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弭兵策》一文則直論現實,頗有見地。“國家之有兵,其尤鳥獸之有爪牙乎,鳥獸無爪牙,不足以自衛;國家無兵,不足以保治安。雖然輕用爪牙必禍其身,濫編行伍必殃其民。古先哲有言曰:兵貴精,不貴多,多則徒為民害。吾國今日之貧弱,雖有多端,而兵製不良,不能寓兵於農一大原因也。以中國四萬萬之眾,每人年食米一石,需米四萬萬石,且不耕而食者十之六七,其餘泰半充兵。而此粟何由出?近年南北搆釁,農多歸伍,貧民饑饉而死者,不知凡幾。外人利我內訌,源源不絕輸以槍械,而政府不敢問黠者,爭之。滾滾財源流入異域。欲其不貧,烏呼可夫?貧為弱之本,弱乃亡之由,皆國家濫招兵額不務農事有以致之。孟子生戰國之秋,陳說梁王注重農桑;晁錯處太平之事,猶諫漢帝積粟備荒。農之於國,顧不重且大哉。為今之計,欲弭兵禍,留其精銳者以捍衛國家。餘者息遷為農,地利不失,器具亦備,人民不迫於饑寒,各相樂業。即入伍之卒,亦得晌糧充足,不致流為盜匪。行伍既清,易於訓練,愛國之心油然以升,如是兵不弭而自弭矣”。

詩詞或詠景,或抒懷,或詠史,或贈友,或唱和,或祝壽,內容豐富多彩,表現了她新婚後舒暢愉快的心境。詩詞語言清新雅致,讀之朗朗上口。試列幾首:

“羞共群花競吐芳,幾枝老圃傲秋霜。冷邀靖節為知己,應使花王貶眾香。”(詠菊)

“萬裏晴空月色涼,玉田千頃雪兼霜。交輝雪月渾難辨,不識雪光與月光。”(冬夜即景)

“仙娥何事謫瑤宮,深鎖春山恨不窮。盡日淩波寂無語,羞他桃李笑春風。”(詠水仙)

“郊原楓葉退殘紅,幾度新霜幾陣風。添得虹橋二分月,雅懷不與俗人同。”(和沾如妹次原韻)

“敬將仰止奉知音,擲地文章韻作金。謝女詩才千古羨,班姬史筆萬流欽。不看庾亮三秋月,卻譜嵇康一曲琴。敏慧如君曾有幾,應傾向日野葵心。”(答友人陳旭芙,句首嵌“敬謝不敏”四字)

“湖上風光信不同,蕩橈疑墜畫圖中。山如螺黛湖如鏡,隻少荷花萬頃紅。”(攜外子遊西湖之二)

“永夜迢迢潮思湧,怕觸往時舊痛。許多離恨重重,都是前生種。往事雲煙渾若夢,從此百念皆空,憂樂不與人共,世事水流東。”(桃園憶故人有感)

三首詠史詩均為頌揚古代巾幗英雄,表現了其女性立場。“為父為君不惜身,激昂片語動鄉鄰。城高百雉羆當道,敵掃三軍馬踏塵。北魏木蘭真孝子,忠州良玉愧庸臣。千鈞一發支危局,巾幗英雄孰比倫”(詠沈雲英解道州圍);“慷慨從征寶劍斜,不辭辛苦為阿耶。女郎愧煞須眉士,巾幗英雄有幾家”(花木蘭);“介母千秋孰與儔,三探兒意卻封侯。綿山皆隱甘焚死,賢母佳兒誌兩酬”(介子推母)。

詩中亦有感懷時局的,“驚心歲月去難回,辜負天生作棄材。目擊時艱無力挽,愧儂未具木蘭才”(無題);“改革十年仍似常,未興庶政國民傷。恨儂不是奇男子,空有雄心羨子房”(感時)。

詩詞稿中有“贈金子雲先生壽時”一首值得一提,“海屋添籌日,梅花索笑時;良辰逢上旦,明德樹人師。蘭玉森森秀,喬鬆落落姿,九如為君壽,借以獻靈芝。”當作於1927年隨馬福祥遊江南次上海時。金子雲為上海回族工商界著名人士,熱心於回族公益,於上海回民教育、宗教、文化等事業多有建樹。

除《晦珠館近稿》之外,我們所能見到的馬書城先生詩文作品隻有一首五言詩《謁武侯祠》了。此詩為1943年春作者返故裏成都遊武侯祠時所作,被武侯祠管理者刻石立碑永誌保存。詩碑位於諸葛亮殿西荷塘旁之南壁,即由東向西第二通。碑縱78厘米、寬50厘米,至今保存完好。“髫年違鄉國,歸來鬢已蒼。悲時念艱屯,猾夏倭披猖。驅車越郊坰,寫憂謁祠堂。惠陵近咫尺,殿寢若相望。君臣盛際遇,拜像感遺光。三顧真知己,竭命效才良。雅確高當世,籌策故非常。政峻民無怨,公誠植其綱。信使寧異術,立國此大防。貞元會啟運,多難竚興邦。森森看古柏,遺愛詠甘棠。”署“癸未花朝日峨嵋女史馬汝鄴撰書”

。其感時憂國之情油然而生,心境大不同於15年前了。

----------

注釋

①《晦珠館近稿》自序。以下未注明出處之引文均出自《晦珠館近稿》。

②《晦珠館近稿》“詩詞稿”。

③馬鴻逵:《馬氏族譜·述事集》卷三之“書城太夫人事略”。

④劉東聲、劉盛林:《北京牛街》,175頁,北京出版社,1990年。

⑤馬汝鄰:《馬書城遊武侯祠詩碑及其他》,載《寧夏文史》第四輯。

⑥胡迅雷:《寧夏曆代書畫人物誌略》,載《寧夏文史》第十四輯。

⑦馬汝鄰:《馬書城遊武侯祠詩碑及其他》,載《寧夏文史》第四輯。

⑧李兆成:《武侯祠碑刻沿革與現狀(三)》,載《四川文物》武侯祠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