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語為學到日自然如此
萬事由理耳人言由我故失
立家有法度人不敢慢易
交易之道我之心如彼之心則平矣貨一物者其價增置一物者其價減物初無補徒置身於小人之域
外國使命乃賓客也賓客之義有愛敬焉至於論國事亦自有理以理從事則優遊不迫或有忌心或有勝心則與理相違故勞神故招禍興戎
言語不可以化人惟心可以化人
學問貴於見端的或者望風承受蓋為聰明所累
知人而善用其人固可嘉矣然知自己而善用其己則學尤高非無我則不能也
學欲至於無疑惑之地
動靜語黙皆天性也人謂我為之是將黃金作頑鐵用耳
學者涵養有道則氣味和雅言語閑靜臨事而無事
處世遵承法度不失大人君子之體夫有變更者莫不慮其有失然遵承法度縱失所失亦輕或出於私見而有失則所失重大人君子於法度有變更者蓋不得已
不逐物而得理此時如丸珠在盤無所凝滯
善教人者今日能善其類他日國家取而用之則澤及天下
善治國者必以徳教徳教行則治道成彼憂財用與畏夷狄者不足語此時論有以夷狄為畏財用為憂先公曰宰相優劣但以此考驗
實心無所往而不可蓋實心一也可以應天下之萬變
大舜之心即瞽瞍底豫之心瞽瞍底豫之心即大舜之心
人以念慮為心是致為學疲勞或自覺則見本心矣
吾往者質甚不美毎以小人自目所幸者有誌複不自執己私有公論雖氣習如山嶽如膠漆而常自覺一日氣習分離如岩崖崩倒如是者三日自後身浸輕矣
天下之事惟一理哀公以年饑用不足問於有若有若對以盍徹夫盍徹正而已矣四時正則萬物生人倫正則天下治事無巨細凡有所成皆成於正子路亦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苟不以財用養民焉能臻此後人之常患財用之不足故不以有若子路求之乎君子不以財用未足為憂而以此理為慮達之則超出物表而足以宰天下事物治道不足患
欲言之時與無言之時同則學精矣
有智則好問而樂無智則自用而憂
中國伐夷狄當出於不得已如使長子殺季子也為安天下之民天使我伐之則伐之鋒刃之下有所殺傷如割已體
常情喜一人未必可喜但與吾合則喜也怒一人未必可怒但逆吾意則怒之耳
家事處置了則休不必留滯在心
字畫雖小亦欲端謹閑書當與特書同
道會是不會
立家有道則鄰裏悅而歸之以是為驗
學者或無誌久久與流俗同
女子不可多言笑
事無大小有誌者皆得之竊盜取地窟一鍬複一鍬不敢作聲不敢思量他事但一心求徹學者似之不患所學不成也
古人毎事廉謹無求於人誰得此真味
雖小兒不可令觀戲玩
惡心未萌時與學成就時一般
惟無憎惡人之心者乃能勸戒人有憎惡人之心者其勸人必不服
古製散亡因論喪禮曰五服一也知一乃能知五知五知一乃能分別等差而不亂
吾家稍整喪禮不必恤外議緦麻小功有疑則服大功
一日閑步到蔬園顧謂園仆吾蔬間為盜者竊取汝有何計防閑園仆姓餘者曰須拚少分與盜者乃可先公因顧欣然簡曰餘即吾師也吾意釋然
子弟讀禮不可以世俗諱忌特缺其禮令簡書之冊以示人
君子仕宦或有升擢自顧其材不足則辭之於義為當於身則榮才不稱職君子恥之
汝輩謀屋先須築一片基址且道如何是基址務亷謹是基址學安靜是基址此一片基址極好若欲將錢急於營圖架屋便錯
因及婁師徳唾麵自幹語曰且道唾麵從那裏來有對者俱未當意徐曰從動心處來此心纔動唾即劈麵而來也
人之本心本自寂然
鄉土無鴈好事者婚禮必欲致鴈使天地間都無鴈則聖人定禮亦必欲奠鴈乎當別有物也但以義通之耳
受人寄托必周留神
一日以墨汁潑粥而食粥罷謂簡輩曰吾向來惡粥色黒者今日微黒耳便起惡心故澆以墨
治人不在威得理則人敬服如四三伯臨事通變寡怒人自不犯死之日鄰裏下淚
不獨大底是學小底亦是學一語之差一事之不中雖極微小吾以為其大如天何故道卻無大小
後生不可呼長上字雖非當麵亦不可
吾向者嚐恨己過難除知他幾畨淚下幾畨自拳
子弟可遊山不可下碁小兒許用胡哮不可放紙鳶他皆仿此
奴婢病常令照管湯藥飲食
兒女不責備他聰明
小兒漸長欲行約速不可遽明年欲行今歲先諭之以寛為貴
道無大小何處非道當於日用中求之衣服飲食道也娶妻生子道也動靜語黙道也但無所貪正而不邪則道不求而自得
儻有誌於學見賢者亦學也見不賢者亦學也喜樂亦學也憂苦亦學也學至此學乃吾之全體
智我所自有不患無智此心不動日用常情物至自明事至自應如明鏡止水毫髪無差
萬事無非天命不達則止見人為處世勞苦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餘不遇哉
女子事人能敬夫能奉祀事舅姑有道則為父母之榮
往者申屠一郎以孝聞於鄉裏豐消敏諸人多訪之母在堂未嚐不冠帶衫止皂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