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和分享。多跟別人分享看法,多聽取和接受別人意見,這樣你才能獲得眾人接納和支持,方能順利開展工作。
微笑。無論你是打雜工、實習生或總經理,隻要無時無刻都向人展示燦爛友善的笑容,就必能贏取公司上下的好感。年輕的同事視你為師姐師兄,年長的把你當兒女看待,如此親和的人事關係必然有利於事業的發展。
善解人意。同事感冒了,你體貼地遞上藥丸;路過飯店順道給同事買早點,這些都是舉手之勞,何樂而不為?你對人好人對你亦好,在公司才不會陷於孤立無援之境。
不搞小幫派。跟每一位同事都保持友好的關係,盡量不要被人認為你是屬於哪個圈子的人,這無意中縮小了你的人際網絡,對你沒好處。盡可能跟不同的人打交道,避免牽涉入辦公室政治或鬥爭,不搬弄是非,自能獲取別人的信任和好感。
堅持原則,靈活掌握。應以真誠待人,虛偽的麵具遲早是會被人識破的。處事手腕靈活、有原則,但卻懂得在適當的時候采納他人的意見。切勿萬事恭迎,毫無主見,這樣隻會給人留下懦弱、辦事能力不強的壞印象。
勿阿諛奉承。隻懂逢迎上司的馬屁精一定犯眾憎。完全沒把同事放在眼裏,苛待同事下屬,無疑是在到處給自己樹敵。
勿太嚴厲。也許你態度嚴厲的目的隻為把工作做好,然而在別人眼裏,卻是刻薄的表現。你平日連招呼也不跟同事打一下,跟同事間的唯一接觸就是開會或交待工作,試問這樣的你又怎麼能得人心呢?
2與同事共享榮耀
哪怕就是你完全靠一己之力拚搏掙來的成果也不要占為己有,讓那些屬於同一部門、曾經協助過你的同事一起來分享這份榮耀吧。
別擔心你所扮演的角色會被人遺忘,因為你的所作所為在上司眼中早已被看得清清楚楚,如果自己一味賣弄、誇耀,反而會落得邀功之嫌,當然,同時也會覺得十分無趣。
相對地,如果大大方方地和同事分享功勞,一方麵可以做個順水人情,另一方麵也會讓大家認為你很會搞人際關係,而給你更高的評價。
可是賣這份人情的手法必須做得幹淨利落,不可矯揉造作,更不可對同事抱著施恩的態度,或希望下次有機會討回這份人情。所謂放長線釣大魚,將目光放遠才是上策。
3避免談論有爭議的話題
同事之間,一般不會有多大的仇怨,即使有矛盾、有爭論也純屬正常,完全沒有必要爭個臉紅脖子粗,撕破臉皮。脾氣人人都有,卻並非人人都去胡亂發,這不僅是個修養的問題,也是個智商高低的問題。聰明的人不僅深知發脾氣是最愚蠢的解決問題方式,而且可以根據一個人在具體情況下發脾氣的情形來測定這個人的肚量和成就究竟有多大。綿裏藏針、以柔克剛往往是他們既避免爭吵又達到目的的典型策略。
以柔克剛的做法包括:不正麵反對別人的意見,也不準自己太武斷,不在文字或語言上措辭太肯定,不說“當然”、“無疑”等,而要改用“我想”、“我假設”或“我想象”一件事該這樣或那樣,或者“目前在我看來是如此”。當別人陳述一件你我不以為然的事時,不要立刻駁斥他,或立即指出他的錯誤。在回答的時候,表示在某些條件和情況下他的意見沒有錯,但在目前這件事上看來好像稍有不同等等。以謙虛的態度來表達自己的意見,不但容易被接受,而且可以減少一些衝突,發現自己有錯時,也不會有什麼難看的場麵;而你碰巧是對的時候,更能使對方不固執己見而讚同你。
如果你在采取這些方法時,確實覺得和自己的本性相衝突,但不必怕,久而久之就越變越容易,成為你的習慣了。沒有人聽過你講些太武斷的話,當你提出新方案時,能得到同事的重視,並且晉升到領導崗位後,也容易得到下屬的擁護,具有相當的影響力。
好的人脈會讓你以少勝多
在職場中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就,不可能單槍匹馬、孤軍奮戰,這需要向外借助別人的力量,才能獲得以少勝多的結果。人脈的質量和廣度,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人的活動空間。假如從步入社會就開始有意識地結交對自己職業生涯有意義的朋友,那麼五年、十年後,你將擁有一筆豐厚的無形財富,讓你受益匪淺。
高燃被稱為“80後的企業教父”。生於1981年的湖南農村、沒有任何“背景”的他,在鋪設人脈網時花了許多心思。念大學時,高燃組織過不少活動,為積累人脈,他經常與一些邀請過的政府官員、專家、企業家保持聯係,“大學四年每個節假日別人都出去玩兒了,我都會拿出名片、拿出電話本,給他們打電話,問候他們。也許一次兩次他們沒有印象,但是時間久了大家就記住我了”。這些人脈資源為其日後創業打下了堅實基礎。
