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高舉旗幟 堅定信念 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道德建設
王新軍
高校思想道德建設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個重要方麵,是培養和造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前提與基礎。如何加強和改進高技思想道德建設,促進學校又好又快發展,湖北經濟學院進行了一些嚐試和探索,並分析了當前高校思想道德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原因,提出了改進意見和建議。
一、我校思想道德建設的主要做法和經驗
我校是一所省屬普通高校,組建以來,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圍繞辦人民滿意的高校,堅持“育人為主,德育為先”的教育方針,以人為本,著力抓好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明創建、校園文化建設,維護校園安全與穩定,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全校師生員工理想信念堅定,政治立場鮮明,思想道德素質逐步提高,學校呈現健康向上的良好勢頭。
(一)以思想政治教育為龍頭,著力夯實師生思想基礎
學校黨委牢牢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動權,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黨委“一班人”作風樸實,團結和諧,清正廉潔,為全校師生員工樹立了良好榜樣。學校黨委中心組被評為“2005年度全省高校理論學習先進集體”、“湖北省2006-2007年度先進黨委中心組”。學校已擁有一支結構合理、充滿朝氣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現有專任教師31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2人。開設有《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等係列思想政治理論課,讓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旗幟鮮明、理直氣壯地辨授馬克思主義。湧現出一批像榮獲“湖北省先進思想政治工作者”稱號的青年教師羅騁這樣受學生喜愛的思政課老師。學校還先後組織師生到紅安、武漢沌口開發區等紅色革命傳統和現代教育基地參觀學習,多次邀請專家解讀國家重大政策和理論熱點問題。從2006年11月開始,學校還先後舉辦了10場“海歸訪談”係列講座,聽眾逾萬人次,師生受益匪淺。針對反日遊行、3·14西藏拉薩暴亂、5.12汶川特大地震、奧運火炬傳遞受阻等重大突發性事件,學校及時組織理論專班進行宣講,引導師生顧全大局,理性愛國。加強“兩課”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於學校工作的每一個環節,較好地提高了廣大師生的思想水平。
(二)以精神文明創建為主導,著力培養師生文明風尚
近年來,學校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為根本,牢固樹立“師德興則教育興、教育興則民族興”的觀念,大力開展“八榮八恥”教育活動,組織學習《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堅持“四德”教育、普法教育,開展“講師德、樹師風、鑄師魂”教育活動,組織“師德師風大討論”,開辟“師德師風建設”、“理論園地”等網絡專欄。兩年來,學校評選表彰了45名優秀共產黨員標兵、優秀輔導員和班主任,宣傳報道了“湖北省教育係統‘三育人’先進個人”曹禮和、“湖北師德標兵”方沽、“全國先進會計工作者”李長愛等一大批優秀教職工典型。學校每年還組織評選表彰校級文明示範寢室和文明寢室。學校被評為“2005 2006年度全省最佳文明單位”。在學校建設、改革過程中,凝練產生了“厚德博學,經世濟民”八字校訓,“忍辱負重、堅韌不拔,首戰用我、用我必勝”的經院精神,這已成為全體經院人的精神支柱和為之奮鬥的追求目標。經過文明創建,廣大師生精神麵貌煥然一新,教風、學風明顯好轉。
(三)以校園文化建設為平台,著力豐富師生文化生活
組建之初,學校按照“人本、生態、數字”理念建設新校區,校園占地麵積近2200畝,各項辦學設施和教學設備一應俱全,為全校師生員工開展文化活動搭建了一個良好平台。學校建立了“蜘蛛式”網絡係統,開辟有“山水藏龍”、“學校黨建”、“學工在線”、“朝陽網”等特色網站和“思想政治教育”、“網上課堂”、“思海浪花”、“學習交流”、“心理谘詢”、“電子輔導員”等特色欄目,引導師生教學互動。加強對“山水藏龍”論壇的引導和管理,積極主動占領思想政治教育網絡陣地。56個社團每年平均舉辦如“大學生科技節”、“春之聲”、“秋之韻”等文化活動150多項,另外學校還根據學科專業分類組織各項專項知識大賽,初步構建起滿足師生文化生活需求的“校園文化活動超市”。吳天祥小組榮獲“全省優秀學生社團標兵”稱號,大學生心理發展協會、淺水文學社榮獲“全省優秀學生社團”稱號,“經濟學家雕塑”長廊項目榮獲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三等獎,已成為我校校園文化新品牌。學校以文化人,寓教於樂,寓教於情,師生在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中陶冶情操,受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