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穆斯林網絡傳媒研究(3 / 3)

(一)中國穆斯林網絡傳媒對中國穆斯林傳統文化發展的深刻影響

從伊斯蘭教傳入中國的那一刻起,中國穆斯林群體就開始在中國繁衍發展。千百年來,中國穆斯林在祖國這片土地上生存、繁衍,經受了曆史變革的滄桑,也在不同時代為國家的發展進步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特別是近代以來為抵禦外敵入侵,謀求中華民族的解放作出了英勇的鬥爭和犧牲。但是多少年來中國穆斯林各民族對於自身文化的傳承方麵顯得越來越處於兩難的境地。在民間表現最為明顯的是“念經與念書”的兩難選擇,以往認為念書會削弱信仰的“多讀書即遠教”“官到三品就反教”

。現在也認為念書會獲得更多的生存和發展機會,而念經隻有成為阿洪,才能獲得社會地位和認可,否則,也僅僅是自身文化的單方麵提高,所學知識和阿語或者波斯語等很難有發展機遇。多少年來,普遍認為中國穆斯林在清真寺的學習都是宗教教育。這樣的認識導致中國穆斯林接受本民族文化及其承傳的路徑越來越狹窄。中國穆斯林從整體上走向了本民族文化的斷層,普通民眾的信仰就建立在父傳子受的家庭傳承方式上,對於自己民族和伊斯蘭文化的了解幾乎近於空白、無知,僅有的便是虔誠敬意的信仰之意。掌握著一定伊斯蘭文化知識的阿洪、滿拉階層,由於特殊的體製管理和中國伊斯蘭教的門戶之見,使原本意義上的傳教被摻進了利益的私念,中國穆斯林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近些年來不論是《古蘭經》的翻譯,還是“聖訓”的譯介、翻譯及經注和教義、教法著作的漢譯等等,都為中國穆斯林利用漢語學習伊斯蘭文化提供了方便。中國穆斯林網絡傳媒的出現,不僅提供了傳播的功能,而且解決了中國穆斯林除清真寺外在其他地方無法學習本民族文化知識的困難,中國穆斯林網站為中國穆斯林民眾提供了包括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內容的電子學習工具,為有條件的穆斯林提供了學習的機會。雖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但是對於中國穆斯林傳統文化的影響具有深遠的意義。

(二)中國穆斯林網絡傳媒為中國穆斯林提供了虛擬的交流空間

網絡的出現,使人們的生活在現實世界之外又有了一個虛擬社會,在這樣的虛擬世界中,上網的人們可以借助網站提供的各種服務,在網絡中實現現實生活中的許多情節。如資料檢索、聊天、社區聚會、辯論、學習等等。網絡中各式各樣的網站,為受眾提供的虛擬情景下的服務內容,任何訪問者都可以參與到這個虛擬的世界。中國穆斯林網站也為其訪問者提供了這樣的虛擬場景。各種聊天室、社區、論壇以及博客等

,都為中國穆斯林提供了一種虛擬環境下的交流場所,穆斯林網站的網民或者網友可以在網絡的虛擬環境中,自由大膽地交流、交談和發表自己的觀點。可以說中國穆斯林網站為自己受眾提供的這些虛擬交流空間,實現了中國穆斯林在大眾傳播媒介上進行自我表述的願望,是中國穆斯林曆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情。而且中國穆斯林網站都由中國穆斯林建立和創辦,他們與中國其他穆斯林一樣,在遵守國家法紀的情況下,也在自己的生活和日常行為中謹守著伊斯蘭教規定的穆斯林應該踐行的行為準則,因此,中國穆斯林網站在為其訪問者提供了虛擬交流空間的時候,嚴格控製了一些不健康的和會產生不良社會影響的內容,盡量避免其他網站的“雙刃劍”社會效應

,為網絡社會的虛擬交流空間提供了一塊淨土。

(三)中國穆斯林網絡傳媒對中國穆斯林傳統認識的深刻影響

伊斯蘭教是入世的宗教,也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宗教,伊斯蘭從來不排除、不反對、不禁止有益於人類進步的科學發明和創造。被譽為網絡時代的21世紀,伊斯蘭教的傳播也已經進入網絡時代,網絡自身的特殊屬性對中國穆斯林民族的認知觀念形成衝擊,甚至給傳統的穆斯林社會和家庭帶來新的考驗和挑戰

。網絡具有開放性、自由性和虛擬性等特點。首先中國穆斯林網站會對中國穆斯林傳統的家庭信仰教育產生影響,由於中國穆斯林網站的內容會涉及各教派的觀點,加之網絡社區中不同觀點的爭論等等,使原來由於封閉和獲知渠道的單一,而造就的家庭信仰教育服務於某一派別或門宦的單一形式得以打破;其次是中國穆斯林網站提供的學習環境和知識問答、社區討論等形式的服務,使中國穆斯林傳統的信仰層麵和宗教認知層麵隻有通過請教阿洪等才能解決的問題,進而可以通過訪問中國穆斯林網站得以解決,這樣就對傳統的“宗教權威”產生影響;再次是中國穆斯林網站為受眾提供了一種相對自由的發表不同認知觀點和言論的渠道,使在現實穆斯林社會中可能被認為是敏感的話題,在這裏可得以發表、討論和爭辯;第四是個別中國穆斯林網站中一些與傳統中國穆斯林信仰文化相異的觀點,借助於網絡技術而得到傳播,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受眾,進而在中國穆斯林民眾中產生認知上的影響。

