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贏得好人緣(4)(1 / 2)

有很多時候,我們也會遇到情緒波動,或突然間很不開心。如這種情況在家中出現,還可以找家人傾訴,或出外跑跑步,或做些劇烈運動,緩和一下不安的情緒。

不過,如果這種情況在辦公室內出現,我們又不可以隨便離開崗位,胸中的氣又如何抒發呢?

如果以同事為出氣對象,絕對行不通。即使那位同事十分大度,知道你也是一時情緒化所以不怪你,但其他同事眼見你亂發脾氣,對你的印象會大打折扣。

這種情況如讓上司知道,更會影響到你的升職機會。因為一個情緒化的主管,很容易令下屬不滿,這會直接影響到工作和生產力,所以上司一般也不喜歡挑選脾氣大的員工做管理人員。

既然情緒化有那麼多的壞影響,那應怎麼辦?要控製自己的情緒,首先要對症下藥。先找出病源,才能找出根治的方法。不然的話,隻盲目抑製,下一次爆發時,更加不可收拾。

有些人在工作壓力大時,便會情緒低落,所以對工作量增加,應先有心理準備,多做些輕鬆活動。

有些人會因感情問題而影響情緒。這時隻好提醒自己,在辦公室內以公事為重,不要把私人感情問題帶進工作裏。在情緒不穩時,可暫時去洗手間,以冷水洗洗麵,使自己冷靜下來。

有話說在先

與同事相處,互通聲氣,有話說到頭裏是很重要的。這是減少誤會、取得同事信任所必需的。

生活中有些人,他們往往隻考慮到自己或某個部門的利益,而沒有全局觀念,因此有什麼有利的事情都不願告訴別人,生怕別人搶了去,他們習慣於孤軍奮戰,不敢取得“外援”,這樣做事自然不會有好的結果。即使有人出於至誠,真想幫他一把,但是一方麵,因為他不願透露消息,所以別人不知道;另一方麵,即使知道了又能怎麼樣呢?人家又沒請你幫忙,你又何必多操這份心呢?有事不說,就是對別人不信任,怕一旦說出去有人“加害”。一個不信任別人的人,別人自然也不會信任他,不會將他當做朋友和事業上理想的合作夥伴,結果是自我孤立,自取其敗。

當然,有些人並不是害怕同事“拆台”才不願聲張,而是性格使然,或者是一種工作方式。如果是這樣,那就要改一改,在今後的工作中,多增加一些透明度,使同事對你多了解一些,這樣更有利於你們的合作。

另外,如果上司做出一項決定,要處理你的一位同事,而上司又指派你去調查這件事情。本來,你與這位同事的關係很好,現在讓你去找他的材料,一定非常為難,但是“上”命難違。你最好先同那位同事打個招呼,說明你不得不這樣做,不是有什麼個人恩怨,而是“上支下派”。一旦開始調查,那就要公事公辦,請他有個思想準備。千萬不要小看這一“手”,你這樣做了,那麼以後出了問題他也不會怪你,因為你有你的苦衷,他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你沒有這樣做,而是上司一下令,你就手持“上方寶劍”,拿出一副“欽差”的架勢,即使你是秉公辦事,對方也會懷疑你“公報私仇”,想趁機“整”他一下。這樣,不論有事還是無事,他都會記恨你,原來很好的關係,也會因此斷送。

遇事先打個招呼,一方麵表現出自己對同事的尊重,讓他覺得你心裏有他;另一方麵,你既打了招呼,讓他對某件事情、某個決定、某項決策有了了解,那麼他就會在可能的情況下幫你出謀劃策,解決問題。如果你們是同一部門的同事,那麼這樣做就更加必要了,如果事情沒辦好,那你也可以拉他一塊共擔責任,這總比你一個人受過要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