搭建人脈很多年輕人可能會想到拍馬屁、送禮、拉幫結派等不良習氣,而對此嗤之以鼻,這是對人脈的誤解。搭建人脈、擴展自己的人際圈,是為了資源優勢互補、互通有無、互幫互助的一種友情,並非利用。
人脈是你的人際關係網,是你最寶貴的資源,這些資源是你人生事業成功的保證。把所有的財富堆積在一起,你會發現所擁有的全部價值遠不如你所擁有的人脈資源的百分之一。如果你有良好的人脈,就能互通有無、互惠其利,使生活和事業平添無限樂趣和助力,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
社會上,那些出人頭地的品牌人物的專業能力未必是最優秀的,但是他們的人際關係卻是很發達的。比如,盛大網絡董事長陳天橋與後來被任命為首席執行官的唐峻相識,據說就是得益於人際圈提供的機會:兩人在一次參加軟件行業的聚會時,碰巧坐在了一起,雙方談得很投機,後來唐峻就來到了盛大,這為唐峻提供了新的發展平台。
比爾·蓋茨之所以會成為今天的世界首富,除了與他自身具備的知識有關之外,也與他的人脈有關。比爾·蓋茨創建微軟軟件公司時還是無人知曉的小人物,但是他在20歲時,就與當時的全球第一公司——IBM簽了一個大單。為什麼IBM會與當時名不見經傳的蓋茨簽這份合約呢?因為比爾·蓋茨的母親是IBM董事會的董事,她在比爾·蓋茨和IBM之間起了橋梁的作用,如果不借助人脈很難說比爾·蓋茨會成為當今世界的首富。
還有,美國國際數據集團全球副總裁熊曉鴿,原來是一個記者,後來加盟美國國際數據集團並走上豐富多彩的VC之路,就跟他善於與人交際有著很大的關係。
熊曉鴿在加入美國國際數據集團之前,曾與美國國際數據集團董事長麥戈文見過幾次麵。一次是,麥戈文與時任中國信托集團公司董事長的榮毅仁在宴會上談起《計算機世界》這一雜誌,由正在弗萊徹學院讀書的熊曉鴿做他們的翻譯員,就這樣他們彼此有了初步的了解。第二次是《電子導報》中方負責人到波士頓訪問,麥戈文前來拜訪,特意要求讓熊曉鴿做翻譯員,這樣熊曉鴿陪了他們一整天,兩人之間的友情進一步加深。第三次,熊曉鴿對麥戈文進行電話采訪,談到了對中國市場前景的分析,兩人再次覺得談得很投機。
這樣,熊曉鴿與麥戈文越來越熟悉,後來熊曉鴿在工作上遇到了困難,寫信向麥戈文求助,麥戈文對熊曉鴿的能力做進一步了解後,就邀請他加入了美國國際數據集團。這對於熊曉鴿人生發展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職業規劃專家指出,一般人要工作30年。可將其平均分成三個時期,第一個10年,搭建人脈不是主要的工作重心,應將精力集中到專業技能的積累和提升上,這才是你今後謀生的根本,人脈屬於提升專業技能之外的附帶性工作。如果舍本逐末,或本末倒置,以為人脈決定一切,將大部分的心思放在人際關係的經營上,而忽視了自身能力的提升,最終是不會取得良好效果的。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同屬於一個人脈圈子的個體大體上出於社會差不多的層麵,或有著相似的經曆、興趣愛好,或者是共同語言,想一想,如果你是一個有身份、有地位的中產階層,讓你去結識一個一無所有的乞丐,相信你會斷然拒絕的。不管這個乞丐在人際交往方麵多麼有經驗,他也隻能認識同是天涯淪落人的群體。為什麼?因為乞丐對於一個富翁來講毫無價值,也就是說結交一個乞丐對他沒有用途。
相反,如果你的基本功練好了,能給人家帶去好處,人家也願意認識你,跟你靠近乎,這就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道理。所以在第一個10年應努力加強個人職業能力的培養和提升。
進入職場的第二個10年,需要將人際關係與專業技能的提升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經過前一個階段的積累和努力,職業技能有了一定的提升,以此在社會上安身立命已經有了保障,這時你可以將較多的精力放在人際關係經營上。除了與自己從事行業的人士搞好關係外,你的社會交際圈子可以向著更廣的範圍擴展,利用這個圈子,了解並借鑒行業外的東西,對促進個人能力的提高會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即使你以後離開了這個公司,還會發生作用,成為你創業的重大資產。
