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典型引路,充分發揮師德榜樣的示範效應和輻射作用
運用師德先進典型進行教育和引導,充分發揮先進人物的典型示範和榜樣引領作用,是我校師德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我校加強和改進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條基本經驗。
學校充分挖掘新聞宣傳資源,不斷加大典型宣傳力度。通過開展“走進院係”、“本周人物”、“年度新聞人物評選”等專題新聞策劃和宣傳,開展專題調研、師德標兵評選等活動,不斷發現、培育和宣傳師德先進典型。
學校將全國醫德楷模、湖北省道德模範桂希恩教授樹立為全校師生學習的楷模,重點組織實施“五個一工程”,即組織一個桂希恩先進事跡報告團,舉辦一場報告會,製作一套電視專題片,建設一個專題網站,撰寫一篇長篇通訊,創造性地開展了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的學習宣傳活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桂希恩精神也在社會廣為傳頌。
在桂希恩精神的感召和推動下,廣大教師力行師德規範,自覺弘揚高尚師德,主動關心學生成長成才,湧現了一批具有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的優秀教師群體。如石雲霞、姚端正、汪存信、樊明文、郭齊勇、李征航、馬費成、趙林、羅以澄、劉耀林等lO位國家教學名師,IO多位全國勞動模範,龔健雅等10多名全國優秀教師,30多名全國教育係統先進教育工作者,幾卜名湖北省勞動模範等一大批優秀教師,成為學校師德建設的領頭雁。通過不同形式的宣傳學習,全校上下形成了學模範、見行動的良好氛圍。
學校還在校報、校廣播電視台等媒體開設專版、專欄,重點對以宗福邦為代表的《故訓彙纂》課題組、以李德仁為代表的科技創新團隊、以田波為代表的抗SARS科研攻關小組和以鄂棟臣為代表的南北極科考小組進行了重點宣傳和報道,起到了很好的輻射作用,
五.創新載體,把師德建設融人鮮活的校園文化活動中
師德建設是一項基礎工程,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在師德建設工作中,學校注重通過創新載體不斷提高師德建設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學校堅持依靠教師進行師德自我教育,征集推出了《武漢大學師德銘》。這是全國高校首個“師德銘”,將我國民族傳統的經典文體與我校師德建設的實際緊密地、藝術地結合起來,引起了熱烈反響,收到了良好效果。該創新舉措榮獲了2007年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評選一等獎。學校還製作了劉綱紀,蕭蓬父、雍濤、唐明邦、李德永、江天驥、朱傳檗等知名專家學者的影視光盤,以更好地進行學風傳承教育;在教師節期間堅持開展“立師德、鑄師魂”的師德主題教育活動,評選表彰師德標兵、優秀教師和教育工作者,並為執教滿30周年、50周年的教師頒發榮譽證書,在學生中開展以“師恩難忘”為主題的係列校園文化活動。
各院係緊密結合學科專業特點和院係文化特色,不斷推進師德建設載體創新。有的學院設立“名人堂”,注重將學術大師和知名校友進行集中展示宣傳;有的學院舉辦名師講壇,充分發揮院士等知名學者對年輕教師的“傳幫帶”作用;有的學院實施“燭光領航計劃”,激勵教職工關愛學生成長。
六,完善製度,積極構建師德建設的長效機製
師德建設是一項長期的係統工程,需要科學化、製度化和規範化的管理。學校著力建立健全師德建設工作製度,努力探索師德建設長效機製。
2008年,學校製定了《武漢大學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意見》,並建立了師德考評製度,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崗位聘任、職務晉升、派出進修、年度考核和導師聘任等工作的重要依據,作為長江學者、珞珈特聘教授、人文社科資深教授等各類專家評選的重要標準。在學校已經製度化的教學名師獎、優秀教學成果獎、優秀科研成果獎等評優獎勵過程中突出師德方麵的內容。建立了師德監督機製.通過設立校院兩級教學督導團、學生信息員和開通網上師德意見信箱等,及時了解情況,加強監督,促進教師自律與他律的有機結合。
近年來,學校還進一步推出了《武漢大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武漢大學師德標兵評選辦法》、《武漢大學關於加強研究生指導教師隊伍建沒的若幹意見》。與此同日寸,各學院還出台了<師德建設實施細則》、《師德條例》和《教職工行為準則》等製度。這一係列規章製度,為持續、深入、有效地推進師德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黨委宣傳部)