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80後愛情,看上去很美
愛情是個永恒的話題,每個人都渴望得到一份屬於自己的甜蜜愛情,80後也不例外。80後對愛情有著美好的期待,卻發現自己已經談不起戀愛。逐漸成熟的80後開始接受傳統的相親,也在網戀中樂此不疲。80後對待愛情越來越理智,但這並不意味著得不到想要的幸福。80後的愛情,看上去很美……
畢業那年我們一起失戀
愛情永遠是年輕人最關注的話題,80後也不例外。瓊瑤阿姨的故事陪伴了80後的整個童年和少年,每個人都向往一份美好的愛情,希望兩個人相愛終老,然而現實並不是甜美故事裏的風花雪月,當夢想與現實相遇,很多80後都在畢業之後輸掉了美好的校園愛情。
80後們在即將畢業的時候,往往要麵對事業和愛情的雙重抉擇。曾經卿卿我我的校園戀人,在告別校園之際不得不正視現實——求職之路將會有多艱險?愛情之路又要怎樣維係?美麗的大學校園是滋生愛情的溫床,但曾經的海誓山盟碰上現實的銅牆鐵壁,往往會變得不堪一擊。據有關部門統計,大學生的畢業分手率高達80%,越來越多的大學戀情以分手告終。調查中,近七成的人認為畢業即分手現象很正常。認為不正常的隻有106%。80後們不禁要問:“舍棄”和“結束”,是否隻能成為大學愛情的宿命?
為了各自的事業,愛情分道揚鑣
明子和芳芳曾經是所有人豔羨的一對,兩人大一相識,大二牽手,相親相愛一直走到大四,感情一直很好。大家都以為他們畢業之後一定會繼續在一起,順理成章地結婚生子,恩愛一輩子。但隨著畢業的臨近,這對同學們豔羨的情侶,卻要麵臨分手的危機。明子想趁著年輕多出去闖闖,爭取做出一番事業,而芳芳則希望回到家鄉安心過自己的平靜生活。兩個人要不顧一切走在一起嗎?他們心裏當時都沒底,隻能走一步算一步。
果然,畢業時間不長,兩人就以分手告終,明子去了遙遠的上海打拚,而芳芳背著行囊回到家鄉當了一名小學老師。一場美好的校園愛情就這樣不了了之。
大學生畢業後,每個人都躊躇滿誌,想趁著年輕成就一番事業,實現自己的夢想,而能在同一個城市找到滿意發展機會的戀人少之又少。這時候,就要有人為維係愛情作出讓步或犧牲。要在個人前途發展和維係愛情之間做出抉擇,如果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校園戀人分手在所難免。
家庭因素,造成校園戀人分手
大學情侶在校園裏可以浪漫地戀愛,而當麵臨畢業的時候,不僅要考慮彼此是否在同一個地方工作、生活,還要考慮家庭因素。離開了校園,戀愛仿佛已經不隻是兩個人的事,而成為兩個家庭的對壘。父母是否同意?是否門當戶對?雙方家長對這段愛情是否看好?都直接或間接地造成了大學生情侶的分手。
很多家長在孩子畢業之前就開始關注孩子的人生大事,催促孩子帶另一半回家,家長在審核一遍身高長相家世人品之後,如果滿意的話還好說,如果不滿意,就很可能要求孩子結束這段戀情,因此大學戀人畢業之後就分手的情況與雙方家庭的影響不無關係。
沒有現實基礎,愛情走入社會後舉步維艱
在校園裏建立的戀愛關係往往很簡單很單純,大部分人不會在選擇戀人時考慮兩人的性格、家境、價值觀以及生活習慣等問題,而經濟條件這一點更無從談起。
畢業之後的愛情和婚姻則太現實,情侶們不能隻在食堂和小炒店吃飯,也不能每天除了上課就是在小徑上散步還常常去看電影。當麵臨工作、生活等一係列問題的時候,校園愛情在畢業之後往往會變得不堪一擊。
