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是誰,偷走了你成功的機會?
我們擁有的一切其實都是自己造成的,可是,僅僅隻有成功者才會這樣承認。
——二十世紀的激勵大師及哲學家厄爾·南丁格爾你知道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你總是喋喋不休、甚至時不時不由自主地念叨——“為什麼倒黴的總是我”這樣一句話嗎?你相信那個“剝奪了你的前途”、“偷走了你成功機會”的罪魁禍首,其實正是你自己嗎?你知道你的語言和思維方式,是如何把負麵的事情統統吸引到你身邊的嗎?愛抱怨的人總是倒黴,愛抱怨的人得不到重用——這已經成為生活中一個常見的現象、一個盡人皆知的事實。可是,為什麼人們還是“管不住”自己的抱怨呢?抱怨,到底有多大的“威力”?為什麼倒黴的總是你
“太不公平了!苦活累活都讓我一個人做,有些人不就是運氣好嘛,憑什麼總是他們出風頭!”
“在我們這個公司裏,就是小人得誌嘛,主管們都是一些會拍馬屁的家夥!”
“工作這麼多年,仍然幹這種雜七雜八的小事,我真是倒黴啊!”
“為什麼我總是碰見這樣心狠手辣的老板?”
“沒完沒了的加班、沒獎金、福利低、管理不善、氛圍糟糕……我要不是倒黴,怎麼會來到這麼一家公司?”
“為什麼我的運氣總是這麼差?為什麼受傷害的總是我?”
在辦公室裏,你經常會聽到類似的抱怨,可能你自己也經常這麼抱怨。對於職場中的抱怨,我們一點也不陌生,而且也從來沒有想過:這樣的抱怨有道理嗎?值得嗎?’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嗎?
的確,職場中有很多人,但凡遇到一點挫折、一點困難、甚至一次加班,都會抱怨道:“自從工作以後,我就不停地倒黴。我真是這個世界上最最倒黴的人啊!”
他們覺得自己在工作中不順心,完全是因為自己運氣不好,換句話,就是“倒黴的總是我”。但似乎沒有一個人想到:實際上,正是你的抱怨使你越來越倒黴!
沒錯!為什麼倒黴的總是你?其原因正在於你總是抱怨。也就是說:並不是失敗使人抱怨,而是愛抱怨的行為方式使人在職場中總是失敗。
據心理學家的統計,影響人們成功的幾大因素中,心態是排第一位的重要因素。另外,人們的語言和心態又是互相影響的,而抱怨的習慣,就是用自己的語言不斷地給自己進行負麵的暗示和強化,不斷說服自己並“相信”自己就是一個倒黴、失敗、無能甚至心胸狹窄的人。即便有些抱怨的話不說出口,僅僅在心中進行“無聲的抱怨”,也同樣在“摧毀”自己的心態,汙染自己的情緒,讓自己離成功越來越遠。
心理學家們甚至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抱怨會放大人們的痛苦,給人以“我總是很不幸”的思想誤區。如果陷入這種誤區中沒有自知,不能自拔,一個人逐漸就會“真的”變得很不幸了。
比如,習慣上我們會認為,人在遇到不幸時總要“發泄”一下。就好比遇到病痛時,呻吟可以緩解疼痛。但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實際上,很多“心身疾病”的患者,往往起先並沒有什麼病,但他們長期以來不斷誇大自己的“症狀”,這些“症狀”就真的越來越“嚴重”,越來越頑固,甚至有人真的因此而“生病了”,產生了肌體器官的病變。
在美國的約翰·霍普金斯醫院,有人做過統計:該院收容的病人裏,有五分之四都是由於情緒緊張和壓力所引起的,甚至一些生理器官的病例也是如此。調查者認為,這些疾病往往“都能歸結到生活和問題的無法協調。”
