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足太陰脾經穴位(1 / 3)

【按摩手法】

①捏揉法。體位采取仰臥位,操作者用拇指指腹捏揉患者左右太白穴,36次為1遍,一般捏揉3~6遍即可,每日數次或患者本人用拇指內側麵多捏揉太白穴。可治療睡覺流涎、舌頭兩邊有齒痕、消化不良。

②按揉法。體位采取坐位,用雙手拇指指腹按揉穴位,每分鍾80~120次,有酸麻感為好,治療手腳冰涼、女性月經不調淋漓不盡、頭暈等。揉太白還可以調節血糖,治療糖尿病。

公孫

消化不良用公孫

【釋名】公稱為祖,祖有本源之義;孫俗稱為小,小有微傳之意。考該穴為脾經之絡穴,從此別走足陽明胃經,而脾居中州,能灌溉回旁,故以公孫名其穴。

【主治】胃痙攣、急慢性胃腸炎、胃潰瘍、消化不良、痢疾、肝炎、腹水、胃癌、腸痙攣、子宮內膜炎、月經不調、心肌炎、胸膜炎、癲癇、足跟痛。

【穴位取法】

公孫穴位於第1蹠骨基底前下緣,赤白肉際處,距太白後1寸。也可自核骨上推,手指止處是穴。強壓之足蹠感酸麻處。距第1蹠骨頭內側約二橫指,距太白一橫指。

商丘穴位於足內踝前下方凹陷中,舟骨結節與內踝尖連線的中點處。

【按摩手法】

①按揉法。體位采取坐位,用雙手拇指按揉公孫穴1~3分鍾,力量以能耐受為度,局部有酸、麻、脹感。可迅速抑製胃酸,增加小腸蠕動,促進消化不良,調理婦科月經病。

②按揉商丘穴能夠治療踝關節痛、腹脹、痔疾等,手法同上。

三陰交

婦科病的萬能穴

【釋名】交有會合之義。因該穴是足三陰經交會處,故名為三陰交。

【主治】急慢性胃腸炎、細菌性痢疾、肝脾腫大、腹部水腫、肝炎、膽囊炎、腎炎、尿路感染、尿瀦留、尿失禁、乳糜尿、月經失調、崩漏、痛經、帶下、更年期綜合征、陰道炎、盆腔炎、陰癢、胎位異常、子宮脫垂、滯產、癲癇、精神分裂症、神經衰弱、高血壓、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蕁麻疹、神經性皮炎,膝、踝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病變、糖尿病。

【穴位取法】

三陰交穴位於內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側後緣,位於筋骨之間。還有一種說法:以一夫四指之法挨於內踝之上緣,穴在第4指之上緣靠近骨際。一般可以內踝高點與足底之間距離為3寸,也可以此為據量取三陰交穴,此種取穴方法較為方便。

【按摩手法】

①揉法。體位采取坐位,以拇指羅紋麵置於穴位上,稍用力按揉30~50次,用於治療泌尿係統疾病。用拇指或中指按揉1分鍾,以局部發熱或發紅為佳。治療痛經、遺精等。

②推法。體位采取仰臥位,操作者用拇指羅紋麵著力,做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直推法150~200次,可調節血壓,治療眩暈以及頭部的跳痛。

③摩法。體位采取側臥位,患者屈曲膝關節,三陰交穴向上,平放床上。操作者以一手四指置三陰交穴處進行指摩,每分鍾80~120次,可治療痛經、月經不調。

【按摩手法】

①捏揉法。體位采取仰臥位,操作者用拇指指腹捏揉患者左右太白穴,36次為1遍,一般捏揉3~6遍即可,每日數次或患者本人用拇指內側麵多捏揉太白穴。可治療睡覺流涎、舌頭兩邊有齒痕、消化不良。

②按揉法。體位采取坐位,用雙手拇指指腹按揉穴位,每分鍾80~120次,有酸麻感為好,治療手腳冰涼、女性月經不調淋漓不盡、頭暈等。揉太白還可以調節血糖,治療糖尿病。

公孫

消化不良用公孫

【釋名】公稱為祖,祖有本源之義;孫俗稱為小,小有微傳之意。考該穴為脾經之絡穴,從此別走足陽明胃經,而脾居中州,能灌溉回旁,故以公孫名其穴。

【主治】胃痙攣、急慢性胃腸炎、胃潰瘍、消化不良、痢疾、肝炎、腹水、胃癌、腸痙攣、子宮內膜炎、月經不調、心肌炎、胸膜炎、癲癇、足跟痛。

【穴位取法】

公孫穴位於第1蹠骨基底前下緣,赤白肉際處,距太白後1寸。也可自核骨上推,手指止處是穴。強壓之足蹠感酸麻處。距第1蹠骨頭內側約二橫指,距太白一橫指。

商丘穴位於足內踝前下方凹陷中,舟骨結節與內踝尖連線的中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