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木卡桑結萬睿斌孫晶)甘南藏族自治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報告臨夏回族自治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報告
一、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
2009年,臨夏州認真貫徹國家和省上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一係列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按照“強基礎、抓教育、興商貿、育產業、保民生、促和諧”的總體思路,全力以赴做好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各項工作,經濟社會發展保持了後勁增強、速度加快、效益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態勢。全年實現生產總值93.17億元,增長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6.49億元,增長45.23%;大口徑財政收入7.98億元,增長10.3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68元,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2089元,增長13.1%。
(一)農業生產喜獲豐收,農村經濟穩步發展。完成農業增加值20.35億元,增長7.9%。大力推廣旱作農業技術,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推廣麵積達68.67萬畝,增長90.2%。農業增產成效十分明顯,糧食總產達58.7萬噸,再創曆史新高。特色林果業穩步發展,新栽植花椒4.7萬畝、啤特果2.4萬畝、育苗2萬畝。畜牧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新建規模養殖場67個、養殖小區52個,發展規模養殖戶1450戶;大牲畜存欄33.81萬頭,增長10.5%,肉類總產量4.6萬噸,增長11%。勞務經濟穩中有升,培訓城鄉勞動力19.76萬人次,輸轉45.4萬人次,增長0.3%,實現勞務收入26.5億元,增長33%。
爭取實施了一批農村道路、安全飲水、電網改造、戶用沼氣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硬化農村村舍道路646公裏,和政縣北部、臨夏縣臨夏回族自治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報告西北片、東鄉縣董嶺等9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成通水,解決了15.3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建成戶用沼氣池3.9萬戶,完成“一池三改”3.5萬戶。66個整村推進項目順利實施,國列東鄉縣片區開發、省列和政縣片區開發試點項目全麵完成建設任務,永靖縣新農村建設試點縣工作起步良好。
(二)項目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發展後勁進一步增強。加大項目爭取力度,全年通過發改渠道落實國家投資8.76億元,比上年增加1.93億元。全州實施100萬元以上的重點項目648項,總投資259.9億元,完成投資68億元,其中千萬元以上的項目達357項,億元以上的達43項,分別比上年增加134項和17項。康臨高速公路完成總工程量的70%,累計完成投資18.22億元。祁家黃河大橋建成通車,永靖縣水鄉中學、和政縣醫院建成投入使用。劉家峽庫區水土保持綜合治理一期工程、臨夏市大夏河南岸綜合治理、和政縣太子山水泥廠、廣河縣宏良公司年產60萬標張牛皮鞋麵革生產線等續建項目順利實施。折達二級公路開始全麵施工。臨夏市城區供水水源工程、鎖南至折橋公路、和政110千伏輸變電工程等重點項目開工建設。累計落實擴大內需項目456項,中央預算內資金7.83億元,除省交通廳、省電力公司組織實施39項外,臨夏州組織實施的417個項目中,已開工386項,128個項目已完工,累計完成投資4.36億元。重大項目前期工作穩步推進,蘭州—臨夏—合作鐵路項目建議書已經國家發改委審批;臨夏—大河家二級公路可研已通過評審,已落實資本金,近期將開工建設;臨夏州天然氣長輸管線項目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
(三)產業培育穩步推進,工業經濟逐步好轉。大力培育清真食品和民族特需用品、水電、旅遊等特色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大工業經濟運行調控力度,工業經濟下滑的局麵初步得到遏製,總體呈現企穩向好的態勢。完成工業總產值62.16億元,增長7.3%;工業增加值19.67億元,增長8.5%。地毯、民族服飾、磚雕、清真食品等產業穩步發展,劉化集團、學和民族用品、興強地毯等龍頭企業新建項目進展順利。水電能源產業快速發展,黃河炳靈電站5台機組全部並網發電,蓮麓電站、福川電站、吉利電站等項目進展順利,全州新增水電裝機19.9萬千瓦。旅遊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全州接待國內外遊客189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6億元。園區建設步伐加快,達板、臨園、鹽鍋峽等省列園區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引進了一批新的產業項目,簽約招商引資項目77項,簽約資金59.9億元,到位資金29.5億元。萬元GDP能耗降低率為5.21%,化學需氧量汙染減排完成455噸,削減二氧化硫348噸,全麵完成省下達任務。
(四)市場建設力度加大,社會消費持續活躍。永靖縣劉家峽農產品批發市場、廣河縣祁家集鎮綜合市場等項目開工建設,州糧油批發市場、和政縣綜合購物市場基本建成,臨夏市富臨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投入運營,二期工程“雙百市場”、“萬村千鄉”工程戶農家店和臨夏縣農資配送中心完成建設任務。認真執行國家“家電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等刺激消費政策,落實補貼資金875萬元。城鄉市場持續活躍,全州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4億元,增長18.96%。全州CPI為99.1%,同比下降9.3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