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80後婚姻(1 / 3)

第三章80後婚姻

關於婚姻,有各種各樣的說法。童話故事裏說:從此王子與公主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作家說:在外麵的想進去,在裏頭的想出來。很多人認為,愛情是甜蜜的,婚姻是愛情之花結出的最甜蜜的果實。也有人認為,婚姻是愛情的墳墓。80後的婚姻繼承了之前幾代人婚姻的衣缽,也呈現出了屬於自己的風格和特性。

離開校園,我們成了畢婚族

才出校舍又進洞房,告別上下鋪就上雙人床,很多80後的大學生們選擇了畢業之後馬上結婚,成了名副其實的“畢婚族”。“畢婚族”們一改以前一畢業就分手的“畢分”狀態,轉變成了一畢業就結婚的“畢婚”狀態,前腳剛拿到畢業證,後腳就領了結婚證。打著“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不結婚,我們的愛情死無葬身之地!”的旗號,“畢婚族”成了當下大學生情侶新的生活選擇。

“畢婚”一詞是相對於“畢分”而出現的,從某個角度來說,畢婚族也是社會發展的一個產物。年輕人需要通過婚姻來獲取穩定安全的社會生活空間,當遭遇到就業壓力的時候,有一個穩定而溫馨的家,一個親密的愛人相伴,會覺得很安心。愛人比戀人更容易成為強有力的心理支持。另外,兩人共同走進全新的生活,共同承受就業的壓力,共同經曆新的挑戰,更能促進雙方的相互理解和支持。

畢婚族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剩男剩女的產生。很多畢婚族選擇了維持並且延續自己單純的戀情,也是為了避免步入形單影隻的剩男、剩女行列。他們深知,如果沒有良好穩固的感情,即使事業有成,也還是會覺得缺了些什麼更重要的東西。而在闖蕩社會的過程中,一份純粹的感情更是優秀的避風港和療養院。

經過有關人士調查,“畢婚族”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曲線就業”型

臨近畢業,某高校一名女大學生在網絡上曬出了自己的擇偶標準,內容如下:“一張文憑、二國語言、三房一廳、四季名牌、五官端正、六六(落落)大方、七千月薪、八麵玲瓏、九(酒)煙不沾、十分老實。”

一部分大學生之所以選擇“畢婚”,很大程度上是把結婚當作緩解就業壓力的一個特殊“出路”。上麵這位女大學生的華麗轉身,在婚姻方麵選擇“複古路線”,靠婚姻謀出路的功利性夢想,就被社會戲稱為“曲線就業”。

很多匆匆加入“畢婚族”的女性認為,從學校出來就結婚、生子,當個全職太太,就相當於曲線就業了,不僅解決了自己的就業問題,還了卻了終身大事,一舉兩得。也有一些人在畢業之前就開始在校園裏尋覓將來的另一半並很快確定關係,以獲得招聘會上“負責安排家屬工作”的機會,這樣,畢業之前工作就搞定了,還能安心地早點結婚生子,再也不用像其他同學一樣為了工作和生活勞苦奔波。

有專家表示,“畢婚族”的產生與現在的就業形勢關係十分密切。現在就業形勢不好,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有的甚至找不到工作,在這樣的環境下,選擇結婚也不能不算一個較好的選擇。

“水到渠成”型

相對於社會上人們的情感淡漠,很多人都認為大學時代培養的感情更加純潔,應當珍惜,而延續愛情最好的方法就是結婚,因此他們都早早地進入了婚姻這座城堡,成為“畢婚一族”。

一些大學生畢業之後就結婚是因為二人感情穩定,有些不隻是談了大學四年,甚至高中就開始在一起,相戀已經成為了習慣,目前的生活狀況也和結婚之後的夫妻沒有什麼區別,於是就在兩人剛剛畢業,工作有了著落而又不太忙的時候,擺擺酒席領個證。這類畢婚族的擇偶對象多為同學、學長或是學生時代的朋友。

這類畢婚族的結婚行為是水到渠成的結果,一般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因此未來的婚姻會很幸福,結局都比較圓滿。

但針對這種情況,相關人士指出,大學生剛剛走出校園就選擇結婚,這對雙方來說都是極大的挑戰,經濟能力、社會輿論等,都在考驗著他們,需要他們付出更多的努力來經營以後的婚姻生活。

“相親閃婚”型

一些大學生畢業之後短時間內就開始相親,速戰速決,成為閃婚一族,這類人也算作畢婚族。畢業之後大家都更加現實,很多80後經人介紹相親,雙方條件合適、感覺還好的話,就開始談婚論嫁,兩三個月之內結婚的更是不在少數。

