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2 / 3)

好學者處世但欲了事耳與人交毎懐寛恕靡爭靡兢以其好學之篤心不逐物自然如此

處高堂則氣寛居茅屋則氣隘對風月則氣清當晦昧則不爽類皆如此以其有我也

尀耐之語起於心已失道矣

人有過尚有改一路有過得改猶晦昧之得風大旱之得霖雨當天地陰陽不和之時而為之一新亦若此或者不達過作則惟恐人知安有不知之理設或不知潛伏於中此過必毒害已益甚過既不去使已終身為小人學者試思即以此斷其是非去留庶使改過之心有勇既改之則便可無愧

或無公論必任私意順之則喜不順之則不喜是使人皆無公論也在家無公論則一家無公論在國無公論則一國無公論家國欲治其可得乎

人生一世隻忙迫一場便休

人愛兒女太過其後翻成怨惡者蓋愛極則怨生乃自然之勢善養兒女則以理不以私意

或謂兒女奴婢由我所治此乃無識人之所見治之不當自己先已失治豈能治人吾處世不敢輙嗔人亦不憎惡人常愛人常敬人

造器用不必狥時俗求巧麗而勞心巧麗則器俗勞心則人俗

自覺之功大矣雖不善一能自覺亦難停留矣

不能舍己從人則智識日昧處世常見其難故人常在難中

學欲得要則學不勞而成

文詞為學道之蠧

立家不在求富求富則家貧立國不在求富求富則國貧至於學道或務高求大則道愈逺

財物大多反害子孫人罕知之

為己之學有所不顧有所不恤如目前無人是以不求名有過不隠雖名位高敢北麵再拜師於人以其實而有勇

娶妻生子學周公孔子衣服飲食學周公孔子

吾有公論於學大有所濟凡吾所見不正皆被公論收下

好學之心一興則凡在吾身之不善自消至於麵目塵埃亦去矣

以實待人非惟益人益已尤大

至誠則百行並生

以實待人人必感動猶愛妻子雖無言妻子必知之

人生不可被一區宅子幾畝田園貯卻自己安靜之人飽多饑少由靜以養氣

人之舉心神物即知

耐事而未免胷中有停留未為盡善

人心不明互有得失賢者所以尚恕

矜伐有害於己而今人以為先

世之才能盡爭惟有道之人無能勝者

自己不得黨蔽他人

不貪則百祥來集貪則眾禍生

胷中無貪染目則明耳則聽

吾見人好問則喜

人惟顛倒故多憂不顛倒則常樂

人有過旁人覺知者眾然不敢言者慮其意逆也學者能使人無以意逆憚吾則庶乎善矣

好學之味言之不盡惡去善興佳況浸生

吾飲饌不敢嚐時新衣服喜補綻於器用亦然無求新棄舊之意吾得此意敢保老景不為人所厭

好學之心人皆有之其間所以不成就者有待來年之失也

人以善歸己以惡歸人蓋欲己之勝也然卒於不勝

少年性或敏慧詩書一覽自謂盡得之恃此而不求師乃人之大患

財物是末事爵位是末事知此幾事是末則知本矣

為學當以心論無以外飾

人心至靈惜乎錯用卻

即事即學也即此下筆處即學也

吾之本心澄然不動宻無鏬隙時人自己尚不識更向何處施為

人知逐物之樂不知不逐之樂

大中至正之道近在日用見於動靜語黙不必他求

吾往者盡恃思量與夫言語今日頓覺前非蓋以馳求於外而不反本也

君子無所欲亦無所不欲第由理而行耳

人之處世何如此之難茲蓋獨任己智倚於一隅不得自然而與天理相違之所致也學者當如何未若以自己私見屏於千裏之外使胷中了無所有則所謂天理者見矣天理即吾心也

人方饑忽三杯殽饌莫被他謔盛暑炎燠風亭水榭薦杯以沉李浮瓜偃息以紗廚湘簟莫被他謔朔雪飄零入紅爐畫合笑語之餘淺斟低唱莫被他謔皆為物所轉故不能逃有無難易

人以目逐物為見以耳逐物為聞謂之分明不知乃大大不分明

學者以所得填塞胷中中毒之深複不自覺顏子屢空還有此否

畏天命則無所求而享安逸矣苟未及安逸則知貪求心未盡貪求心未盡則知未識天命也君子胷襟常無事常悅樂

事即學也事學有二則學亦勞矣

人切忌被人順了切忌被人不說

吾往日常在昏昏中而不知衣服時不知飲食時亦不知行住坐臥時皆在不知中自謂吾了了惺惺後因覺此不知即非不知

近世多貪逐利名彼此營營遂成風俗故不長人才

凡有家者或棟宇可以居榖粟可以食更有園蔬足用若此則已屬於富矣惜乎人有所不知也是以人間得知足之樂者鮮

道非言語之所及非思量之所至

學者言多則散學力

學有進時如龍換骨如鳥脫毛身與心皆輕安享福無己

人知學進其處世如享醇酒怡怡融融

有誌可以奪造化人或有誌學無不成無問智愚利鈍也

人之舉動皆有妙用

不奪於味飲食自然甘美不從事於味則已作主從事於味則物作主

處世采取眾人之善而用之則不勞矣

君子以國為先祖宗次之居官以民為先子孫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