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點石成金(2)(2 / 2)

機車製造之後居然暢銷,本田的業務突飛猛進。

當時日本初嚐戰敗的苦果,通貨膨脹,社會不安。不論年輕人、老年人都覺得前途暗淡,沒有生存的喜悅和生力,整個日本籠罩在一片愁雲之中。

在那樣的情勢中,具有速度性、躍動性的“機器腳踏車”能夠抓住人們的心不是沒有道理的。因此本田機車生意興隆,供不應求,手頭上的馬達不久就用光了。

就一般情形,一定是趕緊去訂製,但是本田技研工業卻決定運用自己的技術,自己製造馬達。終於本田機車進軍海外,成為世界性工業。

如前所述,本田並非市場上有機車的需要而製造機車,而是運用自己的技術創造消費者的需要。這是做生意最高明的手腕。如果一直跟隨別人,那永遠無法趕在別人的前頭。

當然,技術的開發需要的創造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失敗一定是有的。事實上本田成功的曆程並不如想象中的那麼順利。

本田宗一郎先生曾說:“在我們成功的背後也有多次的慘敗。失敗的內容才是成功的真髓。”問題在於失敗的內容。關於此本田又說:“失敗有失敗的理由,研究失敗的理由而求取教訓就是成功的道具。用這個道具把困難一個個解決掉,成功才會呈現在眼前。”“沒有建立在失敗上的成功就像浮萍一樣,沒有根。真正的成功一定是長滿了失敗的根。有這些根才能使得枝幹穩同茁壯。”的確,失敗的內容才是成功的關鍵,沒有失敗,成功哪裏來呢?失敗所得的成功,才是最富於挑戰的成功,也是最持久的成功,更是最有意義的成功。光懂得趕流行、搶市場,賺了錢也沒多大意思。

一個富於創造力的人,即使在不景氣的時候依然可以突破困境,開創新機,可是一個隻懂得模仿跟進的人,拾人牙慧,一旦碰到不景氣就不知如何是好了。

所以總歸一句話,當競爭越激烈的時候,創造終究是求生的最佳手段。不管是發明新產品、創造新需要那樣的大創造,還是設計一點小特色、做一點別人沒有的小服務,都算是創造。

服務也創新

產品需要創新,這一經營觀念早已被廣大經營者普遍接受。但是,“服務也需要創新”的觀念直到現在仍沒有被普遍關注。這具體表現在一些公司推出一項服務舉措後,便不思創新,死抱這項服務舉措不放,長時間不變。這是不妥的。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顧客對商品質量和售後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他們除了要求廠商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產品技術含量外,還要求廠商不斷提高服務水平,不斷推出新、特、奇的服務舉措來滿足他們對服務的求新、求異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商家如果死抱一兩項售後服務舉措“從一而終”,那顯然是不明智的。

商家要想自己的商品永保魅力,要想自己的公司在競爭中永遠立於不敗之地,除了要不斷地提高商品質量外,還必須樹立“服務創新”意識,不斷更新和完善自己的售後服務。

武漢的一家商場在這方麵做出了特色。幾年前該商場在江城首創“不滿意退貨”的售後服務舉措,此舉使該商場在武漢三鎮聲名鵲起。可貴的是該商場並不讓它的售後服務停留在這一水平上,隨後他們又在江城接二連三地推出了一係列“首創性”的服務舉措:出台“顧客補償辦法”,向顧客賠償因退貨而支出的差旅費、誤工費等;實行質量先行負責製;建立顧客檔案,對賣出的大件商品實行跟蹤調查,長期負責;搞起“顧客學校”,免費為顧客進行“售前培訓”;責成商場工作人員義務監視在商場行竊的小偷……憑著這種服務創新意識,這家商場從幾年前的默默無聞的小商場一躍成為現在的“名震江城”的超級商場。這家商場的成功,誰敢說與它的“服務創新意識”無關呢!

總之,服務顧客是永遠沒有止境的,隻有不斷創新,不斷改進服務,才能真正讓顧客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