愛情是否牢固,與校園戀情的質量息息相關
很多人在大學裏談戀愛並不是多麼愛對方,而是因為攀比的思想在作怪,覺得別人都有戀人自己沒有很沒麵子。也有的大學生戀愛隻是為了尋找一種心理的慰藉,抱著一種玩玩看的心態,畢業之後注定要分手。
還有很多大學生隻是想填補一下大四的空虛。總覺得大學幾年裏如果隻埋頭苦讀,而不去談場戀愛,就會缺點兒什麼,或者說:這大學生涯是不完整的。為了避免畢業之後留下遺憾,選擇一段“黃昏戀”來充實自己最後的大學生活的人也不在少數。
不能說大學生對待感情就是遊戲心態,他們也希望愛情能夠開花結果,主要問題還是在於大學生沒有想清楚什麼樣的人適合在一起,不能理性地進行判斷和選擇。
異地戀,造成情侶距離拉遠
離開學校之後,也有不少戀人分隔兩地卻仍堅守愛情,堅信距離不是問題,但“異地戀”其實很難修成正果。兩人身處異地,不能直觀地感受對方,這樣很容易在溝通上出現問題。尤其是,當兩個人都有了工作,獨立生活在家之外的陌生城市,孤獨感更容易讓戀人之間出現隔閡。
戀人之間解決矛盾的最好辦法就是麵對麵溝通,而這恰恰是異地戀人最缺乏的東西。本來一個擁抱、一個眼神就能解決的問題,卻因為距離變成了問題,且越積越深,逐漸蠶食雙方認為堅不可摧的愛情。而戀人兩地分居,生活的環境不一樣,當價值觀和心態出現偏差時,另一份感情就有可能乘虛而入了。
另外,“異地戀”的成本也很高。對於很多剛參加工作、甚至沒工作的戀人來說,電話費、交通費等費用都是不小的經濟負擔。就算兩人到了同一個城市,也有可能因為距離而分手。由於雙方工作壓力大,單位又距離較遠,很多戀人成了“周末夫妻”。工作的辛勞,加上生活中的瑣事幹擾,雙方都筋疲力盡,分手成了早晚的事情。
80後已談不起戀愛
進入2010年,很多的80後開始集體感慨:我們已經談不起戀愛!
80後在成長的過程中,經曆的愛情多種多樣:
在初中的時候,80後們很多還都不知道戀愛到底是什麼,和異性打打鬧鬧地度過了三年時間。即使有個別“早熟”的孩子,偷偷喜歡上隔壁班的男孩,也會被老師校長一句“不許早戀”嚇得趕緊撤退,甚至覺得思念某個異性都成了罪過。
高中時候,因為要好好學習,要考大學,要為了自己的將來努力奮鬥,80後們都不敢輕易墜入愛河。老師也在講台上諄諄教導:“抓緊時間學習吧,等你們上了大學之後什麼樣的帥哥美女找不到?”因此80後們緊閉了心扉,刻意地和異性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任憑美好的愛情剛剛萌芽就夭折,心裏則期待著大學時代轟轟烈烈的戀愛。
而到了大學,80後卻發現大學生活並不是以前想象的那樣,包括愛情。不管是男生女生,看到身邊的好友都開始有了戀人,過上二人世界的甜蜜生活,80後也開始有了煩惱。哪個人不希望自己擁有一份純真的愛情,但人們都說大學的戀愛不再純潔,都變得功利化,於是80後們對愛情也就不再那麼期待。
80後好不容易畢業了,想著開展一份轟轟烈烈的愛情,才發現工作、房子、車子像一座座大山朝他們壓來,讓人焦頭爛額、不知所措。80後敗在了現實麵前,已經談不起戀愛了。網友的一句“我想早戀,但是已經晚了!”更是道出了所有80後渴望愛情而無法得到的心聲。
