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足陽明胃經穴位(2 / 3)

【主治】牙痛、顳頜關節功能紊亂、下頜關節脫位、下頜關節炎、咬肌痙攣、耳聾、耳鳴、麵神經麻痹、三叉神經痛、眩暈、足跟痛。

【穴位取法】

下關穴位於麵部耳前方,耳前動脈下空下廉,以手指觸摸顴弓下緣凹陷處,當下頜骨髁狀突的前方,閉口取穴。合口則有空陷,開口則髁狀突起閉鎖。

【按摩手法】

①按揉法。體位采取側臥位,操作者坐於患者頭部上方,以食指置於耳後翳風處,拇指置耳前下關穴處,兩指同時著力,持續按壓2~3分鍾。然後再用中指指腹輕輕旋轉揉按。治療下頜關節功能紊亂、麵神經炎所致的口眼哨斜等。

②保健按摩。雙手食指放於兩側四白穴上,雙手拇指放於兩側下關穴,按之有酸脹感,以一定節律按揉。可使麵部經絡、氣血順暢,使麵色紅潤,有美容保健作用。

頭維 偏頭痛、麵肌痙攣的特效穴

【釋名】頭指頭部,維指角隅。《素問·陰陽類》中記載“三陽為經,二陽為維”,二陽合明,謂之陽明。《淮南子》高誘注“四角為維”,有隅角之意。因該穴是足陽明脈氣所發,穴在額角發際,因名頭維。

【主治】偏頭痛、前額神經痛、精神分裂症、麵神經麻痹、腦出血、高血壓、結膜炎、視力減退。

【穴位取法】

頭維穴位於額角發際,神庭穴兩旁各4.5寸。以手指觸及額角發際前上部,神庭穴之外方,咀嚼時動處是穴。

【功效】

息風鎮痙,止痛明目。

【按摩手法】

①指壓法。體位采取坐位或仰臥位,雙手拇指指端按壓同側穴位,按壓時配合呼吸,在瞬間吐盡空氣的同時,加大按壓力度,每秒鍾按壓1次,如此反複10~20次。指壓時如果張口喊“啊……”,使眼、鼻發生振動,效果更佳。可治療頭痛、麵肌痙攣等。

②按揉法。用手指在頭維穴交替進行按法揉法,頭痛、頭脹、頭暈等症狀得到緩解。眉棱骨痛或者太陽穴痛,按頭維穴也有很好的止痛效果。

人迎

利咽喉,降血壓,頭痛、心悸有效

【釋名】迎有動的含義,人指切脈部位的人候。該穴位當頸部喉結旁,動脈應手處。楊上善說:“結喉兩箱,足陽明脈,迎受五髒六腑之氣以養於人,故曰人迎。”是穴正當人候,因名人迎。

【主治】頭痛、心髒神經官能症、咽喉炎、扁桃體炎、聲帶疾病、哮喘、肺癆、咯血、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腫大。

【穴位取法】

人迎穴位於頸側,脈動應手處,俠喉結。先尋找喉結,本穴與喉結上緣相平,在胸鎖乳突肌前緣,距喉結1.5寸取穴。仰麵,以拇指、食指撮押咽喉部取之。

【按摩手法】

①按揉法。體位采取仰臥位,操作者雙手拇指指腹置於穴位上,輕輕按揉3分鍾,每日5次。對咽喉腫痛、氣喘、瘰鬁、癭氣、呃逆有良好的療效。

②指壓法。體位采用正坐位,雙手手指壓人迎穴,力度均勻,有利於增進麵部血液循環和使臉部皮膚緊縮的功能,可以去除“雙下巴”。

缺盆

止咳定喘,治療頸肩疾病

【釋名】凹陷深處為盆,缺者為破。穴當鎖骨上窩,是處形如破盆狀,穴當其中,因名缺盆。

【主治】扁桃體炎、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胸膜炎、膈肌痙攣、頸淋巴結核、甲狀腺腫大、肩部軟組織病變。

【穴位取法】

先確定乳中線,兩乳直上,在鎖骨上窩正中取缺盆穴。於乳中線稍近於鎖骨中央之上緣取之。

氣舍穴位於人迎直下,鎖骨上緣處。

【按摩手法】

①按壓法。體位采取仰臥位,操作者雙手拇指指腹自內向外同時按壓兩側鎖骨下緣的屋醫穴,用力由輕漸重,後用雙姆指指腹問時按壓缺盆穴,用力適度,可宣發肺氣,止咳定喘。

②按揉法。體位采取坐位或仰臥位,頭微傾向對側。以食指、中指指端或羅紋麵於鎖骨上窩處按揉,直到缺盆穴,按揉1~2分鍾,宜緩慢用力。局部應有較強烈的酸、麻、脹感並向手臂部放射,感覺疼痛減輕為宜。治療上肢麻木疼痛、頸椎病、肩周炎、頭痛、腦血栓後遺症等,效果較好。

庫房

止咳平喘,治療溢乳

【釋名】庫指府庫,房有舍住之意,因該穴主治胸脅脹滿,咳逆上氣,猶氣舍住於胸中,針此可使氣散結開,因名庫房。

【主治】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炎、肺氣腫、胸膜炎、肋間神經痛、溢乳。

【穴位取法】

庫房穴在胸部,當第1肋間隙,距前正中線4寸。先確定胸骨角兩側第2肋骨附著處,此肋骨之上肋間隙為第1肋間隙。

氣戶穴位於胸部,鎖骨中點下緣,距前正中線4寸。

【按摩手法】

①點壓法。體位采取仰臥位,操作者用拇指、食指或中指,也可以用大小魚際在胸廓各部及頸根、肩部,先做旋轉按揉,然後點壓庫房、膻中等穴。在庫房穴處點壓10秒鍾,反複2~3次,最後再以揉捏法按摩一遍。點壓法最好避開乳房,如要對乳房施術,用力要輕。具有豐胸作用,治療經前乳房脹痛,還可以防治乳腺增生。

②自我按摩。體位采取仰臥位或仰靠坐位,用食指或拇指,按揉庫房穴50~100次,力度均勻。有開胸順氣的功效,可治療咳嗽、氣喘。

乳根

催乳、止咳喘的特效穴

【釋名】乳,穴所在部位也;根,本也。該穴名意指本穴為乳房發育充實的根本。本穴物質為胃經上部經脈氣血下行而來,由於氣血物質中的經水部分不斷氣化,加之膺窗穴外傳體表的心部之火,因此,本穴中的氣血物質實際上已無地部經水,而是火生之土。由於本穴中的脾土微粒幹硬結實,對乳上部的肌肉物質(脾土)有承托作用,是乳部肌肉承固的根本,故名。

【主治】缺乳、乳癰、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胸膜炎、肋間神經痛、臂叢神經痛。

【穴位取法】

乳頭直下,在第5肋間隙中取乳根穴。仰而取之。在乳頭之下一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