有人總結說,10多歲比智力,20多歲比體力,30來歲拚專業,40多歲拚人脈。在最後一個10年,你的職業能力會更加熟練,晉升、加薪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手頭上的活可以留給下級去完成,你可以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人際關係經營上,優化人脈資源,同時注意人脈的深度、廣度和關聯度。人脈資源既要有廣度和深度,又需要關聯度,利用朋友的朋友或他人的介紹等去拓展你的人脈資源,從長遠考慮,千萬不要有人脈“近視症”,需要關注成長性和延伸空間。
總體而言,對於自身沒有特殊背景也沒有雄厚資金實力的80後來說,人際的交往貴在質量而不在數量,毫無誠意的點頭之交等於零,單純為了交往而交往沒有任何價值。
完善自己的人際關係網
要想成功建立自己的人脈,就不能總是把自己局限在小圈子裏,而要盡可能多地參加社交活動,擴大人脈資源,並通過這些人脈資源向人們推銷你自己的觀點、理論、個性、能力,以獲得人們的認知和關注。在很多時候,你的朋友的推薦和說服,往往比你去“王婆賣瓜、自賣自誇”要有說服力得多。
怎樣建立和完善自己的人際關係網呢?可以從周邊的親人開始,然後再慢慢擴展到老師、同學、同事、同鄉,最後再發展到更廣更高的圈子。不要忽視了離你最近的親朋好友、同事同學,他們都可能成為你事業發展中的“貴人”。馬雲創建阿裏巴巴,啟動資金就來自於他的親戚、學生、死黨朋友,以及幾個曾經跟他從杭州到北京,再從北京回杭州的老部下。
請人介紹也是比較常用的辦法,一般托那些與優秀的人交往密切的人作為中間人引薦,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為對方會對你刮目相看,需要注意的是:你要讓中間人盡可能地了解你,並獲得中間人的充分信任和欣賞,這樣他才會積極去引薦。對一個不太了解或不太欣賞的人,那些中間人是不會輕易引薦的。貿然引薦,令優秀的人不高興,也等於減少了他自己在對方心目中的“印象分”。
參加各種商業和非商業的交流活動,如定期參加培訓班,可以結識眾多與自己一樣渴求新知和得到提升的職業人士;參加商業聚會,認識眾多和你一樣的職場精英,也有利於建立廣泛的人際關係網;還可以將人際圈裏的人分組,通過定期舉辦聯誼會、論壇、沙龍來凝聚人心,其中有些圈子對格調、身份、社會名譽的提升會有很大的作用;你也可以搞一個行業足球賽,把行業內的足球愛好者召集起來,不管結果怎樣,別人一定會記住你的名字,你良好的組織能力一定會給人留下好印象。此外,像高爾夫球場、高級賓館的健身娛樂場所(遊泳池、保齡球館、咖啡廳)、一流的影劇院和音樂廳、高級商場等,甚至高級理發館、酒吧都有可能是這類人物出入的地方。
在初步建立起你的人際圈子後,要跟他們保持經常聯絡,你可以選擇在特殊日子發電子郵件和手機短信或直接電話聯係。尤其當你遇到那些能對你的事業有幫助的人時,一定要努力跟進,不放過再次見麵的機會。
名片在贏得好人緣方麵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台灣著名新聞主播、職場形象專家崔慈認為名片是介紹自己的最好工具,職場人士應充分地發揮名片的作用,“不僅收藏好,而且還應在名片後麵寫上這個人的外貌、性格、愛好。當你再次見到他的時候,他一定會因為你能準確地說出他的喜好而欣喜。”
主動出擊也是結交優秀人士心切的人通常采用的辦法,就是“冒昧”地給名流寫信、打電話,主動提出結識要求,這種方式也不乏成功的案例。
智聯招聘網總裁劉浩還講過這方麵的生動例子,他說,他的一位美國朋友每年都會自費去讀昂貴的哈佛EMBA,目的就是為了認識一大批著名老總和高級職業經理人,他認為這對於自己的發展會有很大的幫助。
除了結識各階層的精英人物之外,還應保持與媒體的密切友好關係。你的個人視覺形象、價值觀、先進事跡借助各種媒體去傳播,才會有更多的人認識你、關注你,使你在競爭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