現在,80後們在奔三之後都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但是如果細心觀察,你會發現身邊好多80後的同學和同事依然是形單影隻。當問及他們的時候,回答大多都很無奈:婚姻是一輩子的事,不能太草率了,所以選自己另一半的時候更多的是理智與現實,而不再僅僅是瓊瑤故事裏的風花雪月。
然而,80後中還有好多人沒談過戀愛,心底還是期望自己能談一場真正的戀愛,然後和自己心愛的人攜手走入婚姻的殿堂。但是談戀愛對80年代來說已經成為一種奢侈,他們已經沒有了太多的時間去戀愛。
不管談過戀愛還是沒談過戀愛的80後,因為害怕失敗,如今都不敢把太多的感情放在戀愛上。不知不覺到了結婚的年齡,可是80後很多人真的已經談不起戀愛了,因為他們承受不起失戀。
80後不像90年代的孩子們那樣敢愛敢恨,可以大膽說出自己的愛,哪怕是被拒絕。當80後們錯過了好多優秀的異性,當自己心愛的男人、女人成為別人的老公、老婆的時候,他們隻能偷偷抹一把辛酸淚,默默為對方祝福。為什麼80後寧願彼此都受傷,也不願意把心中的愛說出來呢?或許是因為80後總是不確定對方心裏是否有自己,於是在矛盾中把自己的愛情弄丟了。
80後也會去相親,也會和不錯的相親對象保持聯係。但是他們已經找不到戀愛的感覺,大家更像是朋友,誰也不肯付出太多的感情,擔心到頭來一場空。
相親的時候,好多80後女孩都還保持著屬於自己那個時代的風格,放不下原有的矜持,總認為男孩應該主動。而男孩子則更現實一些,覺得對方都這麼大年齡了,不是小女孩了,沒有什麼好害羞的。當戴著有色眼鏡短暫接觸之後,雙方都會發現對方的不足,再也提不起興趣。
關於婚姻,女孩子們都在說,找個對自己好的男人就嫁了吧,不管自己喜不喜歡,結婚後都會對他好,生個孩子,踏踏實實過一輩子。男性朋友則是希望找個會過日子的女人,好好對她,安安穩穩過日子。因為男人在外麵打拚真的很累,最大的期望就是有個溫暖的家。當愛情演變成了這種模樣,80後才發現,戀愛其實早已經離他們遠去,剩下的隻是婚姻、生活,與一望到頭的平淡日子。
愛情離80後遠去,結婚又像是完成使命,在親朋好友的催促安排下艱難前行。當90後的孩子們嘰嘰喳喳地討論如何如何談戀愛,如何如何換男朋友,還有如何如何送花玩浪漫的時候,80後隻能偷偷地感慨:我們已經沒有了談戀愛的資本和勇氣。
80後剩女成為城市主流
隨著時代的發展,“剩女”已經成為了社會的普遍現象。而在這些“剩女”中,80後占的比例相當大。
現在再提起“剩女”,並不是專指爬上30歲台階的老女生了。許多1983年、1984年生的人都開始有了“剩女憂患意識”,希望早點找到自己喜歡的人。“身邊的同學全都結婚了,可我還沒遇上合適的。自己倒沒有什麼,就是擺脫不了父母的壓力。”
在80後的祖輩父輩那個年代都是有剩男沒剩女,再醜的姑娘也能找到婆家。現如今的趨勢卻仿佛不是如此,大街上餐館裏,經常看到一幫女人紮堆喝酒聊天,商場裏經常有三四個女孩一起手挽手悠閑地溜達,我們細心觀察的話,會發現周圍二十幾歲的單身女性越來越多,絲毫沒有要嫁人的跡象,剩女潮流似乎已經成為了社會的必然。
對於周圍越來越多的剩女,有人戲謔地把她們分為了幾個等級:25—27歲為初級剩客,這些人還有勇氣繼續為尋找伴侶而奮鬥,故稱“剩鬥士”;28—30歲為中級剩客,此時屬於他們的機會已經不多,又因為事業而無暇尋覓,別號“必剩客”; 31—35歲為高級剩客,在殘酷的職場鬥爭中存活下來,依然單身,被尊稱為“鬥戰剩佛”;到了35歲往上,那就是特級剩客,當尊為“齊天大剩”。
