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抓活動,搭建師德建設有效平台
在加強師德教育的同時,我校通過開展集中的師德創建活動,搭建師德建設有效平台,推動師德建設上台階、上水平。
一是抓“道德建設月”活動。從2002年開始,學校把每年三月(活動實際持續兩個多月)定為“道德建設月”,每年確定一個主題,集中開展道德教育與實踐活動。總結起來,“道德建設月”活動的主要內容有四個方麵:(l)進行道德教育,主要通過組織學習討論、觀看影像資料、舉辦報告會、組織演講征文等形式,分層次開展道德教育,強化教師道德認知;(2)開展道德實踐,學校以各個學院為主體,以活動為載體,組織開展富有特色和實效的道德實踐活動,使師生員工在實踐中親身體驗和感悟道德的力量,受到熏陶、得到提升;(3)推進文明創建,通過“道德建設月”活動,廣泛開展文明創建,著力解決在文明禮儀、公共秩序、教學活動、校園環境等方麵存在的突出問題;(4)樹立師德典型,根據活動主題要求,學校每年評選師德典型,如愛崗愛校愛生“三愛”典型、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三育人”典型、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個人品德“四德”典型等,充分發揮典型引路作用。
二是抓師德實踐活動。實踐是道德建設的出發點和歸宿。在從師德認識到師德自覺行為的轉變過程中,實踐是關鍵。我校以“愛與責任”為核心,積極引導教師了解學生、關愛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並盡可能地幫助學生克服和解決心理問題、學習問題、就業問題以及經濟困難。學校及每個學院都設立了由教職工捐助的“愛心基金”,用以資助貧困和需要幫助的學生;全校每位副處級以上幹部都聯係有一個學生班級,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各種困難和問題。在湖北大學,教師關愛學生、幫助學生蔚然成風。化學化工學院葉楚評教師關愛學生,無微不至,甚至在天氣變化時,都要親自打電話叮囑學生加衣服。近年來,他所帶的班級就業率達97%。政法與公共管理學院老教師董立仁自擔任班主任以來,堅持每月為當月過生日的同學集體慶祝生日,生日禮物是他親手為同學們種植的月份生日花。他深受學生愛戴,被學生稱為“影響幾代人的老師”。該院年輕教師熊友華副教授發揚這種良好傳統,為每位過生日的學生寫親筆信表示祝賀,受到學生歡迎。
四、抓製度,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製
良好師德的形成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靠教育,靠管理,更靠製度約束。學校根據《教師法》、《高等教育法》、《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意見》及中央16號文件對教師職業道德的明確要求,在總結師德建設經驗的基礎上,大力加強製度建設,以製度的形式明確教師的崗位職責及具體要求,明確師德建設的主要任務和措施以及領導和保障機製,增強師德建設的規範化、程序化、長效化。
在健全製度的同時,學校不斷強化師德監督機製,豐富“學生評教”、“同行評教”、“網上評教”等活動中的師德評價的內容。兩年來,全校通報、處罰了一批教學事故責任教師,查處了少數教學失範、學術腐敗的教師,其中個別嚴重者被暫停上課資格。在此基礎上,學校嚴格推行“師德建設一票否決製”,將師德建設與教師技術職務的評聘及年終考核緊密結合起來,把師德考核結果作為教師聘任、晉升、獎懲的重要依據。
(執筆人:宋韌、邵士權,工作單位為湖北大學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