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足陽明胃經穴位(1 / 3)

②點揉法。坐位,雙臂放在桌子上,以肘部為支撐點以兩手食指端分置於左右兩側四白穴處同時進行食指按揉數分鍾,以舒適為度,治療黑眼圈。黑眼圈就是胃經氣血不足,眼睛周圍的陳血沒有被及時疏通走,好血沒有及時補充造成的,這時候點揉四白穴,把氣血引到眼眶四周,效果較好。

地倉

治口哨、流涎有效

【釋名】藏穀之器為倉。考地食人以五味,食則用口,貯人胃中,猶如倉庫。該穴位於口吻之旁,《針灸甲乙經》記載“挾口旁四分”,因名地倉。

【主治】麵神經麻痹、麵肌痙攣、三叉神經痛、口角炎、小兒流涎。

【穴位取法】

地倉穴位於巨髎之下與口角水平的交界點,約口角旁0.4寸。簡易取穴法:瞳孔直下,口角之旁。

巨髎穴位於瞳孔直下,平鼻翼外緣處,當鼻唇溝外側。

【按摩手法】

①按揉法。雙手中指指端分別置於左右兩側地倉穴進行按揉。使按揉處有酸、麻、脹感為宜,時間約3分鍾,每日3~5次(或數次)。可治療麵肌痙攣、三叉神經痛等。

②掐按法。體位采取仰臥位,操作者以兩手拇指指甲置兩側口角旁的地倉穴處,兩手的食、中等指置於下頜角的前上方與其相抵,著力切掐1~2分鍾。操作時局部應有酸、麻、脹等反應,治療麵神經麻痹。

③按揉巨髎穴可治療麵神經麻痹、鼻塞等,手法同上。

頰車

牙痛,下頜關節痛,解鬱

【釋名】麵兩側稱頰。下牙床骨昔稱頰車骨,該骨總載諸齒,能咀食物,穴當其處,因名頰車。

【主治】癲狂、牙髓炎、冠周炎、腮腺炎、下頜關節炎、咬肌痙攣、麵神經麻痹、三叉神經痛、腦血管病後遺症、甲狀腺腫、鬱證。

【穴位取法】

頰車穴在耳下麵頰部,下頜角前上方一橫指,咀嚼時咬肌隆起,按之凹陷處,開口取穴。高點處在耳垂下緣與下頜角連線中點前方,壓之深部有酸麻感。

【功效】

疏散清熱,開關通絡。

【按摩手法】

①按揉法。體位采取仰臥位,睡覺前輕揉頰車穴,能很好地緩解麵部緊張,減輕“磨牙”的狀況。另外,操作者以兩手拇指或食、中指羅紋麵於兩側頰車穴處按揉1~2分鍾,100~120次br分鍾,然後以拇指自聽會處沿下頜外緣經頰車穴推至大迎穴,反複操作5~7次。可以治療虛熱性牙痛、牙齦腫痛、麵神經炎、下頜功能紊亂等。

②按壓法。雙手拇指分別放於同側頰車穴,由輕漸重按壓1~2分鍾,每日3~4次。

麵部皺紋、腮腺炎、扁桃體炎、麵肌痙攣症狀會得到改善。

下關

可治療下頜關節功能紊亂

【釋名】下,指本穴調節的氣血物質為屬陰、屬下的濁重水濕;關,關卡。本穴物質為頰車穴傳來的天部水濕之氣,上行至本穴後,水濕之氣中的濁重部分冷降歸地,本穴因有對上輸頭部的氣血精微嚴格把關的作用,因名下關。

②點揉法。坐位,雙臂放在桌子上,以肘部為支撐點以兩手食指端分置於左右兩側四白穴處同時進行食指按揉數分鍾,以舒適為度,治療黑眼圈。黑眼圈就是胃經氣血不足,眼睛周圍的陳血沒有被及時疏通走,好血沒有及時補充造成的,這時候點揉四白穴,把氣血引到眼眶四周,效果較好。

地倉

治口哨、流涎有效

【釋名】藏穀之器為倉。考地食人以五味,食則用口,貯人胃中,猶如倉庫。該穴位於口吻之旁,《針灸甲乙經》記載“挾口旁四分”,因名地倉。

【主治】麵神經麻痹、麵肌痙攣、三叉神經痛、口角炎、小兒流涎。

【穴位取法】

地倉穴位於巨髎之下與口角水平的交界點,約口角旁0.4寸。簡易取穴法:瞳孔直下,口角之旁。

巨髎穴位於瞳孔直下,平鼻翼外緣處,當鼻唇溝外側。

【按摩手法】

①按揉法。雙手中指指端分別置於左右兩側地倉穴進行按揉。使按揉處有酸、麻、脹感為宜,時間約3分鍾,每日3~5次(或數次)。可治療麵肌痙攣、三叉神經痛等。

②掐按法。體位采取仰臥位,操作者以兩手拇指指甲置兩側口角旁的地倉穴處,兩手的食、中等指置於下頜角的前上方與其相抵,著力切掐1~2分鍾。操作時局部應有酸、麻、脹等反應,治療麵神經麻痹。

③按揉巨髎穴可治療麵神經麻痹、鼻塞等,手法同上。

頰車

牙痛,下頜關節痛,解鬱

【釋名】麵兩側稱頰。下牙床骨昔稱頰車骨,該骨總載諸齒,能咀食物,穴當其處,因名頰車。

【主治】癲狂、牙髓炎、冠周炎、腮腺炎、下頜關節炎、咬肌痙攣、麵神經麻痹、三叉神經痛、腦血管病後遺症、甲狀腺腫、鬱證。

【穴位取法】

頰車穴在耳下麵頰部,下頜角前上方一橫指,咀嚼時咬肌隆起,按之凹陷處,開口取穴。高點處在耳垂下緣與下頜角連線中點前方,壓之深部有酸麻感。

【功效】

疏散清熱,開關通絡。

【按摩手法】

①按揉法。體位采取仰臥位,睡覺前輕揉頰車穴,能很好地緩解麵部緊張,減輕“磨牙”的狀況。另外,操作者以兩手拇指或食、中指羅紋麵於兩側頰車穴處按揉1~2分鍾,100~120次br分鍾,然後以拇指自聽會處沿下頜外緣經頰車穴推至大迎穴,反複操作5~7次。可以治療虛熱性牙痛、牙齦腫痛、麵神經炎、下頜功能紊亂等。

②按壓法。雙手拇指分別放於同側頰車穴,由輕漸重按壓1~2分鍾,每日3~4次。

麵部皺紋、腮腺炎、扁桃體炎、麵肌痙攣症狀會得到改善。

下關

可治療下頜關節功能紊亂

【釋名】下,指本穴調節的氣血物質為屬陰、屬下的濁重水濕;關,關卡。本穴物質為頰車穴傳來的天部水濕之氣,上行至本穴後,水濕之氣中的濁重部分冷降歸地,本穴因有對上輸頭部的氣血精微嚴格把關的作用,因名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