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三位一體”不斷推進高校師德建設
湖北大學黨委宣傳部
培養高級專¨人才與推進科技創新是高等學校的根本任務,加強以崇高的教書育人品德和學術道德為核心的師德建設是高校的永恒課題。湖北大學始終高度重視師德建設,並在多年的師德建設實踐中形成了“學習、活動、製度”三位一體的師德建設模式,通過持續建設、整體推進,不斷增強師德建設實效,提高教師師德水平。
一.高校師德建設的永恒性
鄧小平曾經說過,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培養合格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麵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師德建設,在學校隊伍建設中,始終是重要的核心問題。師德建設的永恒性表現在:
首先是教師的職業特性和角色價值的要求。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是學生學習模仿的榜樣。在“傳道、授業、解惑”的同時,教師自身所具有的理想信念、人生態度、價值取向、道德修養、治學態度乃至為人處世、言行舉止等都對學生的學習、生活、性格、興趣、心理、思想、觀念等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加強師德建設,是每一位“為師者”的職業要求和曆史責任。
其次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迫切需要。高等學校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曆史重任。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須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才。在人的素質中,道德素質是人才最重要的素質。要培養有良好道德素質的學生,必須要有良好道德修養的教師。對教師來說,不僅要對學生完成如何做事的專業教育,更要完成如何做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在思想道德教育中,教師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最為重要。
再次是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現實需要。就高校教師的整體而言,絕大多數教師具有較高的思想覺悟和良好的道德素質,工作態度和教學效果是好的。他們愛崗敬業,為人師表,嚴謹治學,湧現了一批又一批為黨的教育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專家教授、勞動模範、優秀教師。但必須看到,由於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和市場經濟負麵作用的侵蝕等,高校已不再是一方“淨土”,一些不健康、不道德的思想觀念,一些腐敗現象也出現在象牙塔之中。有的教師不思進取、不講文明;有的教師不負責任、應付學生;有的教師工作不投入、備課不認真;有的教師在課堂上散布有悖於社會道德的言論。在高校,重科研輕教學、重教書輕育人、重學術輕人格、重學術批判輕社會責任等現象表現較為突出。這些問題的存在,決定了高校師德建設必須警鍾長鳴、常抓不懈。
二、抓學習,繃緊師德建設精神防線
加強學習教育是師德建設的前提和基礎。我校以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水平為重點,多渠道、分層次地組織各種形式的師德教育,結合重大活動、理論熱點及先進典型的學習,把榮辱觀的學習教育活動融彙到教師思想政治教育、職業理想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和學術規範教育之中。
一是結合重大活動開展學習教育。廣大教師對黨和國家的重大活動關注度高;重大活動期間,廣大教師的學習熱情也高。學校充分利用每年的“兩會一節”(全國“兩會”、教師節)及黨的重要會議,開展師德教育,引導教師把滿腔熱情轉化為勤奮工作的實際行動,用良好的師德師風回饋偉大的時代。
二是結合理論熱點開展學習教育。當前,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思想理論教育的熱點難點問題不斷凸顯,廣大教師對此關注度很高。針對這種情況,學校采取召開座談會、研討會和形勢報告會等形式,幫助教師明辨是非,引導廣大教師樹立和堅持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三是結合先進典型開展學習教育。典型具有獨特的教育作用。近年來,我校利用公眾典型,組織廣大教師向桂希恩、孟二冬,王選、方永剛等全國先進教師典型學習。同時,重視培植身邊的典型,先後開展了“師德標兵”、“教學名師”、“我最喜愛的教師”等推評表彰活動,為廣大教師樹立身邊典型,井通過舉辦師德典型報告,編印師德典型先進事跡材料等,充分發揮典型引路的作用。近年來,我們先後舉辦了本校老教師、著名語言學家、古典文獻學家、優秀共產黨員朱祖延教授先進事跡報告會,全國模範教師、共產黨員王蓮君同誌先進事跡報告會和“人友、人梯、人師、人範”大型師德報告活動,編印了《湖北大學“三育人”先進個人事跡材料》等,大力倡導教師向身邊的典型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