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才是頭部?——兼答文春及諸同誌?
“5-30”暴跌的時候,文春同誌,這位中國股市典型的機會主義者來到我的辦公室。此時離收市隻有一小時了。?“洛華,剛剛和其他兄弟們溝通過了。頭部,頭部,這次絕對是頭部。一我一口雪茄煙被他就此哽在喉嚨裏,吐不出來了。?“Why?”我煩惱他在這個糟透了的一天即將結束的時候,把這個糟糕的結論直接塞給我。?“巨量、長陰、利空。這三個條件全都符合了,這次真的是頭部。”文春見我不信,進一步展開他的判斷:?“‘2·27’那天隻有巨量和長陰,沒有利空消息,所以當時不是頭部。現在剛剛出了提高印花稅的政策,成交量達到4000億,低開收陰,加上政策利空,三個條件全部符合了。”我沉默了,想著他的話,卻也挑不出毛病。想想這個老遊擊隊員之所以能夠在中國股市撲騰十幾年,必然也有其過人之處。文春以為我在猶豫:?“還是出吧!”他幫我下了這個決心。
之後的幾天,文春過著英雄般的生活。就像成功返回地球的楊利偉一樣,他誌得意滿地接受著同誌們的祝賀、感謝和宴請。許多人都認為自己在文春的“六字幾訣”下,成功逃頂。大家紛紛感歎:?“文春每一次都拋在頂部,這次及時通知大家勝利大逃亡了。”感慨之後就是觥籌交錯和豪言壯語……
文春的好日子沒有延續多久,行情又展開了一浪一浪的上升,讓大家紛紛置疑文春的口訣是否正確。我也仔細想了一下。我覺得文春沒有錯,同誌們也沒有錯,市場更沒有錯。?“2·27”暴跌的時候,唯一的誘因是日本加息,導致利差交易者回衝。日本央行這次政策調整的結果應該是那些在日本融資來中國炒股的機構的融資成本上升,此外沒有任何變化。融資成本的提高不應該影響公司價值判斷,這是最基本的金融學判斷。
“5·30”那天,確實有利空政策,但是這個政策是提高交易成本的,不影響上市公司的業績。既然如此就不應該影響對估值的判斷。這也是金融學的基本判斷。
現在好了,行情繼續在上漲。我想下一次如果出現了巨量長陰的情況,我一定堅守金融學的原教旨主義觀點,判斷是否有影響公司估值的利空。如果有,比如通貨膨脹進一步上升、人民幣升值導致出口下降、美國經濟放緩導致中國出口萎縮等等,我堅信那就是頭部。我拍著自己的腦袋下定了這個決心。
(本文寫於2007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