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禮多人不怪(1)(2 / 3)

“總之,人際關係有多複雜,請客就有多艱難。”

請客不隻是一件千頭萬緒之事,且能從請客的行動中反映出浮生百態、人情世故、處事手腕等,未嚐不是一個非常可貴的魄力與心思的表現。

有一次,某公司宴請幾十個國家的貴賓與本城金融企業界貴賓,籌組期間的辛苦,使部門的同事都叫苦連天,辦完事之後,皆大歡喜。不是為了脫苦海,而是上了人生寶貴一課,其中一位同事說:

“惡補了一課人際關係藝術,像一下子多活了十年。”

絕不言過其實,現實中常有危難去考驗自己,那就請一次大客吧,一樣是經驗一場……

從這個角度看,收獲必定比付出多。

酒宴席上無大小

有這樣一場家宴:宴席上坐著男主人、科長,以及男主人的幾位同事,圓桌上的酒菜已經擺得滿滿的了,可是,著花布裙的主婦還是一個勁地上菜,嘴上直說:

“沒有什麼好吃的,請對付著用點!”

男主人則站起來,把科長麵前吃得半空的菜盤撤掉,接過熱菜放在科長麵前,熱情有餘地給科長夾菜、添酒,而對其他同事隻是敷衍地說聲“請”。

麵對這樣“尊卑有別”的款待,試想男主人的幾位同事將作何感想?他們很難堪,其中兩位竟憤然起來,未等宴席告終,就“有事”告辭了。

像這樣的宴席,男主人眼裏隻有科長,而慢待他人,使同事們的自尊心和麵子受到損傷,非但不能增進主客間的友誼,反而會造成隔閡。

盡管人們在社交中需要分清主次,有輕有重,不可能平均,但聰明的人,在保證“重點”的時候,絕不忽略“一般”。比如,迎麵來了三個人,好久未見了,其中一位正是自己急於尋找求助辦事的,你怎麼對待呢?是抓住一人,不計其餘,還是逐個關照,熱情寒暄一番,然後和其他人說明情況,保證重點?這就是一個技巧。

再如單位的同事、領導到你家聚會,你是眼睛隻盯著領導呢?還是在不得不首先給領導倒茶、斟酒之後,在給同事們“服務”時能表示出熱情的態度,說一兩句親切的話?這裏,除了技巧是必須的之外,根本問題是要一視同仁,“下眼皮不能腫”。

人和人的關係,往往不是簡單的我和你的關係,常常是我和他,三角、四角,甚至五角、六角的關係。

中國有句古語,叫做“一人向隅,舉座不歡”。當客人懷著歡欣的心情坐到你的宴席上來的時候,他們倒不是為了吃點喝點什麼,而是為了通過這種社交形式互訴衷腸、互訴友情。隻要主人能以平等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客人,那麼,宴桌上的“皆大歡喜”是不難做到的。而如果“熱”此“冷”彼,那樣,“冷”者當然不高興,而“熱”者心中也不會好受,因為實際上那少數的“熱”者,有意無意地被人推向了“冷”者的對立麵,心裏也會“為之不歡”。據說,圓桌的發明,正是為了使入席者既無南麵之尊,又無北麵之卑,其中本身就隱含著“平等”二字。坐在象征平等的圓桌邊進餐,而偏要人為地造出種種不平等的舉動來,豈不可笑?

求人時請客吃飯,要處理好多角關係,做到不偏不倚,一視同仁,應該注意哪些方麵呢?

(1)勿以尊卑定冷熱

所謂“首長”,是工作職務,當“官”的與一般平民之間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也是平等的。在一般的家宴桌上,隻要不是什麼特殊需要,盡可以隨意一點,那樣有好處,甚至可以調節“官”“民”關係。而如果把“官”和“民”的關係延伸到宴會桌上來,那不僅不會使上司提高威信,讓上司臉上有光,結果隻會適得其反。

(2)勿以親疏定冷熱

在家宴席上,來的客人之中會有與主人關係比較親密的,也有與主人關係一般的人,在這種場合,特別要注意不能親親疏疏、冷冷熱熱。

在待人的態度問題上,孔子說過要“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就是說在與人交往時,要既不諂媚討好位尊者,也不歧視冷落位卑者,端莊而不過於矜持,謙遜而不矯飾造作,充分顯示出你的誠摯內心。

我們常常會聽到周圍有這樣的評價:某某人做事真周到。這樣的話肯定就是對那些善於在日常應酬中做得圓滿者的讚賞,同時也說明了被讚賞者是日常應酬的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