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幹、東幹語及東幹學研究(2 / 3)

(二)中亞各國宣布獨立後,各國與中國的關係更加密切,來往更加頻繁

許多東幹人發揮了語言相通的優勢,或來回做起了生意,或幫助別人當了翻譯。這樣,東幹人接觸中國各地漢語的機會更多了,不少東幹人很想好好地學習漢語,在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塔什幹郊區的東幹人聚居的農村中就開設了漢語漢文學習班。看來,今後這種學習班會越來越多。對這種發展趨勢,我們應有一定的預見和各方麵的準備。

東幹族從雙語教學發展到多語教學,它向我們展示了一個規律,即生活在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中的人數較少的民族,為了適應社會,為了生存和發展,除了要在一定範圍中使用本民族的語言外,還要掌握該國人口較多的主體民族的語言,並要盡可能地再學會其他的民族語言或外國語言。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也可從東幹族的雙語和多語的實踐中學習到我們應當學習的東西。

三、東幹學研究

東幹學是以東幹人的語言、文學、藝術、曆史、民俗、宗教、經濟等方麵為研究對象的一門學科。它是回族學的一部分,它與漢學(中國學)、中亞學都有密切關係。

早在沙俄時期,俄羅斯人、英國人、法國人就開始注意對東幹人的研究。十月革命後,特別是在20世紀30年代裏,蘇聯結合為東幹人創製文字,對東幹人的語言、民俗進行了一些調查,發表了一些文章,出版了一些書籍,也培養了一些東幹族知識分子。但作為一門學科的東幹學來說,我認為它是在20世紀50年代上半葉,也即1953年、1954年這一段時間裏發展形成的。

任何一門學科的發展形成,都是要經曆一個漫長的過程,也是要具備一定條件的,東幹學也不例外。第一,它必須要有一批研究東幹族各方麵的專家學者,其中要有一批本民族的專家學者,並形成隊伍;第二,要出版較多的並有一定水平的研究東幹族的科研成果;第三,要建立研究東幹族的科研機構;第四,要就東幹族方麵的研究開展國際學術交流。20世紀50年代上半葉,蘇聯正是具備了這些條件的。我還清楚地記得,1953年蘇聯為東幹族創製了以斯拉夫字母為基礎的東幹文;1954年,在蘇聯吉爾吉斯加盟共和國科學院中,在原有的突厥語、東幹族研究室的基礎上成立了東幹學分部(相當於研究所),首次使用了“東幹學”這一名詞;1955年,蘇聯語言學專家G,P,謝爾久琴科教授應邀來我國講學時,也使用了“東幹學”這一名詞。

在前蘇聯研究東幹的著名學者有龍果夫(A,A,Dragunov)、瓦西裏耶夫(B,A,Vasilyev)、切包克薩勞夫(N,N,Cheboksarov)、斯特拉塔諾維奇(G,G,Stratanovich)、李富清(BorsLifchin)、蘇尚洛(MuhammedSushanlo)、依裏亞斯(Iliyasyuspov)、楊尚興(YusufYanshansin)﹑卡裏莫夫(AbdurahmanAnKalimov)、叢瓦孜(TsunvazyYusuf)、老姐兒(ShinloLodzer)等。在其他國家有日本的知名語言學家橋本萬太郎(Hashimodo)、澳大利亞的葛維達(SvetlanarImsky-KorsakOffdyer)和瑞典的布裏吉特(Brigittereiger)等。蘇聯解體後,各國又湧現出了一批東幹學研究者。

2005年吉爾吉斯共和國國家科學院科學出版社出版了由吉爾吉斯共和國國家科學院東幹學學部主任﹑通訊院士穆罕默德·依瑪佐夫擔任主編,有該學部曆史·民族學研究室和語言·文學研究室成員A,A,張﹑M,V,朱瑪孜﹑R,M,依斯瑪耶娃﹑A,S,馬中﹑F,N,哈娃子﹑I,S,十四兒等東幹學學者參加編撰的《東幹學百科全書》一書。《東幹學百科全書》是吉爾吉斯共和國國家科學院東幹學學部全體成員在東幹學研究方麵的又一新的成果。

《東幹學百科全書》(俄羅斯文)的書號是:ISBN5-8355-1435-2,全書399頁。卷首語引用了已故東幹族著名詩人雅斯爾·十娃子寫的兩句詩:一切隨著歲月都將逝去,隻有人民將是永存的!該書分作兩大部分:東幹篇和東幹人物篇。

東幹篇分為11個方麵的內容:①東幹族源問題;②東幹人遷徙的原因和時間;③分布﹑莊園﹑民居;④服飾﹑飲食﹑民間醫學;⑤家庭婚姻關係;⑥經濟活動;⑦宗教與教育;⑧科學;⑨民俗;⑩語言文字和文學;(11)傳播媒體和社團等。在第二部分東幹人物篇中分別按①科學﹑教育界;②文學﹑藝術界;③社會活動家和國家公職人員;④軍隊人員和內戰及反法西斯戰爭的參加者;⑤醫學界;⑥宗教界;⑦體育界等7個界別對著名的東幹人物進行了介紹。

後麵是附錄,其中包括中國回族的人口數字及分布情況;中國回族區域自治和回族鄉(鎮)的情況,以及中國回族中的知名人士的介紹。

在講述東幹族源問題的部分中,提到編者曾參考了白壽彝﹑丁毅民﹑韓道仁﹑馬宵石﹑李範文﹑胡振華﹑馬壽千﹑楊懷中及馬通等的中國學者研究成果。在講述東幹族語言文字及文學部分時,提到中國學者胡振華﹑丁宏﹑海峰都對東幹族進行了研究。在回顧其學部的工作的年表中提到穆罕默德·依瑪佐夫與丁宏合作於1999年出版了《中國回族》一書。在講述中國回族中的知名人士這一部分裏,以小傳形式介紹了鄭和﹑高克恭﹑薩都拉﹑李贄﹑劉智﹑孫鵬﹑丁澎﹑蔣湘南﹑劉格平﹑白壽彝﹑馬堅﹑張承誌﹑胡振華﹑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