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吉登斯,趙旭東等譯:《現代性與自我認同》,第17頁,三聯書店,1998年。
②王夢揚:《北平市回教概況》,載《月華》第九卷第12期。
③王紹民:《綏遠包頭的回民概況》,載《禹貢半月刊》第七卷第4期。
④王曾善:《長安回城巡禮記》,載《月華》第五卷第1~14期。
⑤石覺民:《南京市回民生活及清真寺團體之調查》,載《天山月刊》第一卷第3期。
⑥盧振明:《開封回教譚》,載《禹貢半月刊》第七卷第4期。
⑦虎世文:《成都回民狀況》,載《禹貢半月刊》第七卷第4期。
⑧戴鵬亮:《河北交河泊頭鎮回民狀況》,載《禹貢半月刊》第七卷第4期。
⑨示羊:《滄縣回民概況》,載《月華》第七卷第23~24期。
⑩示羊:《滄縣回民概況》,載《月華》第七卷第23~24期。
⑾王曾善:《長安回城巡禮記》,載《月華》第五卷第1~14期。
⑿文遠:《青海省垣回民概況》,載《突崛》第一卷第3期。
⒀黑應林:《濟南市回民狀況》,載《月華》第五卷第14~19期。
⒁盧振明:《開封回教譚》,載《禹貢半月刊》第七卷第4期。
⒂伊卜剌謙:《談談廣州的回教》,載《晨曦旬刊》第七卷第27、28、29號合刊。
⒃虎世文:《成都回民狀況》,載《禹貢半月刊》第七卷第4期。
⒄馬全仁:《河南新野沙堰鎮回教狀況》,載《禹貢半月刊》第七卷第4期。
⒅鄭道明:《河南鄭縣回民概況》,載《禹貢半月刊》第七卷第4期。
⒆馬安泰:《蘇州回教一瞥》,載《月華》第七卷第9期。
⒇張玉光:《回教入華與泉州回教概況》,載《月華》第九卷第1期。
(21)劉誌鵬:《南寧回教禮拜堂觀光記》,載《天方學理月刊》周年紀念特號,1929年。
(22)益光:《河北滄縣回民概況》,載《禹貢半月刊》第七卷第4期。
(23)盧振明:《開封回教譚》,載《禹貢半月刊》第七卷第4期。
(24)盧振明:《開封回教譚》,載《禹貢半月刊》第七卷第4期。
(25)虎世文:《成都回民狀況》,載《禹貢半月刊》第七卷第4期。
(26)王紹民:《綏遠包頭的回民概況》,載《禹貢半月刊》第七卷第4期。
(27)盧振明:《開封回教譚》,載《禹貢半月刊》第七卷第4期。
(28)劉群:《盤溪教胞訪問記》,載《回教論壇》第五卷第2、3期。
(29)吳彤:《自組織方法論研究》,第69頁,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年。
(30)[法]勒內·托姆著,周仲良譯:《突變論:思想和應用》,第106頁,上海譯文出版社,1989年。
(31)[英]R,J,約翰斯頓著,蔡運龍、江濤譯:《哲學與人文地理學》,第56頁,商務印書館,2001年。
(32)包亞明:《現代性與空間的生產》,第16頁,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33)[美]安東尼·奧羅姆、陳向明:《城市的曆史———對地點的比較分析和曆史分析》,第40頁,世紀出版集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34)LincolnQuillan,“MigrationPatternsandtheGrowthofHigh-PovertyNeighborhoods,1970~1990,”AmericanJournalofSociology,105,1(July1999):1~37.轉引自[美]安東尼·奧羅姆、陳向明著前引書第87頁。
(35)[美]托馬斯·C,謝林著,謝靜、鄧子梁、李天友譯:《微觀動機與宏觀行為》,第117頁、第119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
(36)[美]托馬斯·C,謝林著,謝靜、鄧子梁、李天友譯:《微觀動機與宏觀行為》,第117頁、第119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
(37)[加]簡·雅各布斯著,金衡山譯:《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第314頁,譯林出版社,2005年。
(38)這個提法由英國社會學家邁克爾·曼在其著作《社會權力的來源》中提出,見該書中譯本,劉北成、李少軍譯,第51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