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新趙榮蕻)隴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報告平涼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報告(3 / 3)

抓住國家加大扶持自主創新的機遇,積極培育和發展生物醫藥、新興能源和新型建材業,緊緊圍繞高技術產業化,在創新和發展中加快工業結構的優化調整。按照“四三二一”發展戰略目標和建設隴東國家級能源基地的戰略定位,及早介入,論證謀劃一批能源化工和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加快項目前期工作進度,靠項目推動全市工業的持續發展。扶持重點造紙、醫藥企業實現節能減排和達產達標。

(四)積極擴大消費需求,加快旅遊等第三產業發展。抓住國家擴大內需、扶持發展服務業的契機,積極爭取服務業引導資金,促進服務業關鍵領域、薄弱環節和優勢產業發展。按照建設西部人文生態旅遊基地的目標定位,著力抓好以崆峒山為龍頭的重點景區景點建設,完善基礎設施,增強服務功能,加快晉等升級,努力將旅遊業培育成最具活力的外向型產業。全年接待遊客4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到14億元。大力發展交通運輸、郵電通訊、房地產、金融保險、信息谘詢和中介服務。加強農村流通體係和售後服務體係建設,大力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家電下鄉”,推動連鎖經營向農村延伸。開工建設平涼蔬菜瓜果批發市場改擴建工程。進一步改善消費環境,落實好家電、汽車、農機下鄉和以舊換新等補貼政策,大力發展社區商業、物業、家政等服務性消費。

積極拓寬出口渠道,壯大基地規模,發展特色產品,扶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全市外貿出口力爭增長20%。

(五)加強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切實加強重點領域和重點企業的節能減排,抓好冶金、煤炭、電力、造紙、製革、建材等重點行業和年耗能1萬噸標煤以上的57戶重點企業的節能工作,實現降耗增效。組織實施好重大節能環保項目,支持工業廢渣的資源化利用、餘壓餘熱發電、中水回用等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建設,抓好重點行業“三廢”治理和煙氣脫硫。加大環境汙染整治力度,抓好涇河流域水汙染治理,加快縣城生活汙水和生活垃圾處理工程建設,積極推進環保項目和公共服務項目產業化、市場化運營。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圍繞農村產業開發、礦產資源開發、企業新產品開發,積極探索各類輔料、廢料再利用的循環發展模式。建設以低碳為特征的工業、建築業和交通運輸業生產體係,促進低碳經濟加快發展。完成應對氣候變化市級方案的編製工作,擴大應對氣候變化方麵的合作與交流。

(六)加快發展社會事業,著力改善民生問題。以加強教育薄弱環節為重點,繼續實施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和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建成市特殊教育學校綜訓樓、2所職教中心實訓樓、市中醫院住院樓、4個縣級醫院、2個縣級博物館文物庫房、27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加快信息工程學校學生宿舍樓、工業中專學生餐飲樓、平涼四中綜合實驗樓、8所中學校舍安全工程和市二院醫療綜合樓等項目建設,爭取年內有1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所市級精神病院、3所縣級醫院、10所中心鄉鎮衛生院、30個村衛生室、25個鄉鎮綜合文化站開工建設。新建廉租住房3902套、19.5萬平方米,平涼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報告解決城市1.05萬戶人均12平方米以下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認真做好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千方百計創造各類就業增收崗位,擴大轉移就業,新增城鎮就業2.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製在4%以內。

(七)立足經濟社會長遠發展,做好“十二五”規劃編製工作。

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中心帶動、兩翼齊飛、組團發展、整體推進”的區域發展戰略和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四三二一”的發展目標定位以及“突出川區、軸線開發,做強園區、聚集發展、統籌城鄉、整體推進”的區域發展戰略,啟動編製全市“十二五”規劃和重點專項規劃,加強前期調研,積極論證,提前謀劃事關全市長遠發展的重大戰略布局和重大項目,為“十二五”發展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