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新朱強)慶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報告慶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報告
一、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09年,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擴內需、保增長、促發展”
的重大戰略舉措,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總體部署,奮力拚搏,狠抓落實,圓滿完成了本年度各項預期目標,使全市步入了產業開發加快、經濟轉型加速、項目建設力度加大、社會事業全麵進步的新階段。
生產總值突破300億元大關,達到302.2億元,增長14.6%;固定資產投資突破300億元大關,達到353.53億元,增長58.5%;大口徑財政收入突破40億元大關,達到44.7億元,增長33.3%,創下曆史新高;一般預算收入突破20億元大關,達到22.6億元,增長29.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78.17億元,增長25.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萬元大關,達到11130元,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完成2686元,增長12.6%;糧食總產量完成110.86萬噸,創曆史最高水平。
(一)項目工作取得新進展。搶抓國家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政策機遇,形成了上爭、內聚、外引一起上,爭取、建設、管理一齊抓的項目工作格局,一些事關發展全局、人民群眾期盼多年的重點項目取得重大突破,是項目開工最多、投資最大、建設速度最快的一年。新開工項目1246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個,增長37%。實施擴大內需項目554個,總投資26億元。
(二)工業發展取得新進展。進一步加大大型綠色能源化工基地建設力度。隴東油田新增135萬噸產能建設、慶陽煉化搬遷改造項目快速推進。生產原油313.26萬噸,增長7.4%;原油加工123.萬噸,增長7.6%。年產1200萬噸的核桃峪和年產800萬噸的新莊超大型煤礦相繼開工建設,劉園子煤礦建設進展順利,年產500萬噸的馬福川煤礦完成三通一平,具備開工建設條件的正寧南部、寧縣南部、環縣北部、鎮原北部等煤田普查、詳查、精查均取得重要成果。積極實施“中小企業解困工程”,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扶持企業發展6項政策措施,新上了天材水泥60萬噸粉磨、沙棘係列產品深加工等10個地方工業項目,完成投資87.7億元。地方工業產銷繼續回升。
(三)“三農”工作取得新進展。糧食總產量達到110.86萬噸,創曆史新高。旱作農業技術推廣成效明顯,種植全膜雙壟溝播玉米151.5萬畝,接近全省種植麵積的四分之一。新種紫花苜蓿105.7萬畝,肉牛飼養量82.3萬頭,肉絨羊飼養量292萬隻,新栽蘋果32.萬畝,種植瓜菜149.4萬畝,其中設施瓜菜5.6萬畝。認定省級重點龍頭企業4戶、無公害產地16處、無公害農產品16個,新增各類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92個。新農村建設試點項目完成投資7.億元,實施扶貧開發整村推進項目109個,試點村主導產業和社會公益事業快速發展。生態建設完成:工程造林21.3萬畝、封山育林11.8萬畝、新修梯田21.8萬畝、流域治理461平方公裏。勞務輸出53.4萬人,實現勞務收入36.6億元。農業部和省上先後慶陽市召開了旱作農業、農村沼氣建設、土地流轉、農民工培訓現場會。
(四)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進展。西長鳳高速公路、寧長二級公路宮河至長慶橋段、西平鐵路建設進展順利,機場改擴建工程已經動工;實施農村公路項目180個,1770公裏,完成投資近5億元,是農村公路建設投入最大、裏程最多的一年。揚黃人飲續建、巴家嘴電力提灌更新改造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完成年度建設任務;解決農村安全飲水10.5萬人。城鄉規劃體係進一步完善,文明城市創建和“一城十鎮百村”工程紮實推進,市區主幹街道拓展延伸、舊街區提質改造、集中聯片供熱,各縣城區廉租房建設、街道拓寬、供排水、汙水處理以及重點鎮建設共完成投資31.2億元,增長24.7%,市容鎮貌變化明顯,全市城鎮化率達到28.1%。
(五)改革開放取得新進展。農村綜合改革不斷深化,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有序推進,集體林權製度改革試點成效明顯,市、縣獸醫管理體製改革全麵完成。“鄉財縣管”、“村財鄉管”、“校財局管”改革進一步擴大,4個縣實現了財政省直管縣改革。地方金融改革試點取得新進展。院地合作進一步加強,與13所院校簽訂了合作協議,實施科技合作項目13項。招商引資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引進南京雨潤、重慶阿爾康、山東東阿阿膠、天津天士力、陝西麗彩集團、中油川慶鑽宇公司等一批強勢企業在慶陽市投資,與中國鋁業、中國電力投資集團達成投資開發意向。實施50萬元以上招商引資項目256個,完成投資66億元,增長64%。“家電下鄉”“萬村千鄉”“新網工程”為主的擴大內需政策全麵落實,市場流通活躍,商品消費快速增長,住房、汽車、通訊、互聯網、餐飲、文化教育等成為消費熱點。外貿出口企業在逆境中發展,完成出口供貨值8億元,增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