聽命雄鷹的指揮去和蟻蟲廝殺。這一切分工的差別,都是由各自的能力差別所致。
實際上,一個企業、一個機構的運轉,也離不開眾多工種的分工協作。可以說,從總經理到清潔工,一個都不能少,但各工種的作用卻大相徑庭。總經理運籌帷幄,決勝千裏,使產品暢銷市場,效率節節攀升;一個優秀的企業管理者,使生產井井有條,產品殘次率大幅縮減,並且使售後服務令人稱道,給企業帶來良好的聲譽和效益,而這一切都是一個清潔工在其崗位上無論如何努力都望塵莫及的。
但是,在現實工作中,就有人偏偏不信這個“邪”,他們總覺得不管哪種職位都沒有什麼了不起,隻要給他們一個機會,照樣能幹好。
史蒂芬太太是白宮裏的勤雜人員,她幽默風趣,為人豪爽,一直就夢想著能有時機靠近總統表達自己的心願。
有一天,總統正在尋找的愛犬被史蒂芬太太逮個正著,她終有機會接近了總統。
“總統先生,我是史蒂芬太太,我榮幸地為包括閣下在內的兩位總統默默地服務了多年,能否允許我向您提一個小小的請求?”
“當然可以,尊敬的史蒂芬太太,”總統溫和地說,“隻要我能辦得到。”
“我絕不為難您,”史蒂芬太太壓低聲音,神情有些神秘,“我請求您允許我的丈夫,威爾克汽修廠的優秀修理工史蒂芬先生做您的私人助理。”
總統兩手一攤,滿麵笑容地說:“史蒂芬太太,那可都是大人物才能做的事啊!”
誰料想幽默的史蒂芬太太也幽了總統一默:“總統先生,您如果允諾了我的請求,那史蒂芬不就成了大人物了嗎?”
根據這位史蒂芬太太的邏輯來看,任何人都有能力做任何大事,人們不存在能力上的差別,隻是機會和運氣不同罷了。
而這裏的問題是,也許有人借提拔這股東風,真的發揮了潛能,將自身資源轉化為了效率,但這隻能是鳳毛麟角,而且關鍵的區別在於你是否具備應有的資源和將其轉化為效率的能力。
在我們工作的企業和機關裏,史蒂芬太太式的職員又何止少數,他們看不到人們能力的巨大差別,隻會抱怨上司有眼無珠,沒有發現他這塊閃閃發光的金子。他們總覺得自己各方麵都不比別人差,對身邊被委以重任、得以提薪的同事橫挑鼻子豎挑眼,總覺得別人都沒什麼了不起,唯有自己被埋沒了。於是說風涼話,擺老資格,但對工作從不積極主動,更談不上盡職盡責、勤奮努力,一味地敷衍了事,久而久之,成了炸不透的老油條。
在他們眼裏,即使老板和上司也並無過人之處,隻不過憑關係或者借著那好得一塌糊塗的運氣罷了。
他們不承認自己與同事有著能力上的差別,如果有差別,那也隻是運氣和待遇不公的差別。於是,他們就整日盼望著來一場大“地震”,將人們的職務重新洗牌,重新分工,由自己做經理,讓那些人都去擦桌子掃地板去吧!
其實,想成為一名高薪員工,必須要有等級差別理念,然後真切地看到人與人能力的巨大差別,從而平和地接受這種差別。這樣,你才能在工作中愈加勤奮、盡職盡責、盡善盡美,用實際行動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逐步縮小與別人的差距,提高自己的分工層次,實現薪資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