同樣,在生活中,在職場上,如果我們喜歡抱怨自己的煩惱,那麼煩惱就會找上門來,讓自己在以後的日子裏碰上更多的煩惱。
在碰到不順心不如意的時候,誰也免不了發一點牢騷,偶爾的牢騷和傾訴是可以理解的,甚至也是有益健康的。然而,假如一個人養成了隨時隨地抱怨的習慣,對他生活的方方麵麵,都會有嚴重的影響和可怕的打擊,他會不由自主地陷入一種“越抱怨越倒黴,越倒黴越抱怨”的惡性循環之中。
有一天,有個年輕人又一次覺得心裏煩悶得不行。當然,她不敢在辦公室裏當著同事的麵抱怨,因為害怕被上司聽到。於是,她悄悄打開自己的網絡聊天工具,對網友們傾訴自己的“不幸遭遇”。
今天,她最痛苦的事情就是:“怎麼什麼事情都要我來幹?!”值夜班的人請病假了,上司要她代替那個人值班;一個“難纏”的推銷員又來了,要她去回絕;一位客戶氣勢洶洶地來提意見,要她去接待……
“他們解決不了的問題,都要我來辦。為什麼倒黴的總是我?!”她憤憤不平地說。
很多網友都開始“支持”她,由於她開了這個頭,大家都開始抱怨各自在公司中的“不幸遭遇”。好像隻有一位網友勸慰道:“嘿,想開點兒!能者多勞嘛!這說明你有本事,領導重視你,幹得多,提升的機會也就多啊!”
可這番話並沒有化解她心裏的“疙瘩”,她依然抱怨道:“他們讓我幹的,都是些吃力不討好的小事。你們不知道,在我們那個公司,隻有會拍馬屁的人才有加薪和提升的機會。總之,我真是倒黴透了!”
就這樣,她平常工作得很不愉快,她經常抱怨來,抱怨去,她甚至覺得,自己就是靠每天這樣“發泄”幾次,才能“支撐”她堅持做完每天的工作。可每次“發泄”完了,該幹的活還得幹,該麵對的那些“煩人”的工作還是得麵對……自己的情緒卻絲毫不見好轉。
假如,你處在她的位置上,你該如何麵對這一切呢?你會不會像她那樣沒完沒了地抱怨不停呢?
其實,當我們投身職場,首先要明白這樣一個事實:工作,畢竟不是度假。如果工作不辛苦、不麻煩,那就不成其為“工作”了。我們想通過工作獲得收入、獲得自信、獲得通向成功的途徑、獲得人生中的幸福感,我們就不可避免要付出一些代價:比如一定的辛勞、種種瑣碎繁雜的具體事務、麵對難題時的無助、以及不可避免的挫折……
強者往往把這些“艱辛”看成是一種樂趣,如同登山者下決心戰勝一座山峰那樣,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享受著工作的樂趣和成就感。他們已經把“抱怨”從大腦中的剔除了,因為他們知道,抱怨沒有絲毫用處,抱怨完了,該你做的事情還是你的,該你解決的問題也還得一步步地解決。
而一個在工作中總是抱怨不休的人,其實是還沒有適應最基本的職場生活——不論他有多大的年紀和多高的學曆,也不論他有多大的能耐和多少職場閱曆。
其實,我們見過很多這樣的人,他們可能已經接近退休年齡了,但還是一上班就“千方百計”地找機會抱怨兩句,而這樣的人,絕不可能是有事業有成的人士,他們必定在一事無成地混日子,直到最終灰頭土臉地離開職場。
抱怨,看似能舒解、“發泄”一時的情緒,但它強化了人的負麵心態,放大了問題的嚴重性,使人失去了戰勝困難的勇氣和創造力。信不信由你,一個人抱怨越多,那他在工作中遇到的麻煩也必然會越來越多。
如果你又一次覺得“為什麼倒黴的總是我”,也許,你該理性地思考一下了:抱怨也是一天,不抱怨也是一天,何必牢騷滿腹,讓自己不開心呢?那些看上去或成功、或快樂、或輕閑的同事們,他們背後付出的努力,你又知道多少呢?要知道,抱怨不能解決任何問題,不如換個思路,努力上進,想辦法去改變現狀吧!
