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抱怨越多,結果越糟糕(1 / 3)

第二章抱怨越多,結果越糟糕

人生是不公平的,習慣去接受它吧。請記住!永遠都不要抱怨!

——世界首富,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抱怨不能使我們掙錢更多,也不能使我們工作更輕鬆,更不能使人們認可我們的“苦勞”,它隻能在所有人麵前“彰顯和強化”我們的無能。抱怨沒有任何用處,而且抱怨越多,結果越糟糕!抱怨,其實是以“我隻是發泄一下情緒”為借口,做很多不利於我們職場前途的事情:比如逃避現實,比如拒絕行為,比如掩蓋自己對公司的不忠誠,比如把責任推給別人。愛抱怨的人,是不可能在職場上有什麼作為的!成功也永遠不會惠顧到他!抱怨,其實是拒絕行動

愛抱怨的人,從來都是行動的侏儒。他們眼高手低,抱著“懷才不遇”的心態,總是滿腹牢騷,時常激烈地批評別人,總是自怨自艾,一副鬱鬱不得誌的樣子。

有一位職業谘詢師發現,失業者普遍都是充滿了抱怨:要麼怪環境不好,要麼怪老板有眼無珠,卻從來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這位谘詢師在與失業者們交流的過程中,特別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10個失業者中,至少有9個人是喜歡批評過去的上司和同事的,而幾乎沒有人承認主要問題也許發生在自己的身上,是自己的失職造成的這種結果。

其實,正是抱怨的惡習,使他們失去了責任感和行動能力,他們好像隻對尋找不利因素感興趣,而從來不去設法改變現狀。正因為如此,使得他們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經常聽到這樣的抱怨:

上班遲到的人,會抱怨說:“又堵車了,這個城市的交通簡直太差了!”“沒擠上地鐵,我也沒辦法,中國的人口就是多!”

沒有完成工作任務,有人會抱怨:“市場發生了變化,這不是人為可以控製的。”“領導安排的工作不合理,我一個人工作量相當於三個人的。”或是“別的部門不配合,我隻能先等著他們。”

如果考試沒有及格,他們會說:“出題的人純粹是個變態。”如果被公司辭退,他們會說:“肯定有人在背後給我穿小鞋,說不定就是我們辦公室的某某……”

這樣的抱怨話,我們每天都會聽到很多。的確,這些對自己失敗原因所做的“推測”中,可能有一些是正確的,但絕大多數都是無中生有的借口而已。

愛抱怨的人,都有一個“自我保護”的辦法,就是說服自己相信:我的失敗完全是由別人造成的,而那些成功的人隻是比自己幸運罷了。

為自己製造這樣一個信念,確實能在一時安慰自己脆弱的心。但這樣的“止痛劑”像毒品一樣能使人讓癮,讓人養成—個遇事就抱怨、卻從來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的習慣。抱怨,對那些在精神上和行動上“立不起來”的人來說,可能的作用就如同一副輪椅,坐的久了,它甚至能讓人忘記了該怎樣走路!

經過簡單追溯和分析就會知道,一個人從發現抱怨的“好處”,直到完全失去行動能力,一般都有這麼幾個步驟,我們不妨對照一下:

◆第一步:最開始,愛抱怨的人往往是帶著情緒工作。他們本來可能很有才華,但不良的情緒會限製他們的創造力,漸漸地,他們在工作中表現地越來越平庸,也越來越力不從心。

◆第二步:隨著自己工作業績的下降,他們會更加厭煩自己的工作,也越來越缺少責任心和熱情。這樣一來,就很容易在工作中犯些小錯誤,難免招來領導的批評。自然,抱怨也會越來越多,理由似乎也越來越充分。過去的抱怨可能多半集中在“工作太累、上司為我布置的工作怎麼總比別人多、為什麼總是加班”等問題上。而隨著自己越來越不被領導看好,抱怨的內容也就越來越情緒化,越來越缺少理性,純粹拿他人當成自己失敗的替罪羊,比如“這個公司真是小人得誌、領導真是有眼無珠”之類。

◆第三步:如果處在這樣的工作狀態下,就算不被辭退,也難以在本職工作上有什麼出息。這個時候,人們往往進一步尋求“精神毒品”的幫助。每天消極怠工不說,有空就張嘴責怪他人,不僅責怪上司、責怪社會,還時常酸溜溜地在背後諷刺那些努力工作、取得成績的同事。

到這個地步,如果還意識不到:抱怨正是自己失敗的“罪魁禍首”的話,這人恐怕一輩子也不會明白自己為什麼“總是這麼倒黴”,也就不可能有改變現狀的任何行動了。抱怨造成的惡性循環,就是這樣使一個人失去了改變現實的能力。

想想看,抱怨這個“毒品”有多麼可怕!難道,我們還要聽之任之,對此仍然沒有任何一點警覺嗎!抱怨,逃避現實的隱蔽工具

波爾斯是一位年輕漂亮的美國女孩,她做夢都想嫁給一位百萬富翁。她覺得,憑著自己的天生麗質和高雅品位,生來就應該嫁入豪門。

所以,她平日裏總是抱怨,為什麼自己沒有這樣的機會?而很多相貌平平的女人(用她的話說,就是一些“長相如同白開水,毫無吸引人的地方”的女人)卻做了闊太太。她覺得這個世道真的很不公平。

後來,她在一個金融界人士聚集的網站上,發表了這樣一個問題貼:“我怎樣才能嫁給有錢人?”