五、結束語

網絡的出現和迅速發展,給世界上不同的國家和民族帶來不同的影響。中國穆斯林網絡傳媒的出現和發展,對於中國穆斯林社會的發展也將會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使以往的信息傳遞、文化教育、娛樂方式等都會產生不同形式的變化和轉變。但是,由於各種原因、條件的限製,現在看來中國穆斯林網絡傳媒從起步和發展的初期,在擁有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麵臨著一定困難,如何解決,關係到未來中國穆斯林網絡傳媒能否順利發展。我們期待著中國穆斯林各網站的創辦者和建立者知難而進,創辦出一些可與主流網站相媲美的中國穆斯林網站,為中國穆斯林網絡傳媒的受眾提供優質的信息獲知載體。同時,借助網絡傳播這一現代技術條件下的途徑,實現中國穆斯林在更大範圍的自我表述,並獲得一定網絡空間的話語權。

----------

注釋

①1998年5月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聯合國新聞委員會年會上講道:“在加強傳統文字和聲像傳播手段的同時,應利用最先進的第四媒體———互聯網,以加強新聞傳播工作……”,從此“第四媒體”廣泛使用。1999年4月,在北京召開的第二屆亞太地區報刊與科技和社會發展研討會上,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中國科協主席周光召在開幕詞中,引用了安南關於互聯網的“第四媒體”一說,從此“第四媒體”的稱謂在我國廣為流傳。有學者指出“第四媒體”的說法不準確,因為按照各種大眾傳媒形態的出現,加上書籍、電影等,應該將其稱為“第九媒體”。其實“第四媒體”僅僅是從時間排序上的一種形象說法,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定義。當代中國穆斯林網絡傳媒研究此前,1997年已經有人將互聯網比作“第五媒體”。至2000年,“網絡媒體”開始取代“第四媒體”“第五媒體”的稱呼,成為相對規範的概念(林衢:《關於網絡媒體的幾個問題》,載《徐州師範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3期)。本文敘述中所指中國穆斯林網絡傳媒包括中國國內穆斯林創辦、建立的穆斯林網站和可供中國穆斯林閱讀的網站及我國其他一些主流網站中設立的有關介紹伊斯蘭教和穆斯林文化的版塊等。

②趙曙青、王虹主編:《網絡時代的宗教傳播》,第61頁,第27頁,第98~145頁,第111頁,第125頁,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民族發展研究所,2005年。

③楊振山、龔沛曾主編:《計算機文化基礎》,第232頁、第256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④黑保旭:《進入網絡時代的伊斯蘭》,載《中國穆斯林》2001年第4期。

⑤ScottThumma(2002),ReligionandtheInternet,CommunicationsForumlectureattheMassachusettsInstituteofTechnologyonApril18,2002.轉引自趙曙青、王虹主編:《網絡時代的宗教傳播》,第27頁,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民族發展研究所,2005年。

⑥LorneL,Dawson(2001),CyberspaceandReligiousLife:ConceptualizingtheConcernsandConsequences,APaperPresentedatThe2001ConferenceinLondon,轉引自趙曙青、王虹主編:《網絡時代的宗教傳播》,第27頁,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民族發展研究所,2005年。

⑦PhilipSeib(2004),Thenewsmediaandthe“clashofcivilizations”,Carlisle:U,S,ArmyWarCollegePress,p,5.轉引自趙曙青、王虹主編:《網絡時代的宗教傳播》,第27頁,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民族發展研究所,2005年。

⑧趙曙青、王虹主編:《網絡時代的宗教傳播》,第61頁,第27頁,第98~145頁,第111頁,第125頁,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民族發展研究所,2005年。

⑨筆者根據從新浪、網易、百度等網站檢索結果和穆斯林網址大全綜合。

⑩趙曙青、王虹主編:《網絡時代的宗教傳播》,第61頁,第27頁,第98~145頁,第111頁,第125頁,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民族發展研究所,2005年。

(11)李良榮著:《新聞學導論》,第115頁,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2)李良榮著:《新聞學導論》,第115頁,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3)孫國林:《網絡傳播發展綜述》,載《成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第1期。

(14)劉辛元:《中國互聯網:政府與企業合作的結晶———互聯網發展12年的回顧與展望》,載《經濟與社會發展》2006年第3期。

(15)王作安:《當今國際宗教問題的主要特點》,載《中國宗教》2001年第5期。

(16)趙曙青、王虹主編:《網絡時代的宗教傳播》,第61頁,第27頁,第98~145頁,第111頁,第125頁,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民族發展研究所,2005年。

(17)王照俠:《網絡環境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載《青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3期。

(18)趙曙青、王虹主編:《網絡時代的宗教傳播》,第61頁,第27頁,第98~145頁,第111頁,第125頁,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民族發展研究所,2005年。

(19)王永亮:《西北回族社會發展機製》,第155頁,寧夏人民出版社,1999年。

(20)中國穆斯林網站博客首先從中國穆斯林網出現,緊隨其後其他穆斯林網站也相繼推出。

(21)網絡中提供的虛擬交流空間為社會進步和發展起到促進作用,網絡中不健康的內容,不但影響到受眾個人生活和思想,而且嚴重的會危及家庭和社會。所以說,網絡的出現,就像一把雙刃劍呈現在整個世界,如何利用其虛擬的表現形式,將會產生利與弊的不同結果。利,自不言說;弊,近些年表現出的色情、青少年網絡成癮等網絡問題已引起社會的極大關注。

(22)黑保旭:《進入網絡時代的伊斯蘭》,載《中國穆斯林》200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