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月由老李理財。當月收入是‘764元,老李首先列出開支計劃:家庭生活包括柴米油鹽等費用,350元,兒子學習費用100元,人情往來費用100元,兒子零花錢30元,添置衣服100元,計劃共開支68()元。在這個月裏,他安排得井井有條。兒子的零花錢用完後,又找老李要。老李嚴肅地說:“現在計劃開支了,用完了就沒有了。”兒子隻好撅著嘴走開。到月底結賬,一月總共開支634元,結餘130元。
到了兒子理財的那個月,家庭收入共780元。兒子開始時天天買雞鴨魚肉,大手大腳地花錢,不到10天,就用了400多元。老李提醒兒子:“這個月還有三分之二的時間,看你怎麼用。”兒子也為難了,從此,每天買菜隻買點白菜、蘿卜,老李和妻子都吃膩了。兒子理財的當月共開支760元,結餘20元。兒子不好意思地對父母說:“這個月我沒理好財,下次一定虛心向爸爸媽媽學習。”老李鼓勵他說:“這個月還算不錯,略有結餘嘛!零花錢也花得比以前少得多了。但是,以後理財還要注意一個問題,那就是認真地做好計劃開支,不能時而過鬆,時而過緊,要做到細水長流。”
老李通過讓孩子持家理財,使孩子學會了理財的方法,對理財有了感性和理性的認識,真真切切地體驗到了理財的重要性。
父母應該給予孩子一定的機會去買菜,交納水電費、電話費等,讓孩子知道家裏的錢是怎麼花出去的,同時讓孩子知道一個家庭的必要開支,體驗到生活的艱辛。
許多父母認為不應該和孩子談家庭的經濟情況。尤其一些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的父母,認為和孩子談家庭狀況,麵子上過不去,而且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其實不然,許多孩子在了解了家庭狀況後,反而能夠替父母著想,控製自己花錢。教育專家對父母的忠告
讓孩子親自來持家,不僅可以使孩子更全麵地體驗生活,而且可以使孩子真切地理解父母操持家庭的不易。引導孩子節製花錢家教案例
約瑟夫是美國最大的企業家之一,先後擔任過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和駐英大使。他為培養子女做出了巨大努力,並取得了驚人的成功。
約瑟夫有3個兒子:長子叫喬治,次子叫肯尼迪,幼子叫羅伯特。約瑟夫是美國最富有的人之一。他雖然富有,但並不因此而讓孩子們隨意花錢。他非常注意對孩子們進行節儉教育,嚴格控製他們的零用錢。他決定根據孩子們的年齡大小,每月隻給孩子很少的零花錢。
如何為孩子們提供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這是約瑟夫在教育孩子時所注意的一個問題。他讓家中的家具盡可能的舒適,適合孩子,但不能華貴豪奢;每天給孩子們吃的食物,要求清淡;房子保持整潔,但從不限製孩子們喜歡的動物跑進跑出,也不限製孩子們從外麵玩耍回來帶進沙土。
在約瑟夫教育下,他的孩子們最終都成為傑出的人才。長子喬治曾被公認為是肯尼迪家族中最有希望成為總統的一個;次子肯尼迪曾當選美國總統;幼子羅伯特曾任紐約市議員。
父母要讓孩子有計劃地花錢,就要讓他對花錢有個預算。如果父母每個月或者每個星期給孩子一次錢,那麼孩子打算怎麼花這些錢,父母可以指導孩子製訂一個計劃。例如,多少錢用於買學習用品,多少錢用於買自己喜歡的日用品,多少錢用於買零食,等等。這樣既可以防止孩子亂花錢,又可以培養孩子把錢用在刀刃上的良好習慣。當孩子超出計劃的時候,父母最好是和孩子商量,將那些可花可不花的項目劃掉。在周末或者月末,孩子把已經花了的錢按照計劃的項目對照一下,省下來的錢由自己來支配。
父母對孩子的關愛並不等於讓孩子隨便花錢,因為那會讓孩子忘記金錢的得來是需要努力的。
洛克菲勒經商獲得極大成功之後,把父母教育自己正確認識金錢的辦法也用於教育他的子女。
洛克菲勒經常告訴孩子們要學會過有節製的生活。他在廚房裏擺放了6個杯子,杯壁上寫著每個孩子的姓名,杯子裏麵裝的則是孩子們一周用的方塊糖。如果哪個孩子過多地貪吃了杯子裏的糖,那麼等到別人喝咖啡放方塊糖的時候,他隻有喝苦咖啡了。想要得到糖,隻有等到下周父母再次發放了。經過這樣的教育,孩子們都認識到有節製的生活是有好處的,而隨便消費自己的東西,消費完了剩下的就隻有苦味了。
孩子越早接觸錢,越早具備理財的觀念,長大後也就可能越會賺錢,關鍵是家長如何教孩子理財。不論經濟條件如何,父母在給孩子零花錢時,一定要有節製,不可隨意多給,也不要有求必應,要把錢的數額控製在孩子有能力合理支配的範圍之內。錢數應給多少,可以根據孩子的日常消費來確定。教育專家對父母的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