她提出了很多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比如:有錢的單身漢一般都在哪裏消磨時光?富翁們選擇妻子的標準是什麼?為什麼富翁的妻子並不一定是美女,而單身酒吧裏那些迷死人的美女卻往往運氣不佳?所有問題中都充滿了怨天尤人的情緒。

後來,還真有一位華爾街的金融家給她回了一個長帖子,那位金融家說:

“從生意人的角度來看,跟你結婚也許是個糟糕的經營決策。拋開細枝末節,你所說的其實是一筆簡單的財富和美貌的交易:甲方提供迷人的外表,乙方出錢,公平交易,童叟無欺。但是,這裏有個致命的問題:你的美貌會消逝,但我的錢卻不會無緣無故地減少。事實上,我的收入很可能會逐年遞增,但你卻不可能一年比一年更漂亮。

“因此,從經濟學的角度講,我是增值資產,你是貶值資產,不但貶值,而且可能是加速貶值!因為美貌消逝的速度會越來越快,如果它是你僅有的資產,十年以後,你的價值堪憂。用華爾街術語說,跟你交往屬於‘交易倉位’,一旦價值下跌就要立即拋售,而不宜長期持有——也就是你想要的婚姻。

“這聽起來很殘忍,但對一件會加速貶值的資產,明智的選擇是租賃,因此我們隻會跟你交往,但不會跟你結婚。所以我勸你不要再苦苦尋找嫁給有錢人的秘方。順便說一句,你倒可以想辦法把自己變成有錢人,這比碰到一個有錢的傻瓜的勝算還要大一些。”

其實,愛抱怨的人差不多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認為自己應該順風順水,應該天經地義地去享受美好生活,而且,根本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

他們做著一步登天的白日夢,當發現現實的殘酷時,或者曾經付出過一些努力而沒有收獲時,就變得怨天尤人起來。在他們眼裏,什麼“天道酬勤”,什麼“失敗是成功之母”之類的格言,都隻不過是安慰人的把戲而已。而自己則屬於最最不幸、被生活拋棄的那一群。

抱怨,這時就成了一種逃避現實的隱蔽工具。缺少自信、沒有安傘感、質疑自己的重要性、不確定自我價值的人,才喜歡用抱怨來逃避現實:而這一切,連他們自己也往往渾然不覺。

實際』:,作為現代都市的“職場人”,如果不肯接受現實,沒有一顆平常心,就很容易會陷入這種無窮無盡的煩惱之中。

而真正的現實,它是個什麼樣子呢?現實,和白日夢是絕對脫離的,但現實同樣很美好,甚至比人們的白日夢更美好。對我們來說,重要的是敢於麵對真正現實。

比如,曾經有一位中文係的女大學生,她文筆優美,才氣過人,她曾經夢想成為有名的作家,為此終日在書桌上爬格子。可是出版社並不認可她的稿子,為此她痛苦過,抱怨過,覺得自己的人生一片灰暗。而她並沒有因為現實的殘酷而消極不前。現在的她,已經是一名非常著名的優秀語文教師,獲得過很多教育部門的獎項,還發表了很多關於教育的專著。

還有一位年輕的軍人,他過去一心想成為書法家,部隊的領導也很支持他發表作品。然而,因為家中經濟困難,退伍後他毅然放棄了自己的理想,投身商界。現在,他已經成為了一名成功而富有的企業家。

從這些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生活不會辜負認真對待它的每一個人。每個人堅持不懈的努力,就算他無法實現最初的願意,但生活總會給他“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額外獎賞。

如果隻站在自我的立場_卜‘,幻想自己可以不勞而獲,可以輕鬆獲得成功,那我們肯定會被嚴峻的現實“打垮”。實際上,我們要做的隻是停止抱怨,適當修正自己的目標,並且加倍努力地去行動。

所以,每當自己又想抱怨時,一定要靜下心來,找到自己的心結,找到平衡的心態,用進取心來改變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不要把抱怨作為逃避現實的工具。這樣,你就一定能通向成功的彼岸!抱怨,改變不了“不公平"

其實,怨天尤人、不肯正視現實的人們,總是站在自我的角度上思考問題,所以總覺得世界不公平。

然而,公平,在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意義。就像上一節提到的,美女波爾斯眼中的“公平”,與銀行家眼中的“公平”是不盡相同的。所以,這個世界上找不到絕對的公平。

比爾·蓋茨說過:“人生是不公平的,習慣去接受它吧。請記住!永遠都不要抱怨!”世上從來就沒有絕對的公平,每個人來到世上,都會和別人有所不同,比如出身背景不同、家庭關係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如果這些方麵都絕對“公平”了,反而是另一種“不公平”。其實,每個人從出生開始,就必須無條件地接受這些“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