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讓“次要者”感到他的存在
在應酬場合中,如果有三個人,那麼其中一個人可能會是本次應酬的“次要者”。如果在應酬過程中,這位“次要者”遭到了冷落,在心裏產生不被重視的感覺,那他的心裏將會是非常尷尬的,而且以後他便會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拒絕出現在這樣的場合。這樣,你就有可能因此而失去一個可以在某個方麵向你提供幫助的夥伴。
讓每一個人都感到你在重視他的存在,你的事業便成功了一半。
適當地讓“次要者”參與到你們的談話中,不僅可以打消“次要者”的尷尬,同時還可以為你贏得朋友的心。
讓“次要者”感到他的存在,可以有以下四種形式:
①常常向“次要者”微笑。
②不時地向“次要者”詢問一些平常的問題。
③常常示意“次要者”喝茶或吃點心。
④讓“次要者”參與到你們的談話之中。
酒文化
談起喝酒,幾乎所有的人都有過切身體會,“酒文化”也是一個既古老而又新鮮的話題。現代人在交際過程中,已經越來越多地發現了酒的作用。
的確,酒作為一種交際媒介,迎賓送客,朋友聚會,彼此溝通,傳遞友情,發揮了獨到的作用,所以,探索一下酒桌上的“奧妙”,可以有助於你求人交際的成功。
(1)眾歡同樂,切忌私語
大多數酒宴賓客都較多,所以應盡量多談論一些大部分人都能夠參與的話題,得到多數人的認同,因為個人的興趣愛好、知識麵不同,所以話題盡量不要太偏,避免唯我獨尊,天南海北,神侃無邊,出現跑題現象而忽略了眾人。
特別是盡量不要與人貼耳小聲私語,給別人一種神秘感,這往往會產生“就你倆好”的嫉妒心理,影響喝酒的效果。
(2)瞄準賓主,把握大局
大多數酒宴都有一個主題,也就是喝酒的目的。赴宴時首先應環視一下各位的神態表情,分清主次,不要單純地為了喝酒而喝酒,而失去交友的好機會,更不要讓某些嘩眾取寵的酒徒攪亂東道主的意思。
(3)語言得當,詼諧幽默
酒桌上可以顯示出一個人的才華、學識、修養和交際風度,有時一句詼諧幽默的語言,會給別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人無形中對你產生好感。所以,應該知道什麼時候該說什麼話,語言得當,詼諧幽默很關鍵。
(4)勸酒適度,切莫強求
在酒桌上往往會遇到勸酒的現象,有的人總喜歡把酒場當戰場,想方設法勸別人多喝幾杯,認為不喝到量就是不實在。
“以酒論英雄”,對酒量大的人還可以,酒量小的可就犯難了,有時過分地勸酒,會將原有的朋友感情完全破壞。
(5)敬酒有序,主次分明
敬酒也是一門學問。一般情況下敬酒應以年齡大小、職位高低、賓主身份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慮好敬酒的順序,分明主次,即使與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聽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別人如何稱呼,這一點心中要有數,避免出現尷尬或傷感情。
敬酒時一定要把握好敬酒的順序。有求於席上的某位客人,對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是要注意:如果在場有更高身份或年長的人,則不應隻對能幫你忙的人畢恭畢敬,要先給尊者、長者敬酒,不然會使大家都很難為情。
(6)察言觀色,了解人心
要想在酒桌上得到大家的讚賞,就必須學會察言觀色,因為與人交際,就要了解人心,左右逢源,才能演好酒桌上的角色。
(7)鋒芒漸射,穩坐泰山
酒席宴上要看清場合,正確估價自己的實力,不要太衝動,盡量保留一些酒力和說話的分寸,既不讓別人小看自己又不要過分地表露自身,選擇適當的機會,逐漸放射自己的鋒芒,才能穩坐泰山,不致給別人產生“就這點能力”的想法,使大家不敢低估你的實力。
“禮”多人不怪
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愛“禮”的環境裏,如果你不講“禮”,簡直就寸步難行,被人所唾棄。求人要送禮,“禮”多人不怪,這是古老的中國格言,它在今天仍有十分實用的效果。
有人經過調查研究指出,日本產品之所以能成功地打入美國市場,其中最秘密的武器就是日本人的小禮物。換句話說,日本人是用小禮物打開美國市場的,小禮物在商務交際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