這類畢婚族一般都家境較好,大多是畢業之前已經安排好工作,所以不用為將來找工作發愁,但因為雙方沒有感情基礎,出現問題的也比比皆是,當然其中也不乏一見鍾情的人結成甜蜜夫妻。

針對社會上對“畢婚族”的種種爭議,專業人士認為“畢婚”是當代大學畢業生的一種新的生活選擇,本身無可非議,因此沒有必要對他們的行為大驚小怪,而應該以平靜的心態來看待。觀念多元開放是社會成熟的標誌之一,社會大眾應該祝福這些畢婚族,給他們自我思考和選擇的空間。

日本就鼓勵年輕女性在大學受教育後,畢業嫁作他人婦。在有條件的前提下,這不失為一種不錯的社會分工,男人一心拚事業掙錢,女人安心管好家庭。而且,受過教育的主婦以後教育孩子占很大優勢,對民族的下一代成長將貢獻巨大。但針對我國的現狀來看,“畢婚”不會成為熱潮,而隻是個別80後的選擇。

從“畢分族”轉變為“畢婚族”,也反映了當代大學生在嚴峻的現實生存壓力下放棄了樂觀幻想,轉而追求穩定、務實的生活狀態。但專家對廣大青年提出,剛畢業的大學生在思想、能力、物質等方麵都還不夠成熟,最好是能工作一段時間,基礎牢固之後再結婚。因此大學生們選擇“畢婚”的時候最好多加考慮,謹慎實施。

閃婚閃出喜與悲

閃婚是2009年興起的一個詞彙,顧名思義,指的是男女雙方認識不久便閃電般迅速結婚。一項網絡調查顯示,有超過六成的網友表示身邊有認識不久就結婚的“閃婚”族。閃婚近兩年逐漸成為一種流行的趨勢,並且人數在不斷增加。

社會在不斷發展進步,人們更加追求效率,連戀愛結婚的程序也開始變得簡單快捷。如今,3秒鍾愛上一個人,8分鍾談一場戀愛,13小時確定伴侶結婚,再也不是新鮮事了。閃婚族從雙方互相認識到結婚,一般都在半年之內,甚至有很多人僅僅認識幾天就考慮結婚了。

如果仔細觀察,我們都會很快發現身邊越來越多的80後朋友們加入到“閃婚”一族中,很多同學、朋友都在沒有任何人發覺的情況下突然宣布結婚了。

王新和張瑩都是80後,他們在“認識”15天後閃電結婚,可謂是閃婚族裏的典型。兩人隻有一麵之緣,基本都是在網上聊天,兩人的“了解”和“溝通”全部都在虛擬世界裏進行。

在哈市某廣告公司任職的張寧,在客戶聯誼會上結識了在某品牌汽車4S店擔任銷售企劃的聶雨。兩人四個小時後在MSN上互相加為好友,兩天後進行徹夜長談,六天後拉了一幫好友組團去旅遊,旅遊回來後就閃電般地領了結婚證。

其實他們還算不上是最快的,據說有個做網絡編輯工作的女孩,跟一個素不相識的小夥子在網上聊了7個小時後,從沒見過麵的倆人就去登記結婚了。

在選擇閃婚的人中,絕大部分都是80後。70後的婚姻觀念比較傳統,大多靠媒人或熟人牽線才認識,然後是馬拉鬆式的戀愛,他們對於結婚萬分謹慎,認為婚姻是一輩子最重要的事,不能草率。而80後在觀念上則較新潮和前衛,他們是伴著電視電腦成長起來的,接受新事物較快。在80後的觀念裏,能否結婚,第一麵就能判斷了。一見鍾情沒必要大驚小怪,閃婚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民政局婚姻登記處的工作人員透露說,“閃婚族”一般都是80後的年輕人,他們很多人都是剛剛踏上工作崗位,思想活躍、敢於嚐試新鮮事物,一般從事傳媒、IT、娛樂等時尚行業。

還有一些年齡稍大的80後,特別是來自傳統家庭或農村的80後,一旦過了25歲就覺得自己年紀很大了,再不結婚就青春已逝。因此,這些80後們急於抓住青春的尾巴,在家長親戚的安排下見了家庭條件不錯、各方麵都比較適合的結婚對象之後就匆匆嫁人了。這種急於解決終身大事的心理,很可能促成閃電結婚。

另外,也有一部分人是抱著功利目的而閃婚的。這些人一切從實際出發,比如能解決房子問題,工作能有著落,或者有助於升官發財,他們就不會考慮兩人是否適合,而是選擇馬上結婚,這其實是一種赤裸裸的物質交換式婚姻,不值得肯定。

