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國穆斯林網絡傳媒發展麵臨的機遇與困難
隨著通信和計算機及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結合應用,當今社會已經被認為是進入信息時代。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使整個世界越來越離不開互聯網。中國穆斯林網絡傳媒作為互聯網中的一部分,它在現有環境下的發展還存在一定的困難。
(一)麵臨的資金困難
網站的製作和開通等等支撐網站在互聯網中能夠正常運行的條件是具有懂得網站製作的技術人員、運行中需要的管理人員和設備等最基本的基礎條件,而要具備這些條件,就需要一定數額的持續不斷的資金支持。中國穆斯林網站普遍都是由一些穆斯林社會團體、伊斯蘭學校或阿語學校、清真寺及穆斯林個人創辦。他們有的是在網絡快速發展的今天,為了利用互聯網這樣一個新的網絡傳播的平台宣傳伊斯蘭文化和穆斯林文化,所創辦的網站具有非常明顯的伊斯蘭和穆斯林特色;有的是為了宣傳自己學校和單位,因為自身是具有穆斯林或者伊斯蘭文化特色的單位和團體(如各地的阿語學校、伊斯蘭學院和有關穆斯林刊物的電子版網站等);有的是一些知名的清真寺為了介紹自己清真寺的概況和特色;有的是一些個人出於對自己信仰的伊斯蘭文化的崇敬和虔誠,意在通過網站這樣一個新的快速的傳播載體和途徑,而運用自己掌握的技術製作宣傳伊斯蘭和穆斯林文化的網站,為傳播伊斯蘭文化盡一份力,等等。這些穆斯林網站從開通伊始,絕大多數僅依靠個人或者參與人的義務維護來不斷補充和更新網站內容,可以說中國穆斯林網絡傳媒從在互聯網上出現的那一刻起,就已經存在著後續發展的資金困難。雖然有些中國穆斯林網站就像穆斯林刊物一樣會得到一些中國穆斯林群眾“乜貼”的捐助,但是由於中國穆斯林整體上還處於接受漢語教育水平相對落後的狀況,使用和通過中國穆斯林網站獲得信息的受眾數量自然受到影響;同時,由於網絡是一種新的傳播途徑,中國穆斯林民眾對其認知的過程與網絡發展的過程和速度形成了極大的反差。因此中國穆斯林網站要獲得資金或者更多的資金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很大的困難。在20世紀的科學技術發展中出現,在21世紀將會得到極大發展的這一新的傳播載體(被稱為當今社會的“第四媒體”),中國穆斯林能否在現有的基礎上利用這一傳播載體,傳播和弘揚伊斯蘭及穆斯林文化,促進中國穆斯林各民族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中國穆斯林網站當下麵臨的資金問題直接關係到其未來的發展。
(二)麵臨著受眾相對較少的困難
受眾是個特定的傳播學意義上的概念,泛指媒介信息的接受者
。“重視受眾是一切新聞媒介興旺發達的起點。重視受眾的新聞媒介不一定是非常成功的媒介,因為新聞媒介的成功還有其他因素,但不重視受眾的新聞媒介絕對不會是興旺發達的媒介”
。互聯網的出現,使網絡傳播成有史以來發展最迅速、用戶增長最快的傳播方式,網絡傳播以其數字化、全球性、實時性和交互性等特征完全改變了傳統的傳播方式,賦予了人們一種全新的生活理念,使人們對世界的認識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深化和擴展:它改變了人們對於知識的組織和信息的流通,它對全球文化的傳遞起著巨大的作用,對社會發生著深刻的全麵的影響
。
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中國上網用戶總數已達1.11億人次,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在1.11億用戶中,寬帶用戶為6430萬人,比2004年增加了2150萬人,增長率為50.2%;中國上網計算機數達到4950萬台,比2004年年末增加了790萬台,增長率達到19.0%
