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抱怨,辦公室的聽覺汙染(3 / 3)

還有的時候,我們甚至會在不知不覺中把抱怨當成了向同事表達自己真誠、表明自己願意真心交流的方式。這實在是一種大錯而特錯的做法!在這種隋況下,也許我們會不理解:我這麼坦誠,為什麼大家還要躲著我呢?所以,當一個人發展到了“除了抱怨工作不知道說什麼好”的地步,他在辦公室裏的人際關係肯定會十分糟糕!

人是一種主要依靠語言進行溝通的動物,我們在辦公室中的說話習慣和表達方式,直接影響了我們與同事的溝通,進而影響了我們的工作業績。其實,很多業績出色的人,他們的學曆、經驗、創造性都和別人差不多,他們比別人強的地方,隻在於他們更善於溝通——用正麵而不是負麵。

所以,我們千萬不能讓抱怨占據了我們的“辦公室語言”,我們一定要開發出更優美、更積極、更富有感染力的“辦公室語言”。讓我們的話語,成為我們彼此通向成功的橋梁。

喬治是一家建築公司的安全檢查員,主要職責之一就是檢查工地上的工人施工時是否戴有安全帽。每當發現工人在工作時不戴安全帽,他便利用職務權威,嚴肅地要求工人改正。受指正的工人常常顯得很不高興,等他一離開,往往又把帽子拿掉,而且有時還故意作對。

一開始,喬治麵對這種狀態覺得無計可施,他不由得處處抱怨:在公司經理麵前,他抱怨工人都是“花崗岩腦袋”、“故意和我作對”。而在那些工人麵前,他也是焦頭爛額地抱怨道:“你們想沒想過我的苦衷?萬一你們中的某一位出了事故,知道我要承擔多大的責任嗎?”

後來,喬治發現抱怨也是沒有用的,於是,他試著改變自己的說話方式,開始用和悅的口氣提醒工人戴安全帽的重要性。當他再看見工人不戴安全帽時,便問他們:“是帽子戴起來不舒服嗎?還是帽子尺寸不合適?”

喬治采用這樣的說話方式之後,效果明顯地改善了很多,也很少有工人顯得不高興了,漸漸地,他們都願意自覺地戴上安全帽了。

所以,在辦公室裏,在工作當中,我們一定要“學會”說話。“如何說話?”也正是職場中一門很大的學問。而首當其衝,我們要杜絕再說那些影響他人情緒也影響自己幹勁的抱怨話,我們應該有顆警覺的心,時常用下麵這些問題來問問自己,並且及時提醒自己:

★我又在說一些於事無補的話了嗎?(這些話也許說的時候讓我覺得很舒服,但它之後會給我帶來更多的不痛l}央。)

★為什麼我不想想這些不健康的話有什麼負麵影響,別人樂意聽嗎?(的確,很多時候,話說出口才知道自己有多麼愚蠢。)

★我抱怨時的聽眾,他們真的能幫上忙嗎?(好好想一想,可能有些人能幫助我;而不慎說給另一些人聽,情況可能會非常糟糕。)

★我的言辭用得著這麼偏激而犀利嗎?(平和的話語,才更容易讓別人信服我。)

★這件事情,用得著抱怨別人嗎?(我自己的工作方式是否也有問題呢?)

★我是否真的需要求助嗎?我應該用一種什麼樣的方式求助呢?(真實的求助,話語其實很簡單,比如,“請把上個月的客戶資料給我看一下,好嗎?”而且效果良好。)除了改變自己,還是改變自己

本章前麵幾節,實際上也在告訴各位:如果你覺得你的同事都很愛抱怨,這很可能表明,你也是一位愛抱怨的“大嘴”。

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答案是盡管我們很難改變他人,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我們不能在辦公室裏互相指責:“喂!你又抱怨了!快打住!你這些話弄得我們都煩死了。”這樣的辦法,一定會導致同事間的互相指責,每個人都會牢記別人是如何抱怨的,並且隨時準備著反唇相譏。

想讓別人不抱怨,最好的方法隻有改變自己。除了改變自己,還是改變自己,此外沒有別的辦法。就像富蘭克林曾經說過的那樣:“最好的訓誡就是以身作則”。

曾經有一位國外的勵誌專家,有一天,他突然發現自己年幼的女兒總是那麼悲觀,而且小小年紀就學會了長篇大論地發牢騷。他先是大吃了一驚,然後就開始檢討自己,發現真正的責任正是在自己身上。

原來,他和夫人在餐桌上,總是“不過腦子”地隨口說些抱怨話,隨隨便便地議論自己一天工作的不順,或者用刻薄的語言諷刺電視中的播音員、明星和政治家們。

於是,從那天起,他開始有意識地清理自己的“餐桌話題”,總是說快樂、向上的事情,把每天“全家團聚”的晚餐時光,變成一段段能留在孩子記憶中的“陽光時分”。

在職場上,其實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不想再耳朵裏塞滿別人的抱怨,我們隻能先把自己變成一個心態陽光、情緒平和的人;如果我們希望在良好的氛圍中工作,那麼我們就要靠自己建設這種良好的氛圍。

不過,當我們遇到同事又在自己身邊抱怨時,想克製自己的習慣性反應,的確需要一些毅力。

因為,我們早已長期習慣了這樣一種對付他人抱怨的辦法:用自己的抱怨,來把別人的抱怨“頂回去!”

