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觀人絕招(1)(3 / 3)

一旦人們得知,仔細地觀察姿態,能看透潛意識的觀念後,他們最可能問的問題是:“當別人撒謊時,我怎能夠知道?”電視節目“說實話”可視為一個實驗室,測驗你認清姿態以辨認說實話者與撒謊者的能力。

在這個節目中,把三個人分成一組,由另一個審查員發問,其中二人故意撒謊,並力圖隱瞞其身份,而另一個則說實話。觀察他們的立足點、臉部表情和其他身體的姿勢,並將這些和他們說的配合起來,便能增進你挑出支吾其辭者的能力。

說謊者常用表示隱密性、防衛性,藏匿性的姿態或姿態簇。區別這類姿態和開放性的姿態,有助於你認出不誠實的人。

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把前後的姿勢變化聯係起來看。一場管理討論會中,觀賞到錄像中的應征麵試的一幕,其中應征者在被問了一個問題後,突然地用手遮嘴而且摸鼻子。在這之前,這位應征者一直是保持著開放的姿勢,外套敞著,手掌顯而易見,而且在回答問題時身體前傾;所以起初人們以為護嘴姿態隻是件獨立的姿勢。他在回答那一問題之前,用了好幾秒的護嘴姿勢,然後他又恢複到開放的姿勢。在錄像完後,有人問他為什麼用那個手臉姿勢,他說當他被問到那一個特別的問題時,他可以有兩種反應,一種正麵的,一種負麵的;正當他在想負麵答案以及對方的可能反應時,就用了護嘴姿勢。當他想到正麵答案時,他的手攤開了,嘴恢複到開放的姿勢。由於他不肯定對方對他負麵回答的可能反應,因而使他突然使用了護嘴的姿勢。

以上的例子告訴我們很容易就會誤解手臉姿勢而下錯誤的結論。隻有對這些姿勢不斷的研究和觀察,以及注意它們的前後關聯,我們才能學會如何正確的判斷別人的想法。

神態——征服對手的力量

有位部門經理,總覺得自己在公司裏沒有被充分重視。當他向妻子談到這個問題時,妻子對他說:“你要想引起同事的重視?你就應當顯示出你的力量。”

“那麼,怎麼才能顯示出力量呢?”他問妻子。

“這,隻有去問你自己了。

妻子的回答,令他很失望。

如果他研究一下身體語言與人的內在力量的關係,也許他就不用去問妻子了。同樣,如果他的妻子研究過這個問題,也就能給他一個滿意的回答。

這裏,我們就來談談一個人怎麼才能使別人感覺到你有力量——一種征服人的力量。

因此,一個人有沒有力量,同他們身體形狀有重要關係。也就是說,隻要你注重身體語言表達,你就能得到一種力量的自我完善。

比如,當別人長時間看著你,繼續不斷地注視,是表示此人事實上具有充分的力量。注視是身體語言的一部分,在交流、溝通上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所謂的身體語言,就是使用身體來表達,甚至擴充我們所要講的話。不過。偶爾則表示出和所說的話背道而馳的含義。

說話可以漫天撒謊,但因為身體語言是無意識的表現,所以不容易掩飾。對於不喜歡的人要用語言說喜歡是很簡單,但同時,卻會像在做“不”的表示一般,無意識地搖著頭。

這種無意識表現的身體語言,正可以和力量問題一並思考。除了能坦然被注視的能力之外,也要根據回視對方來企求和對方同一化的能力——這種東西正可以解釋為身體語言。

但是,一般人對“不禮貌的視線”,都會感到焦急或憤怒。因為有被侵犯的感覺。能夠樂在其中的人,是非常有力量的人,並且期待遭遇侵略性的人物,進而享受這種邂逅。

雖然這種侵略性的眼神可能佯裝出來,但不可能蒙蔽了我們的反應。隻要不是和對方同等地具有攻擊性,總會認為被注視是很不愉快的事。

如果自己的內部不存在真正的力量感覺,根本無法佯裝好像有充分的力量,或行動時好像有充分的力量。這種力量的感覺,正是要開始進行力量遊戲之前,身上必須具備的東西。

那麼,究竟這種內在的力量應該達到何種程度呢?有什麼方法可以充實我們內在性的自己呢?

亞曆山大·羅恩博士在其著作之中,針對這一點提供了不少關鍵性的答案。他舉出好幾個因身體有問題,而飽受精神之苦的患者當作例子加以說明。身體的機能如果未能充分呈現作用,隨著行動樣式也無法充分發揮其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