在如今的社會狀態下,剩女又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愛情至上型剩女
這部分女孩之所以被剩下,主要是因為想要一份期待的愛情,而完美的愛情卻往往可遇不可求。
朵朵今年28歲,供職於一家外資企業,漂亮溫柔,喜歡追求有情調的生活,是個標準的“小資”。朵朵從大學時代就憧憬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但看著就要奔三十了,卻還是單身狀態。朵朵身邊的追求者眾多,卻還是“找不到最適合的另一半”。她的說法是:“對物質條件要求不是很高,但要有感覺。”但現實往往是,有錢的沒品位,有品位的沒錢;自身條件好的,工作不怎麼樣;工作好的,自身條件欠佳;整體符合要求的,個子又太矮;一切都符合了,但又找不到共同話題……當朵朵結束了一段戀愛之後,對男士更為挑剔了,相親的時候聽完介紹人的簡單描述,隻要感覺其中某一條與自己的愛情理念衝突,立馬就回絕了。
遠離故土型剩女
這些女孩從小在農村長大,通過求學就業,終於融入了家鄉之外的大城市,在陌生的城市找不到另一半,卻又不願意回到家鄉過平凡安穩的生活,所以隻能寂寞地耍單。
小惠是安徽人,今年28歲,已經在北京打了8年工,因為沒有找到合適的結婚對象,現在仍是孤身一人。隨著年齡的逐漸增大,小惠也開始被家裏的三姑六婆七大姑八大姨叫回去相對象,但在幾次未果的相親之後,她還是跑回了北京。每當有別人問起小惠的婚姻大事,小惠坦言回自己家都已經“過不慣”,更別說嫁在家鄉了。
宅女型剩女
這類80後女孩一般都宅在家裏,大多是自由職業者,因為可以在家裏辦公而免去了大多數外出項目。她們雖然有穩定的收入、不錯的容貌,卻往往因為宅在家裏使得交際麵過窄,失去了認識異性的諸多機會。
梅西今年28歲,是一名自由撰稿人,因為每天在家寫稿,梅西常常是不洗臉,能張嘴吃東西喝水就成,頭發亂七八糟也不管,穿著睡衣在房間裏逛蕩一天,忙完了就看看電視、上上網,吃飯一般都是叫外賣,買東西也最多是到樓下超市轉一圈或者幹脆叫超市的人送上來。對於自己為什麼成為剩女,梅西無奈地說,自己每天在家裏寫東西,見到的人很少,即使偶爾見到一兩個,也總是很難有機會繼續發展。
強勢型剩女
這一類80後剩女不管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上都顯得很精明強幹,身上散發著強勢的氣勢。這些剩女常常因為在公司擁有較高的職位,在工作上都是高高在上地命令別人,等到戀愛的時候,也就習慣了用這樣的口氣命令男人。而男人大多都承受不了如此強勢的女人,因此這類女孩被剩下也就不奇怪了。
小歐的年齡隻有29歲,身材長相都很出色,半年前因為出色的能力榮升為了公司的總經理,工作中的小歐很幹練,對員工的要求也很嚴格,時間長了,在生活中也就養成了頤指氣使的習慣。前一段時間小歐交了一個各方麵條件都不錯的男朋友,可是兩個人僅僅相處了兩個月男方就提出了分手,在小歐的追問下,對方才無奈地說,因為小歐太強勢了,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他總感覺自己在被領導教訓,因此隻好分手。小歐這才發現了自己的問題所在,但是要想很快改變這些長期以來形成的習慣,還是要有很長時間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