。可見我國的互聯網受眾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在不斷增加。中國穆斯林網站的出現和發展,與我國其他領域的網站基本上同步,但是由於中國穆斯林網站作為我國網絡傳媒領域的一個特殊的群體,它所承載的內容絕大多數與伊斯蘭教和中國穆斯林相關以及中國穆斯林群眾比較感興趣的內容和信息,所以它的受眾主要是以中國穆斯林和其他一些對伊斯蘭教、中國穆斯林感興趣的非穆斯林人士和研究人員。這樣的傳播內容和這樣特殊的受眾對象,決定了中國穆斯林網站受眾數量較少的現實。中國穆斯林網站的受眾對象普遍認為是10個傳統上全民族信仰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和漢族、藏族、蒙古族、傣族等其他民族中一些信仰伊斯蘭教的民眾。在這些受眾群體中,由於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麵的原因,有相當一部分人就像因為沒有漢語文化水平不能閱讀報紙一樣,他們不能完全接受和使用網絡傳媒。同時,由於網絡傳輸技術和使用網絡需要付費,而我國穆斯林民族的人口絕大部分分布在西部特別是西北少數民族欠發達的農村地區,經濟條件較差,客觀上限製了他們直接成為中國穆斯林網絡傳媒的受眾。
(三)麵臨認知上的困難
20世紀90年代以來,互聯網的出現和快速發展,對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深刻影響,宗教受到互聯網的影響也日益深廣。各個國家都有數量不等的不同宗教的機構和組織創辦的宣傳自己信仰宗教的網站。據統計,“截至2000年年底全世界的總人口約60.55億,宗教信仰者約51.37億,占世界總人口的84.8%。”
,而占世界人口1/5強的穆斯林
,約占世界宗教信仰者的1/3。中國穆斯林與世界其他國家的穆斯林由於信仰伊斯蘭教,從而情感上具有一定的認同感,然而中國穆斯林由於生活和生存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千百年來經受和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形成了以信仰伊斯蘭文化為基礎和核心的具有獨特文化特色的中國穆斯林各民族文化。這樣的文化有其積極的因素,也有消極因素,一直伴隨著中國穆斯林社會的發展。
互聯網的出現和迅速發展是一個新生事物的迅速崛起,中國穆斯林網站在中國穆斯林社會也是如此。互聯網對於中國穆斯林來說,從表麵看與自己的信仰文化和民族文化關係不是非常密切,但是一些網站提供的一些服務內容普遍會得到中國穆斯林的接受,相反,由於中國穆斯林網站具有宣傳伊斯蘭知識,為受眾提供一些在其他網站無法得到的諸如《古蘭經》誦讀、檢索,電子文本下載以及“聖訓”、教義教法解讀的內容;還可以提供網絡音頻、視頻談話和訪談等內容的服務。可以說這些基於網絡技術建立的新的網絡“哲瑪提”,對於穆斯林之間的交流和伊斯蘭教的傳播有很強的時代意義。但是多年來中國穆斯林由於中國伊斯蘭教內部的教派分歧,新老教派在一些問題上的不同認識,教派、門宦內部由於各種原因存在的不同的派係的爭議等等問題,長期以來造成了中國穆斯林對於自己內部出現的一些與伊斯蘭教或者穆斯林文化相關的事情,總是要首先分析或者分清是否屬於自己派別的觀念。20世紀80年代以來興起的穆斯林報刊多年來被貼上了“新教”宣傳工具的標簽。中國穆斯林網站的出現同樣如此,不了解的人認為其負麵效應太大不予接受,即使一些接受並使用的人,也提高“警惕”觀察著其中的內容和觀點。因此,曾經出現過一些清真寺有一定漢文化和計算機基礎的教長和阿洪想買計算機上網被清真寺寺管會和其他坊民阻止和反對的事例。有些清真寺的阿洪雖然認識到了學習和應用網絡的好處,但考慮到各方麵的原因而不敢直接表態。所以,對於中國穆斯林網站的認知,在中國穆斯林內部由於各方麵的原因存在這樣那樣的困難。就像阿語學校和穆斯林刊物20多年來雖然有了一定的發展,但一直也是舉步維艱地在兩難的境況下生存一樣,中國穆斯林網站的發展可能也要有一段經受認知的過程。比如,在經濟基礎較好的地區,中國穆斯林群眾自己捐款,耗資幾十萬、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清真寺會不斷地被修建或者重建,但是由於傳統認知上的原因,中國穆斯林群眾對於阿語學校、穆斯林刊物和網站運行經費的捐助還停留在一小部分人和小額的範圍內。可以說,這種認知誤區下的中國穆斯林在利用現代傳播媒介傳播伊斯蘭教和穆斯林文化時,將會錯過良好的發展時機。
