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軍
21世紀,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網絡傳播方式的發展速度日新月異,互聯網將當今世界帶入了網絡時代。隨著互聯網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與此相關的其他諸如辦公自動化等方麵配套技術的不斷進步,已經使社會的發展越來越離不開計算機,越來越離不開網絡傳媒。網絡傳媒正在悄無聲息、全方位的對整個世界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等各方麵產生著重要影響並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使人們的工作、生活等方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自從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以來,互聯網在我國的迅速普及,許多單位和個人為了介紹和宣傳自己,都紛紛建立了自己的網站。作為中華民族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國穆斯林各民族,在同一個信仰文化體係下,有著在民族發展中諸多的共同性,同時,他們又有著各自民族特征的民族個性。在生存地域上他們又多處在西部貧困和邊疆地區,因此在這個時代,中國穆斯林各民族如何緊跟時代步伐,駕馭和使用互聯網這駕快車,締造燦爛絢麗的新生活,成為當前中國穆斯林各民族麵臨的一個難題。本文擬從中國穆斯林網絡傳媒(網站)
的出現、現狀、麵臨的困難和影響等方麵作一些探討。
一、網絡傳媒的發展與中國穆斯林網絡傳媒的出現
1954年,美國軍方的半自動地麵防空係統將遠距離的雷達和測控儀器所探測到的信息通過線路彙集到某個基地的一台IBM計算機上進行處理,再將處理好的數據通過通信線路送回到各自的終端設備。這種把終端設備、通信線路、計算機連接起來的形式,就可以說是一個簡單的計算機網絡了。到了20世紀60年代中期,美國出現了將若幹台計算機互聯起來的係統。成功的例子就是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AdvancedResearchProiectAgency)在1969年將分散在不同地區的計算機組建成的ARPA網,它也是Internet的前身。到1972年,有50餘家大學和研究所參與了與ARPA網的連接;1983年,已有100多台不同體係結構的計算機連接到ARPA網上。ARPA網在網絡的概念、結構、實現和設計方麵奠定了計算機網絡的基礎,它標誌著計算機網絡的發展進入了第二代。到了20世紀70年代,不少公司推出了自己的網絡體係結構,但不同公司的體係結構的網絡設備要想互聯十分困難。然而社會的發展迫使不同體係結構的網絡都要能互聯。因此,國際標準化組織ISO(InternationalStandardOrganization)在1977年設立了一個分委員會,專門研究網絡通信的體係結構,經過多年艱苦的工作,於1983年提出了著名的開放係統互聯參考模型OSI(OpenSystemInterconnectionBasicReferenceModel),給網絡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可以遵循的規則。從此,計算機網絡走上了標準化的軌道,使計算機網絡發展進入了第三代。進入20世紀90年代,隨著信息高速公路計劃的提出和實施,Internet的建立,形成一個跨越國界範圍、覆蓋全球的網絡。Internet已成為人類最重要、最大的知識寶庫,使計算機網絡進入到第四代。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及其在全球的驚人擴張以及在地域、用戶、功能和應用等方麵的不斷拓展,使其成為20世紀末對整個人類社會最具影響力的事件,對現實世界的政治、經濟、文化及社會等方麵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使當今世界已進入一個以網絡為中心的時代,網上傳輸的信息已不僅僅限於文字、數字等文本信息,越來越多的包括聲音、圖像、視頻在內的多媒體信息要在網上交流。網絡服務層出不窮並急劇增長,其重要性和對人類生活的影響與日俱增。我國從1988年起在網絡基礎設施上進行了大規模投資建設,使覆蓋全國範圍的數據通信網絡已初具規模,為連接Internet和其在我國的普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1994年我國通過國內骨幹網正式與國際Internet連接,並開通了Internet的全功能服務
