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新趙榮蕻)隴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報告平涼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報告(2 / 3)

(五)消費需求活躍,旅遊產業快速發展。在“家電下鄉”等一係列擴大內需政策帶動下,農村市場消費潛力得到有效挖掘,城鄉市場消費活躍。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4.1億元,增長19.1%。狠抓旅遊產業集中突破,突出基礎設施建設和宣傳推介,全市共接待各類遊客350.5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0.6億元,分別增長98%和99.6%。外貿出口在克服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下也取得了較好成績,出口創彙達到1006萬美元。物價基本穩定,全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控製在101.6%。

(六)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民生工作得到加強。實施了所職教中心實訓樓、13所農村初中校舍改造、8所中學校舍安全工程、市中醫院住院樓、6個縣級醫院、13個鄉鎮衛生院、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個村衛生室、2個縣級博物館文物庫房、22個鄉鎮綜合文化站、23個鄉鎮計生服務站、2個殘疾人綜合服務設施、145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等項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7.9%,累計為130.6萬參合農民報銷醫藥費1.7億元。實施公安派出所、拘留所、司法所、檢察院“兩房”建設,法院審判庭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56項。積極應對人口增長高峰的壓力,進一步加大計生服務工作力度,全市人口自然增長率控製在7‰。認真落實就業、再就業及養老、失業、醫療等社會保障政策,社會保障覆蓋麵進一步擴大,城鎮新增就業2.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製在3.5%。加強農村勞動力培訓,全年輸出勞務42萬人,創勞務收入30億元。

二、2010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和工作重點

2010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外貿出口增長2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增長14.7%;城鎮登記失業率控製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製在7‰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3.5%以內;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5.4%,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0.6%。

2010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和主要任務:

(一)搶抓擴大內需機遇,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突出抓好在建重大項目,加快西長鳳高速、西平鐵路、天平鐵路建設,爭取莊浪至靜寧、涇川至滲水坡至靈台2條二級公路改造開工建設;加快750千伏超高壓輸供電二期工程實施和城鄉電網改造,提高城鄉電網保障能力。全力抓好平天高速、寶平高速、平涼機場及天平鐵路向北延伸線等重大項目前期工作。進一步改善城鎮基礎設施,完成平涼城區供水管網改造、重點鎮道路排水工程,加快垃圾處理和汙水處理工程建設進度,實現全市縣城垃圾無害化處理。繼續實施好擴大內需項目,全麵完成災後重建各項工作任務。

(二)改善農業基本條件,推動農村經濟穩步發展。圍繞擴大基地規模和壯大龍頭企業,加快平涼紅牛、平涼金果等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年末全市牛飼養量穩定在100萬頭以上,果品總產量達到76萬噸,糧食總產量達到95萬噸以上。積極發展節水農業、旱作農業,推廣全膜雙壟溝播技術100萬畝。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和農產品質量安全體係建設。新建縣級獸醫站3個、鄉鎮獸醫站40個,建設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站2個;繼續抓好農村人畜飲水、鄉平涼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報告村道路、農村沼氣等“六小”工程建設,解決15萬農村人口安全飲水問題,完成3萬農村戶用沼氣建設任務;抓好涇河灌區等4個節水改造項目,開工建設7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繼續實施小流域綜合治理、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等工程,完成造林封育19萬畝。進一步整合農村建設資金,通過實施新農村建設、扶貧開發和以工代賑項目,新建、改建縣鄉村道路109公裏,新增有效灌溉麵積畝,落實易地扶貧搬遷6937人。

(三)加快實施工業強市戰略,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集中突破煤電和煤化工產業,平涼電廠二期、崇信電廠、60萬噸煤製甲醇和大柳、新安煤礦年內建成投產,新增火電裝機容量240萬千瓦,新增原煤生產能力300萬噸以上。積極論證規劃建設華亭、崇信、涇川、崆峒、靈台5個能源化工基地項目區。加快涇川油氣資源、靈台煤田、崆峒焦煤資源的勘探開發,超前調研論證煤和油氣化工項目,全力打造我市能源化工基地的戰略新優勢。加快裝備製造、農副產品加工、新型建材業發展,扶持擴能改造、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