(四)如何定位發展方向的問題
網絡是一個相當開放和自由的係統,它所帶來的信息使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的文化傳統、宗教信仰、思想觀念、意識形態等各方麵的衝突與交融達到了前所未有程度
。網絡傳播語境下世界各地的網站都先後經曆了不同發展階段和路徑,我國主流網站的發展也經曆了從不成熟到成熟的不斷適應社會發展的過程。比如幾年前,在我國網絡迅速發展和普及的時候,中國幾大主流網站在用戶申請使用免費郵箱大幅度增加時,紛紛通過各種途徑宣傳和實行免費郵箱向付費郵箱的過渡,這一改變,使一些網站原來固定的用戶紛紛改換門庭,走向一些提供免費郵箱的網站。從而導致一些本來發展勢頭較好的網站訪問量大減,一些正在尋求機遇發展的網站的訪問量劇增。最終在網絡上出現的這一當時最與用戶利益相關的一項改革行動在很短的時間內夭折。許多網站又恢複了提供免費郵箱的服務。當時出現的QQ等提供網絡聊天的工具也曾有過這樣的經曆。凡此種種事例說明,網絡作為當今社會迅速崛起的一個新的媒介,它在發展中會麵臨許多與發展方向有關的問題和困難,如何定位和把握網站的發展方向成為一個關鍵的問題。主流網站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通過上市融資、刊載廣告和開發其他可行的收費項目等途徑解決了網站的資金問題,並在發展中不斷明晰了網站的發展方向。
中國穆斯林網站是我國網絡傳媒中的民族和宗教類網站,由於伊斯蘭教強調的世俗性,所以中國穆斯林網站又不是純粹意義上的民族宗教網站,它提供和反映的內容也有很大部分是社會性的,隻是這種網站的受眾群體比較單一。這種情況表現出中國穆斯林網站在未來的發展中除依法辦網之外,如何把握發展方向和機遇,走出一條中國穆斯林網站的自我發展之路,通過網絡傳媒的傳播方式進行當代中國穆斯林向他者自我表述,使更多的人了解伊斯蘭教和中國穆斯林的方方麵麵。其中,具體如何發展,中國穆斯林網站在今後的不斷探索中要走的路還很長。
四、中國穆斯林網絡傳媒對中國穆斯林的影響
近年來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使其成為主要的大眾傳播媒介之一,同時由於互聯網提供的信息傳播速度非常快,使受眾的信息發布和接受可以在瞬間完成,而且這種傳播信息的方式呈現出一個“點對麵”的形式,任何一條信息不論以何種方式被呈現在一個網站或者從某個網站的某個欄目發出,其閱讀者將是整個世界的訪問者,與傳統的電視、電台和報刊等大眾媒介的信息傳遞中的可控性和嚴格的管製性不同,網絡傳播已經打破了這種信息傳播中的堡壘。“隨著20世紀90年代中期,互聯網大潮的到來,互聯網研究馬上吸引了各領域學者的興趣。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它不僅是一種傳播媒介,而且具有一些可能改變社會和世界的特征:經濟學家視之為‘競爭性市場’,每個在網上的人所極力爭取的就是一種稀缺資源的‘注意力’,同時又是一個蘊涵著巨大商機的信息經濟載體;政治學家認為網絡拓展了‘公共領域’,‘重新點燃了200年前托馬斯·傑費遜由個人推動民主的夢想’;國際政治和社會學學者看到了互聯網帶來的全球化的契機;社會學學家注意到了網絡的虛擬性……提出了虛擬社區的概念……”
可見,互聯網對於當今世界影響之大,已經波及各個行業和領域。在我國,互聯網在提供便捷的信息交流的同時,也為各個領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它對國民的意識和觀念等方麵影響更為深遠。中國穆斯林群體是一個在我國因為信仰伊斯蘭教而形成的有著久遠曆史的群體,約2000萬人口分布在全國各地。網絡傳媒對於穆斯林的影響不僅表現在社會生活方麵,而且表現在信仰意識等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