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社會事業不斷進步,民生問題進一步改善。廣河縣順利通過省政府“兩基”複查驗收,東鄉、積石山縣“兩基”通過州級驗收。加強示範性高中創建和教育教學管理,臨夏中學被省教育廳命名為省級示範性高中,臨夏師範改製為普通高中。州職業技術學校完成征地任務,二期寄宿製建設、中小學危房改造、寄宿製初中等項目順利實施。積石山縣醫院整體搬遷工程、32所鄉鎮衛生院、52個村衛生室、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項目建成,基層醫療衛生條件得到較大改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麵進一步擴大,參合農民156.8萬人,參合率達96.3%,高於全省2.1個百分點。完成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和424個農家書屋建設。州兒童福利院正在建設,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投入運營。完成1.9萬戶廣播電視村村通建設任務和1.3萬戶城市有線電視數字化轉換任務。全州人口出生率為12.67‰,農村符合政策生育率為96.2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87‰,比上年下降0.6個千分點。新發展少生快富項目戶4452戶,落實獎勵金1451萬元,創建國家級優質服務先進的臨夏市、臨夏縣已通過國家人口委驗收。全麵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農村低保、農村五保戶供養、農村寄宿生補助等37項惠農財政補貼全部實行“一冊明、一折統”發放,落實補貼資金3.3億元。啟動實施轉移就業工程,已輸送1名學生到天津、山東、廣東等地培訓。全州新增就業人員1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95%。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開工建設廉租住房34.3萬平方米,發放租賃補貼11288戶、2816萬元,改造農村危舊房20028戶。康樂縣一中學生宿舍樓、二中教學樓、附城初中等災後恢複重建項目順利實施。
二、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和重點任務
2010年全州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為:生產總值增長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大口徑財政收入增長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3%;勞務輸轉人數增長1.2%;城鎮登記失業率控製在4.6%以內;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製在103%;外貿出口增長50%;人口自然增長率控製在7.8‰以內。
重點抓好7個方麵的工作:
(一)全力抓好項目建設,促進投資較快增長。全州實施100萬元以上的項目564項,總投資332.7億元,其中:續建項目271項,新開工項目293項,千萬元以上的項目333項,億元以上的項目項。一是加快推進前期工作,爭取開工建設蘭州—臨夏—合作鐵路、臨夏—大河家二級公路等項目。二是加強督促協調,加快續建項目建設進度。康臨高速公路年內建成通車;黃河炳靈電站全麵建成;福川、白川、蓮麓、齊家坪等電站建成發電;州兒童福利院、雙城至達裏加埡口公路等項目建成投入使用;臨夏市城區供水水源臨夏回族自治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報告工程、劉家峽庫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一期工程等項目完成年度投資計劃。三是組織實施好擴大內需項目。切實加快項目實施進度,千方百計落實地方配套資金,確保擴大內需項目順利建設,80%的前四批項目年內建成。加快康樂縣災後重建項目建設進度,確保全麵完成任務。四是加強項目管理和規劃。完成臨夏市二版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全力做好黃河上遊水資源補給區生態保護與綜合治理規劃,和政古動物化石開發保護、臨夏影劇院等項目前期工作,爭取進入國家和省上規劃。認真貫徹《關於進一步規範項目管理的若幹規定》,提高項目建設管理水平。
(二)加強“三農”工作,促進農民增收。一是大力推廣旱作農業新技術,進一步加大投入,完成100萬畝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推廣任務,其中秋覆膜30萬畝,實現適宜推廣區全覆蓋。二是穩步發展特色農業。提升馬鈴薯製種水平和規模,加強和完善脫毒馬鈴薯生產基地建設。進一步建設好油菜產業帶,擴大油料生產,增加複種油菜麵積,大力發展雙低雜交油菜製種及種植,優化油料生產品種與布局結構。以臨夏縣北塬為重點,大力發展蔬菜生產,新建日光溫室3000畝,塑料大棚1800畝,蔬菜種植麵積達到15萬畝,產量達到31萬噸。三是加快草食畜牧產業發展。組織實施好康樂、和政、東鄉、廣河、臨夏縣等5個縣牛羊產業大縣建設項目。新建100個規模養殖場和養殖小區。擴大優質牧草種植麵積,完成人工種草23萬畝。四是進一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加快實施通鄉油路和通達通暢工程,硬化農村道路600公裏。實施好積石山縣北部、康樂縣東南部、廣河縣中南部等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力爭解決1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繼續加大農村沼氣建設力度,完成“一池三改”建設任務2萬戶。加快推進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步伐,新增節水灌溉麵積3萬畝。五是大力發展勞務經濟。以初高中“兩後生”為重點,充分發揮勞務基地、職業學校和駐外辦事處(聯絡)的作用,大力發展訂單培訓,擴大有組織輸轉,提高務工人員的勞動技能和收入水平。全年輸轉各類勞務人員46萬人,實現勞務收入30億元,其中有組織輸轉21萬人,培訓7.5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