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張銳,三峽大學黨委宣傳部幹部)資隊伍建設等,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著力凸顯電力特色。在鞏固一般專業的同時,強化電力專業建設。花大力氣努力形成電力特色的比較優勢,將電力專業建成精品專業。在教學組織上加強實踐教學,凸顯職業教育的特色。學院將推進工學結合作為教學改革的基本方向,堅持“理論教學為實踐教學服務,實踐教學為上崗就業服務”,使人才培養工作與社會對各類技能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息息相應。多年來,學院畢業生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3%以上,在各項大賽中頻頻獲獎,如電氣係張慶東、謝尊國、李曉傑等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中榮獲一等獎,機械係李軍波在湖北省第二屆數控大賽中榮獲高職組銑床第一名,機械係李傲、經管係駱誌偉在湖北省技能狀元選拔賽中進入前20名。這些成績的取得,沒有哪一項不是強化實踐訓練的結果。
三、強化管理促和諧
一是強化幹部隊伍管理。構建和諧校園,領導幹部是關鍵。必須有一支素質高、能力強,能做到感情上貼近師生員工、行動上深入師生員工、工作上為了師生員工,團結帶領全體師生員工奮力推進學院各項事業改革發展的幹部隊伍。為此,組織人事部門堅持每年對學院兩級幹部進行一至兩次的民主測評和德、能、勤、績的考核。同時,在保持幹部隊伍相對穩定的前提下,適時交流和調整。在選拔聘任幹部時,堅持競選製度,堅持“在多數人中選幹部、選多數人擁護的幹部”的選人用人原則。學院按照社會主義政治家、教育家的標準,注重抓好幹部的政治思想教育、教育理論教育、勤政廉政教育,著力強化每一位幹部的學習意識、自律意識、責任意識、實踐意識、團隊意識、協調意識、創新意識和效率意識。
二是強化民主管理。構建和諧校園,民主管理是基礎。學院堅持“以人為本、民主辦學、依法治校”的辦學方針,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辦事原則。為此,凡是關係到師生員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在決策前必須讓教職工知道,讓教職工說話,讓教職工參與,聽取各方麵的意見,然後由決策層研究分析,提出決策意向,再反饋到教職工中去,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程序決策,做到決策過程公開,製定政策公開,實施結果公開。由於學院不斷加強校務公開體製和機製的構建,不斷賦予校務公開新的內涵,不斷拓展校務公開的廣度和深度,強化了學院兩級幹部的民主意識,提高了領導幹部的民主管理能力和廣大教職工參政議政的能力。
三是強化製度管理。構建和諧校園,製度建設是保障。學院按照標準化、程序化、規範化的現代管理模式,已形成了一套具有創新元素的行之有效的教學管理、學生管理、師資培訓、幹部管理和勞動人事分配等製度。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以學院為主,重心下移,核算辦學成本,強化責任的管理機製;創建了具有特色的教學管理和人才培養模式,突出技能培訓培養的機製;建立了能上能下、能進能出、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用人機製;創新了更好地體現多勞多得、優質優酬的分配機製。堅持以製度管事、製度管人、製度管錢、製度管權,對加強管理調動教職工積極性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四,校園文化促和諧
一是發揮校園文化的導向功能。一個學校的願景目標、理念及行為規範被全體師生員工認同並成為自覺行動後,便成為這個學校的校園文化。三峽電力職業學院提出了“以市場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本位,以特色促發展”的辦學理念,“勤學、多能、誠信、健體”的校訓,”理論教學為實踐教學服務,實踐教學為上崗就業服務”的教學指導原則,“有利於學院教育事業的發展,有利於教學質量的提高,有利於教職工工作環境和生活水平的改善”的工作指導原則,“倡導和諧思維,培養陽光心態”的思想工作原則,等等。這些具有校園文化核心價值取向的理念,通過熏陶和潛移默化的作用,“強製性”感染力的約束,在學院內部形成師生員工的整體意識和行為規範,並內化為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