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社會建設取得新進展。教育工作成效顯著,慶陽市被評為全國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先進地區。教育布局調整力度加大,成立了慶陽職教集團,組建了慶陽理工中專,撤並普教中小學及教學點300所,各級各類教育質量穩步提高,高考二本以上進線率達到25.5%,較上年提高3.91個百分點。科技工作得到加強,科技研發、創新和新技術推廣步伐加快。醫療衛生條件不斷改善,城鄉居民醫療服務體係進一步健全,與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建立了技術幫扶關係。文化事業全麵進步,成功舉辦了2009中國慶陽農耕文化節和第七屆中國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一批文藝作品和優秀劇目獲得省級以上獎勵。“紅色旅遊建設年”活動富有成效,景點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全省基礎教育、經典誦讀、農家書屋、社科工作、地方病防治、計劃生育現場會在慶陽市召開。民生工程紮實推進,省、市確定的17件民生實事落實到位。城鎮新增就業2.7萬人,應慶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報告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0%以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取得新成績,被授予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最高獎——“長安杯”。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防災減災體係進一步健全。
二、2010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和主要任務
主要預期目標:生產總值達到345億元,增長15%;固定資產投資達到459.6億元,增長30%;大口徑財政收入達到54億元,增長20.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97.7億元,增長2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020元,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140元,增長16.9%。
發展重點和主要任務:
一是搶占老區建設和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先機,全麵推進項目工作大轉型。從全市產業大開發、項目大建設、投資規模大增長的形勢出發,經過認真論證篩選,全市共安排投資億元以上的各類重大建設項目36個,總投資954億元,年度計劃完成投資114億元。在安排的36個重大項目中,續建項目13個,總投資174.4億元,年度計劃完成投資58億元;新建項目27個,總投資544億元,年度計劃完成投資55億元;開展前期工作的項目6個,年度計劃完成前期3個。
二是強勢推進資源開發,奮力打造大型綠色能源化工基地。確保慶陽煉化搬遷改造集中加工項目年內建成投產。加快煤炭資源勘探開發步伐,力爭長慶油田和華能集團西峰生產生活基地盡快開工建設,馬福川、毛家川年產各500萬噸煤礦、正寧和環縣各2×萬千瓦一期、西峰2×30萬千瓦、良平和環縣兩個330千伏輸變電、四大工業集聚區基礎設施等一批重大能源化工項目年內開工建設;加快啟動正寧羅川、合水、鎮北等一批後續煤礦建設前期工作。積極爭取將慶(陽)涇(川)煤電化產業開發列入國家循環經濟園區,奮力打造高水平的現代工業新區。
三是努力破解“瓶頸”製約,強化“兩大基礎”支撐。全力構建以民航、鐵路、主幹公路、地下管道和輸變電網為主的立體交通網絡框架,推進能源戰略安全大通道建設,為開發大產業、建設大基地提供有力支撐。確保慶陽機場4C級改建工程年內建成投運。
在加快西(安)平(涼)鐵路、西(峰)長(慶橋)鳳(翔)高速公路、寧長二級公路等續建交通項目完成年度實施計劃的同時,力爭長青鐵路長慶橋至西峰段、雷(家角)西(峰)高速公路、華池新(堡)南(梁)二級紅色旅遊路、西氣東輸二線鎮(原)西(峰)支線工程等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加快長青鐵路慶陽至汪水塘段、甜水堡至慶城至合水至寧縣至正寧羅兒溝圈高速、華池打扮梁至慶城至西峰至鎮原至平涼高速、肖(金)王(咀子)二級公路等重大交通項目前期工作進度;盡快啟動平涼(崇信)至鎮原至肖金至寧縣至黃陵鐵路、西電東送超高壓送電工程前期工作;積極爭取實施西部農村“暢通工程”和“通達工程”,建立和完善全市交通網係。
立足當前生產生活用水,著眼未來優勢資源和重大產業開發用水,堅持蓄、引、提、改、節“五措”並舉,統籌天上、地表、地下“三水”齊抓,大力開發水資源,破解工程性水資源不足的難題。在抓好揚黃人飲續建、市區第二水源等大型水利在建項目的同時,盡快開工建設揚黃人飲續建向慶城延伸供水、巴家嘴電灌工程更新改造、千池百湖、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等一批大型水利生態環境項目;積極開展煤田開發配套供水、馬蓮河水質改造、董誌塬治理保護等一批重大水利生態項目前期工作。以資源勘探開發區域為重點,加大生態建設和環境治理力度,圍繞建設大型綠色能源化工基地、生態文明城市的目標,建立以節地、節水、節能為主的節能降耗減排長效機製,增強生態環境對資源開發的承載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