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過頭來還講這部法律。中國人民銀行的職責是負責製定貨幣政策和人民幣的發行,現在則出現了一個重大的難題:2005年7月21日即人民幣彙率改革之前,那時人民幣的貨幣發行機製實際上是很明確的機製,是市場很了,解、很透明的機製,大家都看得到的機製。美國給我們多少美元我們就發多少人民幣,人民幣和美元保持穩定。雖然不停有熱錢衝進來,不停有外資流進來,可我買l美元就得花8.2725的人民幣。這個發行機製市場是知道的,投資人都是可預見的,是一個很穩定的狀況。現在進行了彙改,到目前為止我沒有看到央行有一本關於中國貨幣發行的白皮書。這本白皮書應該詳細講述中國的貨幣發行機製是什麼,什麼情況下向市場投放貨幣,向市場投放貨幣的渠道是什麼,數量是怎麼確定的等。就像任何國家都有外交白皮書、國防白皮書一樣.貨幣發行也應該有白皮書。也許我孤陋寡聞,可能央行已發行了相關文件我卻不知道。總之,我感到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中國的貨幣發行機製到底是什麼。?《(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銀行法》裏麵隻寫了一句:?“人民銀行負責人民幣的貨幣發行。”人民銀行怎麼發?按什麼原則發?發多少?什麼時候發?似乎沒有法律文件明確地說過,我反正沒有聽說過。一切成為黑匣子-這是更可怕的事情。如果我們有了自己的貨幣發行機製並且市場也都認同了,大家就按這套新的裝置在運行,這樣我們進行人民幣彙率改革就是水到渠成、順理成章的,無論貶到什麼程度或者升到什麼程度都是穩定的。市場兩套機器在切換之間可能有一些切換成本,但那是一次性的成本。新的規則對我們經濟的長期健康發展是絕對的保證。一定要有那套人民幣發行的貨幣投放機製出來,這份白皮書一定要有。
我現在回想起來,其實歐盟和美國現在采納的貨幣發行機製,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符合唯物主義思想的。過去,這些國家普遍實施金本位製度,以此作為貨幣發行機製,這個製度在沒有技術進步、隻有海外貿易和戰爭掠奪的年代裏,也許是正確的。而工業化之後,財富大量創造,黃金的儲量卻不能相應增加,最終導致貨幣發行製度和實體經濟脫節,各項產品的價格都要暴跌來重新使得貨幣發行符合黃金儲備的要求。因此,廢黜金本位也是正確的選擇。現在,歐盟按照經濟發展的增量來直接投放貨幣,美國依靠資本市場對企業新增價值的認同來間接投放貨幣,其實都是以實際生產部門的價值創造來確定自身的貨幣發行量。因此,這些製度從客觀價值變動出發,或多或少地體現了以事實為依據的唯物主義思想。而日本或者我國香港實施的貨幣政策,則或多或少地拋開了本國本地區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而更多地體現了唯美元主義的思想。我國在建立自己的貨幣發行機製時,尤其應該考慮貨幣唯物主義的觀點。
貨幣發行機製不解決,貨幣政策幾乎是無效的。2004年10月,央行第一次加息,我就提出加息將推高房價。我現在已經做好了準備,如果人民幣對一攬子貨幣升值超過2005年7月彙改前水平的話,我準備再寫一篇《減息壓低房價》的文章去發表。我得出這個結論的時候,和當年預言加息推高房價時,擁有同樣的自信。
中國的貨幣政策,不能搞唯美元主義,而是要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金本位忽略了人類經濟活動的價值創造,用抽象的、教條的黃金作為貨幣,因此犯了機械論的錯誤。歐盟的貨幣發行機製雖然使得蒙代爾獲得了諾貝爾獎,但是仍然依賴於歐洲央行對經濟運行的主觀判斷,隻不過這種主觀判斷是以三個客觀指標為依據的。美國依靠資本市場發行貨幣,看似完全符合實際,其實資本市場的估值不僅有客觀價值基礎,還有賴於投資人的信心和對未來的預期。因此美國的貨幣發行機製也有主觀主義的成分。這兩種製度都有缺陷,肯定都還需要改進和發展。各國貨幣政策的優劣其實就是看哪個國家的貨幣發行機製更符合該國經濟運行的客觀現狀,更符合唯物主義的要求。拋開唯物主義的基礎去討論什麼利率和彙率政策,都是舍本逐末。
(本文寫於2008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