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三峽電力職業學院的和諧交響曲(3 / 3)

二是發揮校園文化的激勵功能。學院在幹部中樹立起“實事求是、艱苦奮鬥、勤政廉潔、團結協作、高效嚴謹、服務周到”的工作作風,在教師中樹立起“為人師表、教書育人、治學嚴謹、認真負責、耐心細致、開拓進取”的教風,在學生中樹立起“勤奮學習、健康向上、嚴謹求實、尊師重教、遵紀守法、文明誠信”的優良學風。將校園文化活動係列化、特色化、常規化,如升旗儀式、人黨入團儀式教育係列,文化節、體育節、科技節教育係列,演講比賽、征文比賽、知識競賽教育係列等,把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愛國主義精神,滲透到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之中。在校園製度文化建設方麵,建立了獎學金製度、推優評先製度、名師命名製度、職稱評聘製度等,將師生員工個人追求的目標與學院目標統一起來,將師生員工的行為引導到實現學院整體目標的軌道上來。

三是發揮校園文化的凝聚功能。一種價值觀被師生員工共同認可後,就會成為一種黏合劑,從而產生一種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培養人為出發點,通過引導、教育等方式+牢牢抓住教職工的心。三峽電力職業學院將“以人為本、民主辦學、依法治校”作為辦學方針,將“1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作為教職工的天職,將改善教職工的生活作為學院工作的重要目標之一,將“常懷憂患之心,更立發展之誌,勇創一流職院”作為凝聚教職工的精神動力和願景目標。在這樣的校園文化熏染下,增強了教職工對學院的認同感、歸宿感,以及立誌改變學院麵貌的使命感。正是以重視人的價值為取向的校園文化,塑造了優雅和諧的人文環境,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教職工之間、幹群之間、各係部處室之間,思想同心,目標同向、事業同幹,形成了良好的人際氛圍。

五、優化環境促和諧

一是加強校園物質性建設,創造和諧優美的育人環境。學院地處宜昌東山之巔,曾是一片雜草叢生、荒無人煙之地,經過多年建設,現已成為宜昌市的東山綠色帶、城市裏的森林公園,榮獲了湖北省園林式學校稱號。師生員工徜徉在花團錦簇、滿目青翠的校園內,深切地感受到寧靜和諧的自然之美。近年來,學院又在政府和企業的大力支持下,按照現代高校的要求和標準,編製了《校園修建性詳細規劃》,2007年已進入實施階段。學院將以新一輪校園建設為契機,通過調整校園布局和雕塑景觀的設計及建設,進一步優化育人環境。

二是加強與企業和社會的聯係,創造和諧寬鬆的外部環境。學院牢固樹.立服務企業、服務社會的思想,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和資源,主動地、創造性地為企業生產經營服務,為地方經濟建設、為社會發展和文化繁榮服務,實現了學院與社會的良性互動。近年來,學院開展了“三峽庫區水資源汙染情況”、“鄂西水電資源開發”和“新宜昌新貿易”等社會調查,為相關部門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在烈士陵園、三峽工程等處,建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社會活動基地等40餘個實習基地;按照“企業出題目,學院做文章”的科研開發模式·校企合作開發的塔帶機自動控製裝置、高邊坡錨固定處理技術等科研成果,在三峽工程中得到廣泛應用;學院申報的《微機遠程監控變頻調速係統的工業應用》等科研項目立項,並取得葛洲壩集團公司科技項目經費資助。學院在服務中求生存,在貢獻中求支持,不斷適應社會發展需要,不斷發掘自身潛力,不斷擴大自身影響,通過不懈努力爭取到更大、更多、更好的辦學資源,創造更和、更善、更優的辦學環境。

和諧凝聚人心,和諧成就偉業。在近幾年的辦學實踐中,學院以構建和諧校園為主線,宏觀把握改革建設發展的方向,串聯和融通各項工作,有力地促進了學院又好又快地發展,奏響了學院發展的和諧交響曲。

(作者係湖北省高校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常務理事,三峽電力職業學院黨委書記、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