閃婚的逐年增加還有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在我們父輩那個時代,規定青年結婚和離婚都必須開具單位證明,而2001年新婚姻法實施之後,單位證明在結婚和離婚的時候都省略了。程序簡化,結婚變得容易了很多,離婚也沒以前那麼複雜,這些無疑促進了閃婚的快速增長。“結婚和離婚更容易了,那麼結婚和離婚的人自然也就多了。”一位專攻婚姻家庭法的律師表示。

閃婚是社會高速發展的產物,也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但在婚姻中,家庭責任和義務是維係婚姻的重要砝碼,不能輕視。愛情是婚姻的基石,需要雙方深入了解。而如今,閃婚這種快餐式的愛情和婚姻會讓婚姻家庭變得缺乏理性。

閃婚造成了“短高快”(認識時間短、激情高、離婚快)婚姻的產生,而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閃婚,隨之而來出現了“閃離”,也就是結婚之後快速離婚。

王銘是北京某外企的白領,他去年國慶與一位在網上認識僅一個月的女孩結婚了。兩人對婚後的生活充滿了規劃與憧憬,但問題在他們結婚之後不久就出現了。

二人都是獨生子女,平時在家裏很受寵,都不會做飯,也不做家務。兩人平時都是出去吃飯,連衣服都是周末送給父母去洗。後來二人之間的矛盾逐漸暴露,每日因為誰打掃衛生誰沒關廁所的燈等生活瑣事而爭吵,最終激化到無法調和。二人隻好又去辦理了離婚手續,黯然分手。

2009年9月的一天,一對80後小夫妻上午剛辦的離婚,下午又去辦理複婚,前後僅4個小時。工作人員通過與二人談話之後發現,二人離婚的原因竟是家務勞動分配不均,而複婚原因則是彼此氣消之後發現事情鬧大了,覺得為此離婚不值得,因此幾個小時之後就又來複婚了。

在與兩個人交流後,工作人員了解到,這對小夫妻婚前有一個書麵協議。協議中規定,婚後男方負責做飯,而女方負責洗碗。結果前兩天,妻子加班回家較晚,而丈夫沒能及時回家做飯,雙方就為此爭吵了起來。兩人幹脆第二天就去辦理了離婚手續。可到了下午,兩個人都冷靜下來,這才發現事情鬧大了,也覺得為此離婚太不值得,所以下午又去辦理了複婚手續。

在80後閃婚族中,這種現象並不少見。有的是頭天離婚,第二天再去辦理複婚,最長一“離”一“複”不會超過一周。但這些人的離婚原因都讓人哭笑不得,常常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有的是因為搶衛生間,有的是因為搶電腦,還有的是因為吃完飯誰都不刷碗。而所有複婚理由幾乎都是後悔當時太衝動,實際上並沒有想過真正離婚。

針對這些現象,專家稱,80後一代因為從小嬌生慣養,對婚姻的認識過於理想化,缺乏自省精神,喜歡一味地要求對方付出。也有的人結婚的時候過於衝動,沒有經過慎重考慮深入了解便匆匆結婚。然而婚姻與愛情總是存在差異,於是在發生矛盾時便各不相讓,婚後出現問題也不懂得自我調適和相互諒解,很容易造成“閃離”和“閃離又閃複”的鬧劇。

對於閃婚,社會輿論看法很多,有關專家指出,對於閃婚族,我們不應當片麵地肯定或否定,而應當提出一些指導性的意見和建議。

結婚之前,男女雙方需要進行全麵的了解、交流和磨合,在觀念、興趣和生活方式上達成共識,並且最好在具備了親密、吸引、承諾、互補等要素後,再步入婚姻殿堂。這樣即是對對方負責,也是維持婚姻長久的秘方。

經曆閃婚的雙方要理智地看待閃婚可能帶來的弊端,要對婚姻負起責任來,在婚姻內多進行溝通,互相發掘對方的優點,以使婚姻生活更加和諧。

閃婚族的父母、親屬、朋友以及公眾對閃婚應有寬容之心,不要一味地指責或批評,而應該適當地對閃婚族進行指導和協調,促進80後小夫妻婚姻和諧。

另外,打算閃婚的人一定要慎重看待閃婚,千萬不能為了趕吉日或者隨大流而拿自己的婚姻大事當兒戲。

裸婚

當房價越來越高,鑽戒越來越貴,婚禮越來越燒錢,很多人高喊著“我們裸婚吧!”這樣另類的口號,昂首闊步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裸婚,是指不買房、不買車、不辦婚禮,甚至沒有婚戒,直接領證結婚,是2008年興起的網絡新詞彙。這個名詞聽起來陌生,其實在若幹年前就實實在在地發生著,我們的父輩很多人在結婚的時候都是家徒四壁,簡簡單單地搬到一起住就算是結婚了。而如今金融危機、房價猛漲,80後的一代也不得不開始選擇裸婚的方式來解決自己的終身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