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爾吉斯斯坦]穆罕默德·伊瑪佐夫
以吉爾吉斯斯坦與中國國家間關係極富動感的發展為背景,吉爾吉斯斯坦和中國兩個不同、同時又相似的文化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的過程,包括文學,是合理的、自然的。同時學者們對這一進程逐漸提高興趣也是合理自然的。首先,引起學者們注意的是,一些既鮮明又有特色的方麵。例如,現代著名作家和詩人的作品,他們的著作在中國出版、普及、研究以及中國讀者對這些作品的認知。近年來的許多著作都對此作出了證明,包括彭枚的博士論文《在中國學習研究慶給子·愛特瑪多娃的作品》,以及常文長教授的專題學術著作《亞瑟兒·十娃子和中國詩歌》。
慶給子·愛特瑪多娃著作的出版及研究,及其著作在中國的認知,在上述提及的彭枚的論文中有全麵的分析。至於亞瑟兒·十娃子的著作,我第一次在報告中嚐試。
中亞及哈薩克斯坦的東幹作家和詩人的個別作品首次出現在中國是在20世紀50年代。以我們的觀點,這是源於中國學者對東幹語音文字的極大興趣。
1957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主席傅懋勣來到吉爾吉斯斯坦學習創立東幹語音文字的經驗。這不是第一次中國學者嚐試學習創立東幹語音文字的經驗以及把它運用到中國文字的改革中。在海參崴舉行的學術會議上,中國學者極其關注地聽取了東幹學者亞瑟兒·十娃子和尤蘇普·宗娃佐的報告。所有有關語音文字的內容都引起了學者們極大的關注。首先當然是東幹語音轉化為拉丁字母的問題以及書寫時標出東幹重音的問題。
1960年,已經是東幹詩人、教育家的亞瑟兒·十娃子於1957年春天訪問中國之後,中國同事寄給他一本詳細講述東幹文字並包含關於作家詩人著作的一些東幹教科書的豐富評注。此後,東幹文和中文的書籍便經常交流。
關於此事,中央民族大學東幹學院院長胡振華教授回憶:“在1956年至1957年間,中國針對民族語言的研究開展了大量的工作。我作為研究新疆民族語言學者中的一員,被任命領導由8個人組成的研究吉爾吉斯語的小組,其中小組中的成員包括吉爾吉斯斯坦人、中國人和回族人。一年間我們走遍所有的村莊和帕米爾以及天山的畜牧場,於1957年6月回到了烏魯木齊。在當時有一個蘇聯作家代表團,在接待代表團的時候我與詩人亞瑟兒·十娃子相識。亞瑟兒·十娃子回到吉爾吉斯斯坦後開始給我郵寄書、信。由他推薦楊尚新、布卡佐夫、蘇尚洛、聲洛和其他作家都寄信和書籍給我。”
亞瑟兒·十娃子把自己的詩作獻給朋友、親人和自己的同胞。他歌頌自己的祖國———吉爾吉斯斯坦,他在這裏出生、成長,他熱愛這裏的人民。他的作品當時用東幹文、吉爾吉斯文、俄文和其他文字出版在各種共和及中央期刊上。一本書詩人就發表了40份:19份用東幹文,11份用吉爾吉斯文,10份用俄文。在讀者中最為普及的是這些刊物。比如,《我傳播快樂》《杯上的題詞》《我的新家》《蔚藍的河》《在故鄉》《中國圖畫》和《銀蕭》。
詩人熱愛自己的朋友和同事,直到臨終前他一直信任他們,甚至在臨終前的幾年,雖然他工作已經很吃力了,但他仍然從事普及朋友和同事的作品的工作,把這些作品翻譯成東幹文。在臨終前的兩年間,詩人發表了詩集《天山曲調》,其中收集了穆絲·江卡基耶夫、熱力倆·斯得闊夫、薩隆巴雅·如蘇耶夫、瑪依拉姆崗·阿貝爾卡斯馬伊、巴爾克達巴薩·阿巴基拉夫、焦多斯巴雅·阿普得卡廖闊夫和努爾巴依薩·熱爾京巴耶夫的優秀詩篇。
亞瑟兒·十娃子同樣熱愛自己的曆史故鄉———中國和中國人民。在1938年,詩人還在詩篇《我坐著並思考著》中寫下了:
我坐著並思考著一切,
我思考著並想唱歌。
而如果我唱歌———回憶你,
中國──我摯愛的歌。
順便說一句,中國的選題在他的創作中經常出現在20世紀30年代的作品中,正如達拉釀解釋說:“在20世紀30年代初期,他的詩歌開始印刷出版,年輕的東幹文學邁出了第一步。亞瑟兒·十娃子早期的創作體現為緊張地尋覓反映現實的方式。他從民族詩歌中尋找幫助並根據古代東幹詩人(山西的阿布杜拉、毛樂以及其他人)的主題寫下了一組抒情小型藝術作品。裝滿古代詩歌水分的杯子象征著詩人早期的抒情詩。”但是詩人繼續中國選題是在20世紀30年代下半葉和20世紀40年代。他最優秀的作品一二幕戲劇《長城》,敘事長詩《講述古代的“陽”》和《揚子江》,就在那時創作的。
關於此達拉釀寫道:“為了理解亞瑟兒·十娃子創作的進步,應該停留在他最優秀的詩創作──《中國圖畫》上。這裏我們又看見了在中國圖畫上塑造的杯子。但現在詩人不隻是欣賞內行大師創作的美和優雅,而是集中精神端詳並閱讀圖畫,這樣在他麵前就展開了塑造的更深層含義──不遠的過去中國人民的生活。”
的確,詩人試圖理解這個生活並用藝術的形式塑造它,這樣就有了詩篇《上海貿易》《中國姑娘》《寫信到庫裏竹》《漢字》《致人力車夫兄弟》等等。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他共寫下了約30首詩、1部戲劇和2篇敘事長詩來獻給中國和中國人民。這些作品晚些時候被收入詩歌集《中國》(1937年)、《揚子江》(1941年)、《中國圖畫》(1940年)及《杯上的題詞》(1940年)中等等。分別由東幹文、吉爾吉斯文和中文出版。
1957年亞瑟兒·十娃子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訪問曆史故鄉———中國。作為蘇聯作家代表團的成員他去了烏魯木齊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作家代表成立大會。那時東幹詩人的名字已享譽中國。還在20世紀30年代中葉,中國著名詩人蕭三訪問吉爾吉斯斯坦並與亞瑟兒·十娃子見麵,當然,也認識了他的創作。回國後,蕭三寫下了詩歌獻給自己的同事,其中有如下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