對了,順便告訴你一聲,案例中那個女孩一個月後就被那家公司辭退了。算上這一次,她畢業後的兩年中已經五次更換工作了,隻是,低廉的薪資待遇和糟糕的人際關係幾乎從來沒有更換過。一種威力十足的“負麵強化”
可能很多人還是難以相信:難道真的是抱怨害了他們,真的是抱怨阻礙他們取得成功?要知道,很多人都在抱怨啊!抱怨,不過是說兩句“情緒話”而已,說說心裏痛快嘛!抱怨兩句,也並沒有影響工作啊!沒有必要大驚小怪吧。
這種愛抱怨、有抱怨習慣的人,也許連他們自己都想不到,抱怨有多麼強大的“威力”!
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抱怨的頻率有多麼高,更不知道,自己的抱怨已經給同事、朋友、家人尤其是給自己的前途帶來了多麼不利的影響!
兩個建築工人,托尼和傑克,他們在一個工地上千活。托尼整日怨天尤人,看什麼都不順眼。而傑克好像天生不懂得發愁似的,他總是很快樂,每件事情他都覺得很有趣。
比如這天,兩個人坐在一起吃午餐,托尼打開飯盒,又嘮嘮叨叨地抱怨道:“唉!又是火腿三明治……我最討厭吃的就是火腿三明治。”
第二天,兩人又在一起吃午餐,托尼仍然是一邊打開飯盒一邊抱怨:“今天天氣真遭!……上帝啊!怎麼又是火腿三明治?為什麼我總是要吃這種討厭的東西呢?”
第三天,傑克特意多準備了一些色拉,午餐時請托尼品嚐。
“多謝你!”托尼說,“你看,你的午餐總是變著花樣。可我太不幸了!日複一日都是火腿三明治!我真的受夠這種日子了!”
傑克實在忍不住了:“嘿,老兄,你為什麼不叫你太太給你做點其他好吃的?”
托尼好像沒聽懂傑克的話,愣了半天,滿臉疑惑,這才說道:“你在講什麼啊?我的午餐都是我自己準備的。”
“啊?!”傑克十分驚詫地說:“那你怎麼不準備點別的呢?”“唉,我覺得那樣多麻煩呀。”托尼顯得似乎無可奈何。
傑克隻好搖搖頭,不知道說什麼好。在這之後,兩個人還是按部就班地幹自己的活。托尼總是牢騷不斷,一邊幹活一邊抱怨。而傑克總是對工作中的技術問題充滿興趣,甚至對那些其他環節的工作,也一有空就在旁邊觀摩學習。
有一天,老板的朋友——一位教授來工地考察,教授在工地上與工人攀談了起來,他問托尼與傑克:“你們怎麼看待自己的工作?”
托尼好像終於有機會好好地抱怨一下了,他沒完沒了地說道:“要不是為了謀生,混口飯吃,誰幹這種活啊?!整天碼磚砌磚,累得一身臭汗,也掙不了幾個錢!”
傑克卻說:“教授,您別看我們的工地現在看起來隻是一堆鋼筋水泥和磚塊,等它建好以後,它會是全市最高、最漂亮、最有特點的建築了。想到這裏,我就很興奮!不信你就等著瞧!等它建好以後,教授你可別忘了,這麼漂亮的建築也包含著我的工作呢!”
教授不由笑了,他再次見到這家公司的老板,就對他說:“你千萬不要忽視那個叫傑克的小夥子,他一定很有前途!他適合做一些更有價值的工作。”
自然,後來的故事沒有什麼懸念——傑克的老板果然注意到傑克,提升了他,還送他去參加專業培訓。幾年之後,傑克已經成為這家公司的副總了,可托尼仍然幹著砌磚的活,也仍然每天不停地抱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