不僅如此,如果我們麵對同事的抱怨一言不發,或者采取直接批評,也確實是“傷對方麵子”的事。這時,我們該怎麼辦呢?

以下建議可以供你參考:

★試著為抱怨的人提供幫助。說一聲“需要我來幫你做點什麼嗎?”並不會讓抱怨的人“黏上”你,實際上,這是為他們敲了一下警鍾,告訴他們“與其抱怨不如解決問題”。不僅如此,向別人伸出援手並不會把自己累著,而且說不定給自己帶來更多的機會。

★轉換話題。可以試著在自己心裏說:“別讓你們的牢騷影響我的情緒”,然後,把話題轉向陽光的、建設性的。這麼做,可能一開始會加重那些抱怨者的嫉妒,他們會覺得:“哎呀,你可真快樂,跟你比我真是不如!”於是進一步抱怨下去。不過,正如抱怨會傳染,陽光心態也會傳染,最終會讓你的辦公室“充滿陽光”。

★有時不妨開個玩笑。當辦公室的某位愛抱怨的“祥林嫂”又在抱怨他(她)那點陳芝麻爛穀子的事情,不妨用一句幽默而不傷人的話,來轉移他(她)的神經。

★養成習慣,用溫和的語言、誠懇的態度與同事溝通。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表述方式,給人的感覺會完全不一樣。如果我們喜歡用犀利的語言批評不在場的人,比如老板、某位客戶或者今天路上不小心碰到的某個讓人討厭的家夥,那麼,我們旁邊的同事也很難相信我們會真誠、溫地的與他交往。所以,溫和的、建設性的“工作語言”,是辦公室中處事的法寶。

★以身作則,置身事外。如果別人又坐在一起進行“抱怨比賽”了,你可以把椅子向後挪半步,靜靜地觀察。不用試著提醒他們:“你們又在抱怨了。”你隻需在心裏對自己說:“‘不抱怨’的優秀人士要以身作則,在前麵開拓道路,而別人就會在後麵追隨!’'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我們首先改變自己,從改變自己做起,從今天做起。隻有我們自己做到了不抱怨,我們就為打造一個沒有抱怨的工作環境盡了一份力。隻有我們用建設性的思維和語言對待工作,我們就一定能慢慢“感染”所有的同事。

一個沒有聽覺汙染的辦公室,一個高效率的辦公室,要靠我們自己來締造。這更好的一切,就讓我們從改變自己的“工作語言”開始吧!我的“不抱怨”觀點沒人喜歡聽同事抱怨來、抱怨去,也沒人願意承認自己在抱怨。愛抱怨的人們,自己從來不知道自己抱怨的頻率有多高,還在渾然不覺中指責同事的抱怨影響了自己的心情。同事間的互相抱怨、互相怪罪,不僅是不負責任的表現,還會經過“傳染”,嚴重影響一個團隊的效率,甚至導致整個企業的死亡。愛抱怨的人,早晚會成為辦公室裏的“邊緣人”。沒有人喜歡同愛抱怨的人相處,也沒人願意替抱怨者承擔他們的不良情緒。隻有那些在辦公室裏散播陽光和快樂的人,才具有黃金般的身價!要想打造一個“不抱怨”的辦公環境,我們必須首先改變自己,從自己做起,從今天做起。“不抱怨”的優秀人士要在前麵開拓道路,而別人就會在後麵追隨!我的“不抱怨”觀點沒人喜歡聽同事抱怨來、抱怨去,也沒人願意承認自己在抱怨。愛抱怨的人們,自己從來不知道自己抱怨的頻率有多高,還在渾然不覺中指責同事的抱怨影響了自己的心情。同事間的互相抱怨、互相怪罪,不僅是不負責任的表現,還會經過“傳染”,嚴重影響一個團隊的效率,甚至導致整個企業的死亡。愛抱怨的人,早晚會成為辦公室裏的“邊緣人”。沒有人喜歡同愛抱怨的人相處,也沒人願意替抱怨者承擔他們的不良情緒。隻有那些在辦公室裏散播陽光和快樂的人,才具有黃金般的身價!要想打造一個“不抱怨”的辦公環境,我們必須首先改變自己,從自己做起,從今天做起。“不抱怨”的優秀人士要在前麵開拓道路,而別人就會在後麵追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