。
因此,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至今,網絡傳播開始在我國迅速發展和普及。由於管理、技術和經濟等方麵的原因,參與網絡傳媒的門檻要比電視、廣播和報紙雜誌等媒體低。而且由於網絡傳媒是基於網站和技術基礎上的傳播方式,具有了傳統媒體電視的視聽、廣播的聲音和報紙雜誌的圖文以及通話等方麵於一體的傳播功能,具有傳播意義上的絕對優勢,還有方便、快捷、製作和可以下載保存等優勢。因此,許多單位和個人為了介紹和宣傳自己,都紛紛建立了自己的網站或者網頁。
在這樣一個時代大背景下,就像20世紀前期中國穆斯林創辦刊物,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直至今日的中國穆斯林社會團體、清真寺和學校創辦報紙雜誌,積極倡導中國穆斯林發展經濟、文化、教育,實現中國穆斯林的發展和在社會中的自我表述及文化自覺行動一樣。一些中國穆斯林各民族的社會團體、清真寺和學校以及一些懂得計算機和網站製作的個人,在這樣一個新的傳播媒介出現後,製作了一些基於傳播伊斯蘭文化和介紹中國穆斯林各民族以及刊發有關中國穆斯林各民族相關信息的網站。形成了最初的中國穆斯林網絡傳媒的雛形,在最初隻有十幾個網站,經過近十多年的發展,“有關伊斯蘭、穆斯林方麵的網站近百個”
,現在我們從網上能夠搜索到的中國穆斯林網站有70多個。這就是中國穆斯林的網絡傳媒。
二、中國穆斯林網絡傳媒的發展及其現狀
網絡的出現,對於整個世界的影響是深刻而久遠的,也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但是由於互聯網的普及程度不同,基督教無疑在對網絡的運用上領先一步。一些調查數據顯示
,美國的宗教網絡大約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發展,在2000年左右即有近半數教派擁有自己的網頁,目前則是幾乎所有派別或會所(congregation)都建立了網站和網頁。‘宗教網站的發展幾乎超出了任何現存的搜索引擎和網站指南’”
。相對與互聯網在世界上的興起和發展及其他國家和地區利用的時間,“穆斯林世界雖然起步較晚,互聯網的發展也非常迅速。在2000年前後,絕大多數以伊斯蘭教為核心內容的網站由在西方國家,尤其是在美國的穆斯林建立起來,並以英文為主要語言。21世紀以來,互聯網逐漸向東南亞穆斯林國家,中東和北非國家延伸,阿拉伯語、馬來語等語種的伊斯蘭網站相繼建立。從2000年至2004年,伊朗和巴基斯坦的互聯網使用人數都增長了10倍以上。不過,從人口比例角度看,由於受到種種條件限製,穆斯林國家的互聯網和阿拉伯語宗教網站的發展尚無法與發達國家相比。2004年年初的一項調查顯示
,全世界國家按互聯網使用人口比例排序,沒有一個穆斯林國家進入前25名。在中東穆斯林世界,互聯網使用人數僅占5%,其他地區的穆斯林國家如印尼和巴基斯坦則更低。這種情況的出現與穆斯林世界的經濟發展水平有關,也與政府對網絡的控製有關”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網絡對於穆斯林世界的影響越來越深遠,在整個世界的發展中,穆斯林利用和接觸網絡傳媒的人會越來越多。據資料顯示,世界上主要的伊斯蘭教網站有462個
,再加上穆斯林世界的其他類包括或者包含伊斯蘭教或者穆斯林內容的網站,世界穆斯林社會的網絡傳媒陣容遠不止這些,數量肯定還會更多。
中國穆斯林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穆斯林的一部分。中國穆斯林自己的網絡傳媒的起步與中國網絡傳媒的起步和發展基本上同步,但是由於技術、意識、經濟和文化等原因,不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來看,其發展速度在網絡傳媒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還顯得比較緩慢,與中國的網絡傳媒距離越拉越大。我們通過網絡檢索工具現在能夠檢索到的伊斯蘭或者穆斯林網站有80多個
。它們是中國穆斯林、東方穆斯林、開遠阿專、伊斯蘭之窗、伊斯蘭之光、伊斯蘭之聲、中國伊斯蘭在線、廣州穆斯林互助社區、賽倆目、中文伊斯蘭學術城、綠色中華、伊斯蘭真理網、星光、聖城麥地納之聲、伊光園、伊光園公益網、穆民先驅、伊呼、穆斯林服務網、信仰之窗、清真食品園、甘肅臨夏中阿學校網、穆民之聲、武穆壹書、長治穆斯林網站、伊光下的青年、天涯穆斯林、三亞新輝、中國伊斯蘭網絡聯盟、中國哈桑—伊斯蘭網絡聯盟、義務穆斯林、星月、《古蘭經》信息網、穆斯林網址大全、穆斯林網址導航、伊斯蘭人文學術(伊學網)、中國哈爾濱穆斯林網、青海穆斯林、回族在線、穆緣(穆斯林交友中心)、穆斯林圖書網、北京穆斯林青年俱樂部、綠色穆苑、中國穆斯林青年網、中華回族、伊斯蘭問答、雲南納家營清真寺、伊斯蘭教指南、穆斯林青年網、中國穆斯林婚介網、穆斯林家園、穆斯林、北美華人穆斯林青年聯誼會、心靈家園、伊斯蘭基督教真理、東方阿拉伯網站、維吾爾伊斯蘭在線等等網站(見附表)。
說明:本表所列網站是筆者2006年8月8日通過網絡檢索能夠正常打開的網站,還有一些中國穆斯林的網站因故關閉或者暫時不能打開的、未收入此表。
我們能夠從網上檢索到的這些中國穆斯林網站來看,他們主要表現為:
(一)這些網站的建立和創辦者
一是由中國伊斯蘭教宗教組織、團體、機構建立的宣傳伊斯蘭教和穆斯林文化等內容的網站;二是由一些穆斯林的文化企業建立的網站;三是由中國清真寺等伊斯蘭教活動場所或者其他機構和個人建立的介紹中國清真寺等內容的網站;四是一些穆斯林個人建立的宣傳和介紹伊斯蘭文化及穆斯林文化的網站;五是一些主流網站或者其他類型的網站中建立的介紹宗教文化的網頁和板塊等。呈現了網絡語境下的中國穆斯林網絡傳媒的雛形。
(二)中國穆斯林網站與我國其他類型的網站相比,雖然起步基本在相同的時期,但是由於各種原因,多數中國穆斯林網站的發展速度還比較緩慢
比如網站的首頁是網站的門麵,同時也是一個網站為訪問者提供檢索自己所需內容的起點。所以說首頁設計可以直接體現網站的風格,直觀的表現網站的內容。雖然近年來,一些穆斯林網站的首頁設計在不斷地完善和進步,首頁設計已經與主流網站基本差不多,但是要走的路還很長,建立和創辦網站及其參與者的任務還很艱巨。
(三)中國穆斯林網站的內容在不斷豐富和增加。網絡或者說網站傳媒在我國開始興起的時候,我們看到的穆斯林網站多數頁麵製作簡單,欄目相對較少,內容也比較單一,隨著網絡傳播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穆斯林網站也經過了一個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欄目在逐漸地增加,可供瀏覽閱讀的內容也在不斷地添加。諸如中國穆斯林網現在有15個欄目;伊斯蘭之光有10多個欄目;伊斯蘭視窗有10多個欄目等等。
(四)大多數網站為受眾提供《古蘭經》、“聖訓”等伊斯蘭文化知識的學習和檢索的內容
中國穆斯林網站基本上都是以介紹和弘揚伊斯蘭和中國穆斯林文化為服務宗旨,因此,絕大多數中國穆斯林網站都提供《古蘭經》的檢索、視聽、誦讀等方麵的內容和“聖訓”等涉及伊斯蘭教法、教義的內容,以及介紹中國穆斯林各民族文化特點和研究成果的內容等等。為穆斯林學習和非穆斯林了解穆斯林文化提供了一個網絡傳播下的交互平台。
(五)為中國穆斯林提供了虛擬的交流空間
中國穆斯林多年來在現實生活中主要以家庭和清真寺(哲瑪提)承繼著伊斯蘭文化和民族文化,由於生活和不同的現實背景的種種條件限製,使中國穆斯林的自由交流空間有限,網絡這種可以提供虛擬空間的平台,為中國穆斯林的交流、自由辯論、學習等提供了比現實更為廣闊的公共空間,在現實中,不論對外還是對內被認為是敏感或者不好意思提及的問題,在這裏都可以自由的討論和探討乃至爭論,使不同的觀點和思想得以充分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